-
公开(公告)号:CN11176376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644687.8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12Q1/70 , C12Q1/689 , C12Q1/6893 , C12Q1/14 , C12Q1/10 , C12Q1/04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临床现场及非医疗环境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及其制造方法,属于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领域,该制造方法以环介导的恒温扩增技术为基础,在引物设计方面采用了独特的设计,使得其扩增产物能够在纳米技术帮助下以肉眼可辨的多色变化展示检测结果,比传统单色肉眼检测相比更加灵敏,也同样无需依赖外部电子设备辅助读取数据并判定结果,更加适用于非专业技术人员做出快速判断。本发明制备的检测试剂盒通过试剂盒内自带的相变等温工作垫提供60℃以上的扩增环境,避免了样品变温等复杂步骤及变温仪器的支持,同时不依赖恒温加热设备,既适合于临床现场快速诊断,也适用于个人或家庭在非医疗场所进行病毒感染的自我判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619513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519711.8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能力且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金棒‑钛酸钡核壳纳米材料及制法。本发明提供的金棒‑钛酸钡核壳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将光热能力和热释电能力协同统一到同一个纳米材料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高效率合成金棒‑钛酸钡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方法,合成的金棒‑钛酸钡核壳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将纳米材料光热性质与热释电性质有效协同地结合在一起。本发明提供的金棒‑钛酸钡核壳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光激发下,该核壳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热能力,同时可以产生大量由热释电诱导的空穴生成的自由基。在808纳米波长的近红外光激发下可以明显的杀伤肿瘤细胞。
-
公开(公告)号:CN10872809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19851.5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同时实现近红外光动力学治疗和荧光成像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和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及制法。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石墨烯量子点能很好的与上转换纳米粒子结合在一起,形状为均一的球形,粒径尺寸大约为35nm。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石墨烯量子点的吸收光谱能够与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发射光谱很好的重合在一起,所以两种材料会发生能量传递。当两者接触在一起时,在980纳米激光的照射下,上转换纳米粒子能够吸收近红外光,并发射出紫外光和可见光,发射出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被石墨烯量子点吸收,与周围的氧气反应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单线态氧,同时发射出红光,从而实现近红外激发下的光动力学治疗和荧光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0861951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519711.8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能力且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金棒-钛酸钡核壳纳米材料及制法。本发明提供的金棒-钛酸钡核壳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将光热能力和热释电能力协同统一到同一个纳米材料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高效率合成金棒-钛酸钡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方法,合成的金棒-钛酸钡核壳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将纳米材料光热性质与热释电性质有效协同地结合在一起。本发明提供的金棒-钛酸钡核壳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光激发下,该核壳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热能力,同时可以产生大量由热释电诱导的空穴生成的自由基。在808纳米波长的近红外光激发下可以明显的杀伤肿瘤细胞。
-
公开(公告)号:CN108273057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104817.1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A61K41/00 , A61K9/51 , A61K47/02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核壳结构的金-硫化铜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包括: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氯金酸和硼氢化钠混合,反应,得到金种子溶液;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硝酸银、氯金酸、抗坏血酸和金种子溶液混合,静置生长,得到金核纳米材料;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氯化铜和金核纳米材料混合,反应,得到第一反应产物;将第一反应产物和氢氧化钠反应,将得到的第二反应产物和盐酸羟胺反应后再和硫化钠反应,离心,得到的沉淀物清洗后烘干,得到中空核壳结构的金-硫化铜纳米材料。在近红外光照射下,金纳米粒子通过等离子共振能转移机制明显提高硫化铜的光热性质;具有较高光动力性质;还能运载化疗药物,较高肿瘤细胞杀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07032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64637.5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混合相二氧化钛抗菌的方法,属于一种抗菌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用混合相二氧化钛抗菌的方法是采用锐钛矿和金红石质量比例不同的混合相二氧化钛用于杀伤细菌的方法,与纯相的锐钛矿和纯相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相比,混合型二氧化钛具有更强的抗菌效果。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处理过程简易。本发明用锐钛矿和金红石质量比例为3:7‑7:3的混合相二氧化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抗菌检测,取得了很好的抗菌效果,锐钛矿和金红石质量比例为4:6的混合相二氧化钛的抗菌效果最佳。
-
公开(公告)号:CN111407889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10453892.6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近红外光激发下同时产生氧气和活性氧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肿瘤光动力治疗时产氧方式无法同时从空间和时间上实现氧气和光敏剂的精准匹配以及氧气消耗快而空间传递慢极大的影响了PDT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上转换纳米粒子及类囊体膜组成。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在中上转换纳米材料可将近红外光(808‑980nm)转换为红光(~660nm),用于激发类囊体膜中的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光系统I产生的光生空穴用来与水反应产生氧气,光系统I和II将能量转移给氧气分子并产生单线态氧,从而提高肿瘤光动力学治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070322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464637.5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混合相二氧化钛抗菌的方法,属于一种抗菌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用混合相二氧化钛抗菌的方法是采用锐钛矿和金红石质量比例不同的混合相二氧化钛用于杀伤细菌的方法,与纯相的锐钛矿和纯相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相比,混合型二氧化钛具有更强的抗菌效果。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处理过程简易。本发明用锐钛矿和金红石质量比例为3:7‑7:3的混合相二氧化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抗菌检测,取得了很好的抗菌效果,锐钛矿和金红石质量比例为4:6的混合相二氧化钛的抗菌效果最佳。
-
公开(公告)号:CN106082321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464727.4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1G23/053 , A01N59/16 , A01P1/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暴露可控高活性晶面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一种暴露可控高活性晶面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材料,该材料的{001}晶面和{101}晶面比例为:1%、10%、35%或50%,尺寸均为50‑70nm。本发明提供的暴露可控高活性晶面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四氯化钛作为钛源,水为反应溶剂,氟化铵为形貌控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通过调节反应原料的摩尔比例、反应温度和时间,制备出{001}晶面和{101}晶面比例可控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用本发明提供的晶面比例和尺寸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可以用于抑制细菌生长,并具有高效的可见光催化抑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07032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64635.6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可见光高效杀菌的金簇‑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首先通过静电吸引的方式连接金簇和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然后利用石墨烯上的功能基团使金簇和二氧化钛复合物连接在石墨烯上,金簇、二氧化钛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为(2.5‑6.4)%∶(78.6‑92.5)%∶(4.2‑15)%。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上述复合材料通过金团簇的可见光吸收性质使二氧化钛可以被可见光激发,利用石墨烯的超级电子传导特性使激发出电子转移到石墨烯上,降低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抗菌作用。该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可见光下的灭杀率均可达到8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