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工水池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1872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647633.7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海工水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工水池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水池、第二水池、第三水池、第一水道结构、第二水道结构、第三水道结构、夹层板结构、竖向施工缝和水平施工缝;第一水池上设置有垭口结构,第二水池设置有多功能平台结构;第三水池设置有升降平台;第一水道结构连通于第一水池与第二水池之间,第二水道结构连通于第一水池与第三水池之间,第三水道结构连通于第二水池与第三水池之间;第一水池、第二水池以及第三水池之间分别通过夹层板结构连接,竖向施工缝分割夹层板结构、第一水道结构和第二水道结构;多个水平施工缝由下至上逐层设置。本发明提高了海工水池结构的施工精度,降低施工难度。

    一种造浪池结构及施工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65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25618.3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造浪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造浪池结构及施工方法,造浪池结构包括:造浪池和造浪机房;造浪机房包括造浪设备区域和水泵房;造浪设备区域包括连通于造浪池两侧的回流槽、与回流槽连通的平衡水箱、设置于平衡水箱的上方的造浪设备室、供水室、分流槽、设置于分流槽背对造浪设备室一侧的斜墙、位于斜墙与造浪池之间的造浪室;造浪室的下端设置有内收的通道开口;水泵房包括吸入井和泵站;吸入井与平衡水箱连通;泵站设置于吸入井的上方,泵站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口端与供水室连通。通过供水室与造浪池的高差保证水体流动过程中的造浪效果,通过水循环及高差的运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节能型造浪池。

    一种侧壁支模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741282U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23401028.X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壁支模,包括:钢筋网,铺设在岩石边坡上;连接固定件,其一端插设在岩石边坡内,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从钢筋网的网格中穿出;多根对拉螺杆,其一端与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连接;支模组件,其上穿设有多根对拉螺杆;支撑组件,与多根对拉螺杆远离连接固定件的一端连接;其中,多根对拉螺杆中位于底部的对拉螺杆穿设在基台上。本申请中设置钢筋网,将其铺设在岩石边坡上,再利用连接固定件对岩石边坡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这样使得岩石边坡能够作为基坑支护模板的一部分。从而配合另一侧的支模组件实现现场地下室侧壁的浇筑。这样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双侧支模方式。

    一种清水混凝土构造墙与承重柱交接处拉缝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375725U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23487140.X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土构造墙与承重柱交接处拉缝结构,拉缝结构设置于清水混凝土构造墙和承重柱之间或设置于清水混凝土构造墙和梁板之间;拉缝结构包括拉缝板、固定件和定位钢筋;拉缝板设置于清水混凝土构造墙的墙端;拉缝板的两端分别对应清水混凝土构造墙的内侧和外侧;拉缝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与施工清水混凝土构造墙的模板连接;定位钢筋设置于拉缝板的至少一端。显著降低裂缝产生率,有效降低清水混凝土构造墙对主体结构整体的抗震性、抗裂性影响,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一种景观护栏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524447U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23212966.5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护栏,包括:外部框架;以及内部防护组件,其设置在外部框架内,内部防护组件具有防护功能;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组件,其与外部框架和内部防护组件连接;其中,内部防护组件构造为图案化结构,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将内部防护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外部框架内。本申请中内部防护组件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外部框架内,通过操作第一固定组件能够更换不同类型的内部防护组件,即更换不同的装饰图案。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一种建筑物外墙双飘板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20848000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234234.X

    申请日:2023-08-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外墙双飘板构造,包括上飘板结构、下飘板结构以及结构柱;上飘板结构与下飘板结构锚固于结构柱的一侧;上飘板结构包括上飘板板面、上外框梁、上外反梁以及上悬挑梁;下飘板结构包括下飘板板面、下外框梁、下外反梁以及下悬挑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有上/下飘板板面的上/下外框梁与结构柱连接,再通过上/下悬挑梁连接上/下飘板板面和上/下外反梁,保证上/下飘板结构的结构安全。并且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建造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一种低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93599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0622995.3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好氧池、填料分离池、砂滤池和设备间,所述缺氧池的下部开有供水口,供水口与供水进水管道连通;所述缺氧池通过溢流口A与好氧池连通;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曝气区,所述好氧池布满多孔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附着有微生物;所述填料分离池位于好氧池的出水外侧,且与好氧池两者之间通过浮渣挡板隔开,浮渣挡板与填料分离池的底部留有间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缺氧池、好氧池、填料分离池和砂滤池集成于一体,生物膜技术和动态砂滤技术相结合,并利用PLC控制系统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操控,这种污水处理配置抗冲击能力强,保证出水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可处理各种低浓度有机废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