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14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91717.2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T17/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直径大厚度结构制造变形控制方法;属于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大厚度板坯模压的回弹规律复杂,成型精度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本发明方法步骤包括:首先将大直径大厚度结构分块,建立三维1∶1有限元仿真模型,设置有限元仿真所需的材料参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之后分析有限元仿真结果获取合理制造参数,设计抗裂的有效刚度工装进行防变形,最后将模压分块成型的试板组焊成圆,形成大直径大厚度结构。本发明方法确保一次成型回弹后满足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5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55665.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加载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扁平加载装置,其包括两块承载板,平行且间隔设置;侧壁,将两块所述承载板周边相连,且形成密闭的液腔,所述侧壁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侧壁和所述承载板的厚度相同,所述承载板的内表面和侧壁的内表面相切;进油管,其固定于所述侧壁,并和所述液腔连通;出油管,其固定于所述侧壁,并和所述液腔连通。具有提高扁平加载装置承载能力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782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50981.6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Q10/04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大厚度环肋圆柱筒体结构焊后承压能力预测方法,它涉及一种筒体结构焊后承压能力预测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潜航器结构涉及带有多条焊缝的大厚度环肋圆柱筒体结构,由于焊缝周围存在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该结构的承压能力受到焊缝数目、筒体厚度、肋板条数多种因素影响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包括构建大厚度环肋圆柱筒体结构的三维实体几何模型,建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设置焊接有限元仿真所需的材料参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获取大厚度环肋圆柱筒体结构的分析有限元仿真结果焊,对焊后大厚度环肋圆柱筒体结构施加压力边界条件,分析有限元结果获取承压能力,获取不同焊接参数下焊后筒体的极限承压能力。本发明属于结构制造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8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23790.6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5 , G16C60/00 , G06F17/11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非均匀弹性基础梁模型的环肋圆柱壳强度求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环肋圆柱壳尺寸和材料参数,构建控制方程组,所述控制方程组包括基于弹性基础梁模型的圆柱壳板控制方程、肋骨腹板控制方程和肋骨翼板控制方程;S2、对控制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位移表达式组;S3、将边界条件代入位移表达式组得到位移方程组,对位移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环肋圆柱壳应力,完成非均匀环肋圆柱壳强度计算。本发明能够高效、准确的获得整段环肋圆柱壳的位移、应力结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显著扩大了应用范围,能够考虑边界效应,可以准确计算环肋圆柱壳边界处应力,除此之外,能够计算非均匀环肋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325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75599.5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人潜航器交会对接装置,其包括:导引装置、运动端的撞锁装置与接收端的撞锁装置、锁紧装置和升降装置,导引装置内设置有容置腔;接收端的撞锁装置设置于导引装置一侧,运动端的撞锁装置用于与潜航器连接,导引装置用于驱使运动端的撞锁装置向接收端的撞锁装置移动,当运动端的撞锁装置与接收端的撞锁装置锁紧时,在撞锁装置高度方向上,运动端的撞锁装置与接收端的撞锁装置部分重合;锁紧装置设置于导引装置一侧,锁紧装置具有锁紧状态和释放状态;导引装置底端和撞锁装置底端均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驱使导引装置和撞锁装置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发明实现了无人潜航器水下自主式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72267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75598.0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B25B11/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锁紧装置,其包括:托架、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托架两侧均铰接有抱臂;传动机构与抱臂铰接;驱动装置位于抱臂一侧,且与传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使两个抱臂收起或打开。本发明中,通过驱动机构配合传动机构可控制两个抱臂实现对多种截面形状重物的锁紧,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两个抱臂可以实现大幅度开合,空间容差能力强;托架与重物为面接触,承载状态佳,且对重物无接口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4445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15325.X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MFC反向弯矩的减振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激励力信号作用在受控结构体产生振动;电信号响应d为反馈信号;期望值r与电信号响应d的偏差值e及偏差变化率ec为模糊PID控制的双输入,模糊控制规则实时调节PID参数,计算MFC驱动片的控制电压,控制电压作用在MFC驱动片上产生反向弯矩抑制受控结构的振动,实时减小受控结构的幅值响应。本发明利用MFC逆压电效应施加等大反向的控制电压产生反向弯矩,抑制受控结构体的振动,利用传感器获取结构的振动信息以及外部荷载信息,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调节MFC反向弯矩的大小,实现对受控结构体的减振控制,有效提升对于受控结构体的减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1161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75601.9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撞锁装置,其包括:两个撞锁机构,两个撞锁机构中,其中一个为运动端,另一个为接收端,接收端位于运动端的移动路径上,撞锁机构包括锁舌,撞锁装置具有释放状态和锁紧状态;当撞锁装置处于释放状态时,运动端的锁舌与接收端的锁舌分离,当撞锁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时,运动端的锁舌与接收端的锁舌锁紧,且在锁舌高度方向上,运动端锁舌的锁舌面与接收端锁舌的锁舌面部分重合。本发明中,在锁舌高度方向上,运动端锁舌的锁舌面与接收端锁舌的锁舌面只需要部分重合,就可以实现撞击后两个撞锁机构自动锁紧,以使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空间容差能力,可降低待锁紧物体的位置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11092.9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1N3/00 , G01N3/08 , G01N3/20 , G01N3/24 , G01N3/30 , G01M7/02 , G01N3/313 , G01N3/32 , G01N19/04 , G01M3/00
Abstract: 一种深海复合材料耐压结构试验验证方法,它涉及一种耐压结构试验验证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复合材料耐压结构失效模式繁多、失效机理复杂、难于准确预测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包括步骤1、制定试验验证初步方案;步骤2、材料级试验件及检测试验;步骤3、复合材料柱壳模型及试验;步骤4、复合材料板格模型及试验;步骤5、复合材料耐压结构缩比模型及试验。本发明属于深海潜水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0284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11497.2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隔振装置,涉及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承重板,其用于放置振动物;磁力机构,其与承重板连接,磁力机构用于对承重板施加其位移方向相反的排斥力;安装座,其设置在磁力机构的下侧,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安装板和上下两端分别与两块安装板连接的第二弹簧,其中一块安装板与磁力机构下侧连接,另一块安装板固定设置。由于在磁力机构的下侧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安装板和上下两端分别与两块安装板连接的第二弹簧,其中一块安装板与磁力机构下侧连接,另一块安装板固定设置,可以更好地隔离振动在装置中的传递,提高了该磁悬浮隔振装置的耐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