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884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24680.1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支撑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置角钢钢筋桁架自承载式钢筋混凝土梁模板布置方式,主要针对地下结构、大跨度、高空间结构及部分改扩建结构中独立梁或梁板中的梁,尤其对于不具备支模条件的梁,可以解决无法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对梁完成施工浇筑的问题。钢筋混凝土梁模板包括:封闭板及角钢钢筋桁架,封闭板包括底板及与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封闭板形成顶部开口的矩形柱状结构,角钢钢筋桁架设置于封闭板中,并且角钢钢筋桁架分别与封闭板的四角固定连接;角钢钢筋桁架包括两个上弦角钢、两个下弦角钢及钢筋桁架。
-
公开(公告)号:CN107352755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775207.X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00 , C02F3/28 , C02F11/04 , C02F2103/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变电站的屋面径流、油池径流、格栅、弃流、排水管网、消防蓄水池、第一水泵、消防用水点、事故油池、第二水泵、处理设备、生活用水点、雨、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化粪池、中水用水点及第三水泵;格栅用于拦截屋面径流和油池径流雨水中的杂质;格栅分别与排水管网、消防蓄水池和事故油池连接;消防蓄水池连接消防用水点;事故油池连接至处理设备的入水口,处理设备通过管道连接至生活用水点;事故油池连接至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备的入水口;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备的入水口还连接有化粪池的出水口;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备连接中水用水点。本发明不但能解决变电站给水水源的问题,还可实现变电站污水零排放,雨水零排放或部分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5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992902.8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柱中间层节点连接结构,包括:外加强环板,设有多个且均设置于钢管柱的中间层节点位置;钢梁,与外加强环板相连接;钢板盖板,设置在外加强环板的上下两端;纵向钢板,设置于钢管柱上,且纵向钢板的一端与钢板盖板相连;本方案通过在钢管柱的中间层节点处设置扩翼后的外加强环板,可利用外加强环板有效传递钢管柱节点区域的弯矩和剪力,起到连接钢管柱和钢梁的目的,可达到提高节点延性,有效解决了钢管柱与钢梁连接的中间层边柱和中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和构造的难点问题,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水平方向的钢筋直接焊接在纵向钢板上,减少了施工现场焊接及焊缝质量的检测工作,确保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5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953900.8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构架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构架钢管柱插入式基础;插入式基础包括设置在垫层上方的构架基础,构架基础上设有杯口;构架基础内部设有多个预埋锚栓,且构架基础上通过预埋锚栓对称安装有两个半圆形环板;杯口内浇筑有用于包覆连接构架钢管柱根部的自密实混凝土;解决了构架钢管柱与杯口内混凝土会被共同拔出的问题,其通过预埋锚栓能够将构架基础和半圆形环板连接、设置内横隔板、凿毛杯口内壁、设置抗剪栓钉、焊接钢筋环和浇筑自密实混凝土的协同配合,能够实现构架钢管柱、杯口内混凝土与构架基础协同受力的功能,能够防止构架钢管柱发生滑移,降低了被拔出的风险,提高柱脚节点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29131.3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超长筏板基础,包括第一筏板、第二筏板以及传力杆,其中,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形成一个用于放置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基础平面,且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之间具有缝隙,缝隙用于防止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大引起的体积热胀冷缩或者二者浇筑时水化热引起的体积膨胀时发生相互挤压变形;另外,传力杆位于缝隙中,传力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中,且至少一端活动设置,保证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之间可相对水平移动,但限制二者在竖直方向上的发生相对移动,避免因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发生安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5275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710775207.X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变电站的屋面径流、油池径流、格栅、弃流、排水管网、消防蓄水池、第一水泵、消防用水点、事故油池、第二水泵、处理设备、生活用水点、雨、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化粪池、中水用水点及第三水泵;格栅用于拦截屋面径流和油池径流雨水中的杂质;格栅分别与排水管网、消防蓄水池和事故油池连接;消防蓄水池连接消防用水点;事故油池连接至处理设备的入水口,处理设备通过管道连接至生活用水点;事故油池连接至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备的入水口;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备的入水口还连接有化粪池的出水口;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备连接中水用水点。本发明不但能解决变电站给水水源的问题,还可实现变电站污水零排放,雨水零排放或部分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553865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56104.X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扶壁柱墙体节点及其构造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很难将跨度大、重载、竖向及水平不规则、高空间且受力复杂的地下结构外墙节点区关键受力部位型钢柱、墙体水平及竖向钢筋、扶壁柱竖向钢筋及箍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问题。所述型钢混凝土扶壁柱墙体节点包括:墙体,墙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与墙体连接的型钢混凝土扶壁柱;设置在扶壁柱内的型钢柱;与型钢柱中第一翼缘靠近第一侧面的一侧垂直连接的第一锯齿状板体,沿第一锯齿状板体的竖向设置有间隔均匀的多个凹槽;穿设于凹槽中的第一水平钢筋;连接腹板的多根第二水平钢筋;第一竖向钢筋和第二竖向钢筋。
-
公开(公告)号:CN11369998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118526.6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即在主要建构筑物选用锤击双重套管成孔:将套管沉管至预设深度;拔出内管,在外管内灌入干硬性混凝土,锤击夯实使桩下方形成扩大头;在外管内灌满混凝土,缓慢拔出外管的同时向下插内管直至混凝土与套管周围的孔隙完全密实,混凝土需浇筑至与地面平齐;静置后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原位置第二次成孔,使混凝土与桩周孔隙完全密实;待第二次成孔到达设计深度后进行正常浇桩程序,拔出内管,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充分振捣且缓慢拔出外管直至形成桩基;在次要构筑物处采用先成孔、后封底、再注浆以及少量多次施工注浆加固工艺。保证了两者组合后整体地基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66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1400.4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圆钢管混凝土柱错层不等高异型梁柱节点及构造方法,加强环环绕在圆钢管柱周面并与圆钢管柱固定连接,加强环和圆钢管柱周面之间设置有附加翼缘,错层不等高钢筋混凝土异型梁内纵筋绕过圆钢管柱延伸,附加翼缘对应区域内的纵筋与附加翼缘固定连接;加强环上连接附加牛腿,圆钢管柱竖向端部内设置水平加劲肋,水平加劲肋上开设浇筑孔。本申请提供的节点构造荷载传递路径明确,不削弱钢管柱和节点区域的力学性能,节点区域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传力机理简单,防止腹板出现局部屈曲,实现了钢管壁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利用钢管混凝土承载力高的优势,提高了节点区域的承载力、抗震性能和稳定性,开辟了新的设计和施工工艺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971655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47624.3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型钢混凝土复合结构体系,将地下变电站大跨度、重载的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并采用型钢混凝土扶壁柱作为外墙纵向约束,以减少墙体的计算跨度;内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可提高承载力,减少截面尺寸。将电缆夹层作为箱型基础,外墙型钢混凝土扶壁柱嵌固于箱型基础;外墙及底板采用并筋布置形式。本申请通过型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墙体形成带型钢混凝土扶壁柱的钢筋混凝土外墙组合体系、通过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在地下结构内部框架形成组合结构体系,进一步通过组合型钢混凝土扶壁柱、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及钢筋混凝土外墙形成型钢混凝土复合结构体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