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37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27056.8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F22B33/18 , F25B9/00 , F25B43/00 , F01K25/10 , F01K19/00 , F01K19/08 , F01K17/02 , F01K13/00 , F01D1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O2的发电、制冷及热蒸汽供应系统,通过回收透平后高温CO2的余热产生蒸汽,并利用喷射器实现制冷压缩机的功能,同时在制冷系统中引入分离器分离不凝性杂质气体,从而提高CO2纯度;在蒸汽发生器中产生的蒸汽流向蒸汽用户,而CO2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冻水则用于冷量供应。本发明通过喷射器将CO2发电循环与制冷循环深度耦合,利用高温CO2制取蒸汽实现热量供应,并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不仅提高了系统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还能极大降低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27067.6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基超临界CO2发电循环与压缩CO2储能相耦合的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煤基S‑CO2发电循环系统、压缩CO2储能循环系统、熔盐储热回路系统和储热水回路系统;系统使用S‑CO2作为燃煤驱动的火力发电循环工质,耦合了压缩CO2储能系统,以满足电网的负荷调节需求。在用电低谷期,锅炉出口的部分高温高压CO2将把热能存储至熔盐罐及热水罐中,而低温CO2则存储在高压罐中。在用电高峰期,除了燃煤驱动S‑CO2发电外,高压罐中的CO2将在吸收所存储热能后进入透平做功发电,极大提高系统对电网的负荷响应能力。此外,在储能系统中,本发明使用涡流管和气液分离器,可实现液态储存低压CO2,以显著降低CO2储罐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730370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66833.5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11/13 , C02F11/121 , C02F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置与储能的一体化装置及运行方法,包括用于污泥初次沉淀的污泥沉淀池,污泥沉淀池与污泥二次沉淀池相连,污泥二次沉淀池通过离心浓缩器与污泥干化炉相连,污泥干化炉与进行干化的高温热泵相连,污泥干化炉的出口与污泥热解炉相连;污泥热解炉的出口与污泥回热罐相连,污泥热解炉同时与带压热解气储气罐相连;污泥热解炉的顶部与初效除尘罐相连,初效除尘罐与高温物料存储罐相连;污泥回热罐与高温物料存储罐相连,高温物料存储罐与中低温物料存储罐相连。通过在各可用环节设置回热装置,将中低温热量用于储能干化过程,减少能源输入并提高能量使用效率,此外专门设置一高温储热罐,将固结后的污泥颗粒作为储热介质,供释能时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1375662.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氧化碳低压储罐、增压泵、二氧化碳预热器、第一压缩机、换热器、二氧化碳高压储罐、二氧化碳加热器、透平、二氧化碳冷却器和二氧化碳过冷器。二氧化碳低压储罐存储低温低压液态二氧化碳;换热器对第一压缩机传送的二氧化碳进行排热;二氧化碳过冷器且与二氧化碳低压储罐连接;二氧化碳过冷器继续降低二氧化碳的温度,形成低温低压二氧化碳,并输送至二氧化碳低压储罐;本申请采用在低压侧低温液化的方案,可极大减小低压侧的储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1368528.X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包括: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气液分离稳压罐通过增压泵与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储罐连接;二氧化碳发生器与气液分离稳压罐连接;加热子系统对二氧化碳发生器中的二氧化碳加热;第一透平与二氧化碳发生器连接;二氧化碳液化器与第一透平连接;二氧化碳过冷器与二氧化碳液化器连接,且与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输入端连接;二氧化碳过冷器继续降低二氧化碳的温度,形成低温液态二氧化碳;本申请在高压侧的二氧化碳已处于液态,在低压侧利用二氧化碳液化器和二氧化碳过冷器逐步降低二氧化碳的温度,使其处于液态,充分利用二氧化碳优异的动力性能,显著提高单位二氧化碳工质的出功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06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75673.0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区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热泵压缩机和第一冷却器等形成热泵回路;第一热水罐、第一冷水罐均与第一冷却器连接;依次连接的低压二氧化碳储罐、储能压缩机、第二冷却器、高压二氧化碳储罐、第二加热器、第一膨胀机、第一加热器和第二膨胀机;园区水在第一冷却器吸热,经第一热水罐至第一加热器,加热二氧化碳;用电高峰时用第一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供电;用电低谷时用第一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储电,第一热水罐储热;本申请通过热泵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耦合,热泵技术产生的热量为二氧化碳供热,第二膨胀机继续做功发电,显著提高效率,可使园区在用电低谷期更加合理地利用低电价储存更多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75662.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氧化碳低压储罐、增压泵、二氧化碳预热器、第一压缩机、换热器、二氧化碳高压储罐、二氧化碳加热器、透平、二氧化碳冷却器和二氧化碳过冷器。二氧化碳低压储罐存储低温低压液态二氧化碳;换热器对第一压缩机传送的二氧化碳进行排热;二氧化碳过冷器且与二氧化碳低压储罐连接;二氧化碳过冷器继续降低二氧化碳的温度,形成低温低压二氧化碳,并输送至二氧化碳低压储罐;本申请采用在低压侧低温液化的方案,可极大减小低压侧的储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68548.7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及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通过第二阀门与烟气余热源连通;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低压二氧化碳储罐、储能压缩机、高压二氧化碳储罐和第一膨胀机;吸热器连接在低压二氧化碳储罐和储能压缩机之间,吸热器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第一介质通道与烟气余热源连通,第二介质通道的进口与低压二氧化碳储罐连通,第二介质通道的出口与储能压缩机连通;本发明通过烟气余热加热低压二氧化碳,然后再压缩等操作,最后将二氧化碳存储在高压二氧化碳储罐中,在用电负荷低谷期时,烟气余热得到有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46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66831.6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中心余热的热泵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所述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与热泵循环系统相连;所述热泵循环系统与用于热量储存的储热系统相连;所述储热系统与用于储能的储能系统相连;所述储能系统与用于能量释放的释能系统相连。将数据中心余热与CO2压缩储能深度耦合,不仅在储能阶段可利用余热资源,在释能阶段也充分利用了数据中心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17627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68581.X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储能释能的能源供给系统及养殖系统,基于二氧化碳储能释能的能源供给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储气系统;二氧化碳储能释能系统,与二氧化碳储气系统连通,二氧化碳储能释能系统适于接入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电网,二氧化碳储能释能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二氧化碳预热器、主压缩机、二氧化碳热回收换热器、二氧化碳高压储罐、二氧化碳发生器、透平、以及二氧化碳废热吸收器,二氧化碳储气系统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二氧化碳废热吸收器和二氧化碳预热器,二氧化碳高压储罐内适于存储液态或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储能释能系统储能时,可消耗过多的新能源发电,释能时,可配合新能源发电,保证供电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