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5170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546290.4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辅助同轴复合材料原位增材制造装置,包括复合材料预浸料丝或带盘、预浸料输送装置、超声波变幅杆、激光振镜系统和光纤传输系统;其中,复合材料预浸料输送装置部分插入超声波变幅杆的空腔内且延伸于超声波变幅杆的底端,预浸料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超声波变幅杆同轴设置,超声波变幅杆的底端与成复材增材形坯料的接触点为优弧接触面;光纤的一端与激光振镜系统连接,激光振镜系统可转动地连接于超声波变幅杆且以超声波变幅杆的轴线为旋转轴;超声波变幅杆的底端开设豁口,激光振镜系统的输出端插设于豁口内。该超声辅助同轴复合材料原位增材制造装置的目的是解决常规超声辅助复合材料增材制造中存在的层间结合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2280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099404.1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B23K26/348 , B23K26/342 , B33Y10/00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辅助提高电弧增材制造成形精度的方法,包括:S1、构建电弧熔池;S2、采用激光对所述电弧熔池同步扫描搅拌,以牵引定向凝固的方式,增加所述电弧熔池的宽度,并减小所述电弧熔池的厚度,得到宽度和厚度受控的单元沉积层;S3、重复步骤S1至步骤S2,形成依次重叠的多个所述单元沉积层,得到增材工件。能够提高增材工件的制造精度,还能够一次性制造出变截面的增材工件,节约了材料,节省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1013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090743.2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53 ,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10/00 , B33Y5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激光粉末床熔融设备扫描振镜校正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制作带刻度标定点的透明标准标定板;为固定在振镜扫描平面上预设大小的测试纸打标;对齐所述透明标准标定板与打标测试纸的中心点和中心线;比较对齐后透明标准标定板与打标测试纸上对应各标定点之间的位置误差;根据所述位置误差对扫描振镜进行校正。本发明提出的带刻度标定点以及包含这种类型标定点的透明标定标准板,可在在不配备CCD图像采集模块的条件下,快速测量标定测试点的坐标误差,且通过本发明提供方法进行循环校正后振镜扫描精度可达到0.1mm,节约了激光粉末床熔融设备研制及调试过程CCD图像采集设备投入,具有一定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7288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429076.6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65 , B29C64/314 , B33Y10/00 , B33Y40/1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辅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其中,一种超声辅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纤维材料预热,将树脂材料熔化成浆料状后进行增材制造;将预热后的纤维材料和浆料状的树脂材料在基板上混合,所述基板上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有超声波发生器;同时,采用超声波发生器通过弹簧带动基板摇摆振动,所述振动频率低于纤维材料和浆料状的树脂材料的固有频率,直至纤维材料和树脂材料融合逐层形成复合材料增材制件。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87234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46307.6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增材与激光冲击致密化复合制造方法,包括:对预浸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后的预浸料加热至软化态的预浸料;对基板及软化态的预浸料进行预热;将预热后的软化态的预浸料按照预定轨迹沉积成形;对沉积成形后的预浸料进行激光冲击强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增材与激光冲击致密化复合制造装置。该复合材料增材与激光冲击致密化复合制造方法及装置的目的是解决复合材料层层增材/传统预浸料铺丝铺带制造过程中层间结合力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7288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429048.4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65 , B29C64/307 , B06B3/02 , B33Y40/00 , B33Y50/02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辅助增材成形平衡位置振幅改变控制方法,包括:将超声波发生器和增材成形所用的基板进行固定安装,测试其频率f;根据成形材料的类型和成形的温度梯度,制作标准试样,利用超声波发生器测试其在标准试样的传播速度v;依据频率f及传播速度v,确定超声波在材料增材工况下的波长λ;根据要成形件的高度和振动需求,通过改变变幅杆长度来实现增材成形平衡位置的振幅从无到有到增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超声辅助增材成形平衡位置增强的控制装置。该超声辅助增材成形平衡位置振幅改变控制方法及装置的目的是解决超声振动对增材制造纵向零振幅增幅过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08332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910774338.5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柔性净气舱装置。该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嵌套的多级舱室,每相邻两级舱室的相互嵌套部位设有弹性密封结构,其中,最底层舱室的底部密封,顶部开口,中间层舱室的底部和顶部均为开口,最顶层舱室的底部开口,顶部密封,所述最顶层舱室的顶部设有第一级舱室升降控制装置,所述多级舱室的外周方向设有竖向导柱,所述导柱的顶端设有电机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级舱室升降控制装置,使相互嵌套的多级舱室沿所述导柱升降运动,以改变组合式柔性净气舱装置的舱室体积,在升降运动过程中,相对运动的两极嵌套舱室之间的所述弹性密封结构处于收缩状态,运动到位后,所述弹性密封结构处于胀紧密封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86079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911192819.1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B23K26/342 , B23K26/064 , B23K26/046 , B33Y30/00
Abstract: 一种激光同轴熔丝装置及旋转环形光束产生方法,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入射孔、底部设有与入射孔位置对应的支撑部,支撑部的周围阵列设有多个扇形开口,相邻的扇形开口之间设有连接挡板;入射孔处安装调焦聚焦镜,调焦聚焦镜的顶部设有与激光器光纤接口连接的准直镜;支撑框架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反射镜,支撑部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倾斜设置的平面反射镜。本发明中,入射激光不需经过变换,通过可快速旋转的平面反射镜和环形反射镜来产生交会于所述预设汇聚点处的旋转环形光束,同时通过调焦聚焦镜来调节预设汇聚点处的光斑直径,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量损耗小及最大可用激光功率较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7483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428991.3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壳式复合增材生产流水线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并联多工位,依据数据模型,通过多轴数控平台搭载激光和电弧增材系统将丝/粉材原料加工成包壳;S2,将熔融液态金属注入包壳,然后对熔融液态金属浇铸成形;S3,并联多工位,所述熔融液态金属冷却至半固态或锻造挤压温度时形成铸造的凝固组织,然后对该铸造的凝固组织进行挤压或锻造;S4,并联多工位,将复合成形的毛坯件进行热处理;S5,并联多工位,将毛坯料通过机加工制成零件;S6,并联多工位,将基板或包壳去除;S7,并联多工位,对零件进行检测;S8,并联多工位,检测合格后,将成品零件进行出线、包装工序。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17288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29076.6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65 , B29C64/314 , B33Y10/00 , B33Y40/1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辅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其中,一种超声辅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纤维材料预热,将树脂材料熔化成浆料状后进行增材制造;将预热后的纤维材料和浆料状的树脂材料在基板上混合,所述基板上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有超声波发生器;同时,采用超声波发生器通过弹簧带动基板摇摆振动,所述振动频率低于纤维材料和浆料状的树脂材料的固有频率,直至纤维材料和树脂材料融合逐层形成复合材料增材制件。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