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血液循环生理机制的QSP模型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27463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830507.5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液循环生理机制的QSP模型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构建得到的QSP模型是基于血液循环生理机制建立的生理系统模型,根据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学、解剖学等,模拟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流的流动过程,从机制层面描述了血液循环的过程。模型提供了不同部位的血管房室,各个生理参数有明确的生理部位。并将血液循环生理机制模型与描述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补液量与个体血容量变化程度定量关系模型相结合,更加符合真实的生理过程。因此,将本发明的建立的QSP模型用于预测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对个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辅助患者个体化液体复苏治疗方案的设计,降低不合适的补液方案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治疗结果的风险。

    一种磁性埃洛石纳米管/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482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881279.3

    申请日:2022-07-25

    Inventor: 何华 杨平 张静怡

    Abstract: 一种磁性埃洛石纳米管/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针对复杂基质中痕量的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经常面临样本成分复杂、杂质干扰、待测物浓度低等问题,需要进行前处理,一般的前处理过程会面临耗时、耗费溶剂、选择性较低、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开发出了磁性埃洛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应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的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离和富集,并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引入增强了材料的选择性;磁性埃洛石纳米管作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载体,减少了模板泄露的风险、增加了传导速率;磁性的引入使材料可以快速地被外加磁场分离,加快了分析速率。该发明解决了传统固相萃取吸附剂耗时长、步骤繁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有机溶剂消耗量大等问题。

    一种简便、高效合成稳定金属有机骨架晶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867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810047547.5

    申请日:2018-01-12

    Abstract: 一种简便,高效合成稳定金属有机骨架晶体[(ZnI2)3(TPT)2]n·(solvent)x(TPT=2,4,6-三(4-吡啶基)-1,3,5-三嗪)的方法。解决现有[(ZnI2)3(TPT)2]n·(solvent)x合成方法耗时长,过程繁琐,产率低及合成晶体稳定性差的问题。合成步骤如下:将ZnI2溶解于乙腈(CH3CN),TPT溶解于硝基苯(PhNO2)与甲醇(CH3OH)的混合溶剂,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后,在一定温度的烘箱中经过一定时间晶化,形成特定形状的晶体。本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无需缓慢层析,只需烘箱中静置;巧妙的利用高温促进晶体生长的特征,缩短了结晶所需时间;合成方法可高产量获得稳定的棒状晶体,测定过程无需氮气(N2)与低温保护。本发明得到的棒状[(ZnI2)3(TPT)2]n·(solvent)x晶体可用作晶体海绵测定小分子,反应中间体和未知代谢物的结构以及消旋体的绝对构型。

    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89215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410022165.9

    申请日:2014-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荧光碳纳米粒子的绿色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是将离子液体和蒸馏水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快速倒入放有五氧化二磷的烧杯中,得到亮黄色的荧光碳纳米粒子。该方法使用绿色无毒,成本低廉的化学试剂作原料,借助简化操作流程,合成的荧光碳纳米粒子尺寸分布均匀,粒径小于10nm,并且具有好的水溶性、分散性、稳定性及荧光性能,完善荧光碳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运用PK-sim预测异甘草酸镁在人体中暴露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4032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110554881.1

    申请日:2021-05-20

    Inventor: 郝琨 徐诗雨 何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运用PK‑sim预测异甘草酸镁在人体中暴露浓度的方法,步骤为:(1)确立PBPK模型结构和质量平衡方程;(2)收集文献中临床异甘草酸镁的血药浓度;(3)用PK‑sim建立PBPK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求解;(4)预测药物暴露浓度。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需要收集的检测样本量大大降低,仅需要部分时间点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值,即可预测血浆和肝脏中的药物浓度变化趋势。

    QSP-PBPK-TD模型构建方法及药源性心功能损伤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96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90066.5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QSP‑PBPK‑TD模型构建方法及药源性心功能损伤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若干个体外TD机制模型,从中筛选出适用于待测药物的最优的体外TD机制模型,其用于定量描述待测药物对hiPSC‑CMs的心肌损伤作用;(2)基于机体的药物暴露和心血管基础状态建立QSP‑PBPK模型,用于定量描述机体对心脏损伤的系统调控作用;(3)将最优的体外TD机制模型与QSP‑PBPK模型桥接,得到QSP‑PBPK‑TD模型。本发明定量描述影响患者的药物暴露情况、心血管系统对心肌损伤的调节作用和心肌细胞敏感性,实现基于体外实验到药物体内心功能损伤风险的转化,并将其应用于具有明确或潜在心脏毒性的药物,可用于临床前致心功能损伤药物的筛选。

    一种基于氧化钙放热反应制备荧光碳纳米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232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0044533.9

    申请日:2016-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氧化钙放热反应制备荧光碳纳米粒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还原糖和去离子水配制成均一透明的溶液,然后快速加入至盛有氧化钙的圆底烧瓶中,进行自发的放热反应,通过放出的热量使还原糖碳化,从而一步获得亲水性荧光碳纳米粒子。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迅速,绿色无毒,无需有机试剂及外部供能,成本低廉,反应物易于获得,制备得到的荧光碳纳米粒子兼具荧光性能优异、亲水性好、pH/温度双敏感、生物毒性小等特性,因此可将其应用于生物成像及细胞内pH、温度测定等领域,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控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