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7644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10042507.4

    申请日:2012-02-2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所述建筑施工监测系统包括:布设于目标监测楼层的传感器单元,由若干温度传感器和若干应变传感器组成的,用于测量建筑物结构的温度荷载和应变;布设于目标监测楼层的竖向位移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竖向位移大小;布设于目标监测楼层若干采集单元,与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竖向位移测量单元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竖向位移测量单元的测量数据;主机,用于输出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测量数据。本发明实现了实时在线连续监测,通过监测结果评估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监测人员可根据监测结果相应的调整施工偏差,保证了结构的施工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一种建筑施工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7644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42507.4

    申请日:2012-02-2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所述建筑施工监测系统包括:布设于目标监测楼层的传感器单元,由若干温度传感器和若干应变传感器组成的,用于测量建筑物结构的温度荷载和应变;布设于目标监测楼层的竖向位移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竖向位移大小;布设于目标监测楼层若干采集单元,与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竖向位移测量单元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传感器单元和所述竖向位移测量单元的测量数据;主机,用于输出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测量数据。本发明实现了实时在线连续监测,通过监测结果评估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监测人员可根据监测结果相应的调整施工偏差,保证了结构的施工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压型钢板的吊装工具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98848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184131.6

    申请日:2011-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型钢板的吊装工具,属于钢结构施工领域。该吊装工具包括:基座、盖板和连接绳;其中,所述盖板两端设有吊运耳板,盖板底面上设有上耳板;所述基座顶面设有下耳板;所述盖板的上耳板与所述基座的下耳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绳。该吊装工具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使用方便,可有效避免吊装过程中压型钢板的变形或损坏,降低了材料的损耗,且牢固耐用,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著。

    劲性钢骨柱的临时固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2359826U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20449889.3

    申请日:2011-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劲性钢骨柱的临时固定结构,包括钢拉梁和从劲性钢骨柱的柱顶向外伸出的连接耳板,所述钢拉梁可拆卸地安装在相邻劲性钢骨柱的连接耳板上。本实用新型中直接将钢拉梁可拆卸地安装到劲性钢骨柱的连接耳板上,即可使相邻的劲性钢骨柱得到临时固定,无需费力地寻找地锚,使用简单、方便。

    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

    公开(公告)号:CN202170644U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20231008.0

    申请日:2011-07-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属于钢结构施工领域。该压紧器包括:钳形撬头、压实栓钉和撬棍;其中,所述钳形撬头一端设有开口卡槽,另一端设有翘起部;所述钳形撬头底面设置所述压实栓钉;所述钳形撬头的翘起部上固定设置所述撬棍。该压紧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压紧效果好,不损坏压型钢板,可有效保护施工质量。

    一种钢柱翻身用辅助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02359828U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20449868.1

    申请日:2011-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柱翻身用辅助工具,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具有可用于支撑钢柱柱底边缘的支撑斜面。本实用新型的钢柱翻身用辅助工具在翻身过程中,于起吊柱顶之前,可预先垫置于钢柱柱底边缘下方,辅助工具的放置方向是支撑斜面在柱顶往柱底的方向上由低向高倾斜,在起吊柱顶的过程中,挂钩在上升的同时还朝辅助工具的方向移动,这样,辅助工具可通过支撑斜面向钢柱施加朝向柱顶方向的水平推顶力,增加柱底的水平受力,从而可大幅度减少柱底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减小翻身过程中的瞬时动能,进而可避免塔身剧烈晃动,因此翻身过程安全。并且,上述翻身过程仅需一台塔吊即可完成,其施工成本较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