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0693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12937.0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估肝脏肿瘤的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降低造影剂中全氟丁烷微球的含量,使造影剂浓度不超过超声机器的回声强度识别阈值和人眼对强度的识别能力阈值,使过去超声造影结果中超过阈值的强度差异能被准确分辨,获得了更全面的回声强度差异性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1268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62753.6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表皮葡萄球菌及其在制备抑制病原体感染、抗EB病毒感染及调节黏膜免疫应答药物中的应用。将该表皮葡萄球菌命名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LY1,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GDMCC No:64350,保藏时间为2024年1月31日。本发明表皮葡萄球菌来源于健康人鼻咽部,具有抑制病原体感染、抗EB病毒感染及调节黏膜免疫应答的活性,显著的协助上皮细胞抵抗EB病毒感染,抑制多种病原菌,有望开发成为抵御病原体感染、调节黏膜免疫的药物或益生菌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064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99405.3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IPC: C12Q1/68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子宫内膜癌早期检测的引物探针组合、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子宫内膜癌检测的甲基化基因标志物,具体包括VSX1、SYT1、ZNF132、VWC2基因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通过筛选获得子宫内膜癌特异性甲基化早期筛查标志物,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以显著区别子宫内膜癌与非癌症个体;通过体外检测样本中任意至少一个目标基因对应的任意至少一个甲基化区域,即可实现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本发明的基因标志物在组织/尿液/刷片/拭子/血液/灌洗液等样本中均能较好地鉴别子宫内膜癌与非癌个体,单指标即能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多指标联合能进一步提高检测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95595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62862.X
申请日:2025-03-06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IPC: C12Q1/689 , C12Q1/6886 , C12N15/11 , G01N33/569 , G01N33/574 , C12R1/36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口腔细菌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口腔细菌标志物,所述的细菌包括纤细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gracilis、口腔奈瑟菌Neisseria oralis以及中间密螺旋体Treponema medium中的至少一种;并提供上述口腔细菌标志物作为结直肠癌的预后预测标志物的应用,和检测口腔细菌的试剂在制备预测结直肠癌预后情况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部分口腔细菌与结直肠癌进展显著相关,可有效的预测结直肠癌的进展及预后情况,为结直肠癌的预后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未来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一个有前景的靶点和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8141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140658.8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IPC: A61K35/741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伊格尔兹氏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结直肠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伊格尔兹氏菌(Eggerthella sp.)的16S rDNA序列与伊格尔兹氏菌(Eggerthella sp.)YW‑1B菌株的16S rDNA序列具有至少95%的一致性;所述伊格尔兹氏菌(Eggerthella sp.)YW‑1B菌株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327,已于2023年4月4日保藏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所述菌株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首次发现伊格尔兹氏菌可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CD8+T淋巴细胞抗肿瘤的免疫应答、抑制过激的炎症,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公开了伊格尔兹氏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结直肠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999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60096.9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IPC: C12Q1/6886 , C12Q1/689 , G01N33/574 , G01N33/569 , A61K45/00 , A61P35/00 , A61P35/04 , C12N15/1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细菌在作为鼻咽癌检测、治疗或预后标志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细菌作为标志物,能够用于鼻咽癌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干预。经验证发现,所述标志物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经济、简便的解决方法,也为鼻咽癌患者的精确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
公开(公告)号:CN11814183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310454651.7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IPC: A61K35/741 , A61P1/00 , A61P29/00 , C12N1/20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伊格尔兹氏菌在制备防治炎症性肠病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构建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发现补充伊格尔兹氏菌(Eggerthella sp.)可以显著改善小鼠急性和慢性肠道炎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无毒副作用,故可将伊格尔兹氏菌活菌或其培养菌液等用于制备防治炎症性肠病的制剂,如药物、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剂等,用于改善急性或慢性肠道炎症,治疗炎症性肠病。本发明不仅提供了伊格尔兹氏菌的新用途,同时丰富了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来源,为炎症性肠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12687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162753.6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表皮葡萄球菌及其在制备抑制病原体感染、抗EB病毒感染及调节黏膜免疫应答药物中的应用。将该表皮葡萄球菌命名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LY1,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GDMCC No:64350,保藏时间为2024年1月31日。本发明表皮葡萄球菌来源于健康人鼻咽部,具有抑制病原体感染、抗EB病毒感染及调节黏膜免疫应答的活性,显著的协助上皮细胞抵抗EB病毒感染,抑制多种病原菌,有望开发成为抵御病原体感染、调节黏膜免疫的药物或益生菌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149219.1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IPC: C12Q1/6886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早期检测子宫内膜癌的甲基化基因标志物、多重PCR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早期检测子宫内膜癌的甲基化基因标志物,选自目标基因ADARB2、ADCYAP1、ADHFE1、C17orf64、CDO1、GAD2、GRM7、GYPC、KCNA1、KCNQ5、NETO1、RYR2、SORCS3、STX16、TCTEX1D1、TMEM101及ZSCAN12任意至少一个基因中任意至少一段甲基化区域,通过检测对应的甲基化区域来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提高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诊断率、实现早期干预治疗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12687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62754.0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人型葡萄球菌及其在制备抑制病原体感染、抗EB病毒感染及调节黏膜免疫应答药物中的应用。将该人型葡萄球菌命名为人型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CT1,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GDMCC No:64349,保藏时间为2024年1月31日。本发明的人型葡萄球菌来源于健康人鼻咽部,具有抑制病原体感染、抗EB病毒感染及调节黏膜免疫应答的活性,可显著的协助上皮细胞抵抗EB病毒感染,抑制多种病原菌,有望开发成为抵御病原体感染、调节黏膜免疫的药物或益生菌制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