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7640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032095.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珍稀特有鱼类白点病的多级防治系统和防治方法,属于珍稀特有鱼类疾病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多级防治系统,利用鱼类喜欢顶水的习性冲刷鱼身,降低小瓜虫对鱼的寄生率;对于已经患有白点病的鱼,也可以通过调整换水率和流速来冲刷掉鱼体和养殖池中的小瓜虫,达到治疗和防止爆发的作用。此外本发明采用多级防治系统,可以同时养殖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等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品种,并且可根据不同成长期的鱼对白点病的耐受力,选择将耐受力弱的苗种或幼鱼养殖在前几级养殖池中,降低小瓜虫的危害。本发明采用水对鱼体的冲刷效果,用物理的手段实现对白点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并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7640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32095.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珍稀特有鱼类白点病的多级防治系统和防治方法,属于珍稀特有鱼类疾病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多级防治系统,利用鱼类喜欢顶水的习性冲刷鱼身,降低小瓜虫对鱼的寄生率;对于已经患有白点病的鱼,也可以通过调整换水率和流速来冲刷掉鱼体和养殖池中的小瓜虫,达到治疗和防止爆发的作用。此外本发明采用多级防治系统,可以同时养殖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等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品种,并且可根据不同成长期的鱼对白点病的耐受力,选择将耐受力弱的苗种或幼鱼养殖在前几级养殖池中,降低小瓜虫的危害。本发明采用水对鱼体的冲刷效果,用物理的手段实现对白点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并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1720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174111.5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A01K6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寄生原生动物在体阶段的药物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子小瓜虫在体阶段药物杀灭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适用于评价多子小瓜虫在体阶段药物杀灭效果的装置,包括透明亚克力板、铁丝网、网格黑色底板三部分。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多子小瓜虫在体阶段药物杀灭效果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评价药物对小瓜虫滋养体的杀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1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29940.0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Q1/6893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寄生性纤毛虫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别和定量检测多子小瓜虫的引物组及应用。本发明设计了一套用于特异性标记多子小瓜虫SSU rDNA的探针和引物,并将它们用于qPCR和ddPCR对多子小瓜虫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后,qPCR方法和ddPCR方法对制备的标准质粒DNA都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在检测多子小瓜虫水环境DNA样本时,qPCR方法有着更宽的检测范围,使它能够用于监测小瓜虫病的流行情况。与此同时,ddPCR方法有着更加灵敏的检测性能,使得它可以在成分复杂的水环境中检测出极为少量的多子小瓜虫DNA。
-
公开(公告)号:CN11551720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74111.5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A01K6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寄生原生动物在体阶段的药物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子小瓜虫在体阶段药物杀灭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适用于评价多子小瓜虫在体阶段药物杀灭效果的装置,包括透明亚克力板、铁丝网、网格黑色底板三部分。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多子小瓜虫在体阶段药物杀灭效果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评价药物对小瓜虫滋养体的杀灭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