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9263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640268.8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烟气余热利用耦合脱硫湿烟雨消除工艺,该工艺既能使烟气余热得到有效利用,又能降低催化裂化湿烟雨消除过程中的能耗。主要体现为:本发明烟气的冷凝不需要额外冷源,降低了系统消耗;采用吸收式热泵,充分利用了烟气及脱硫循环液中的低温热量,降低了系统能耗;利用吸收式热泵,将脱硫循环液中的低温热量转化为热媒水中的中高温热量,提高了热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了热量的可利用率;烟气冷凝的设置大幅降低了系统补充水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0368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36574.3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再生烟气钠碱法脱硫方法,再生烟气与吸收塔下段循环液充分逆向接触,再生烟气被激冷降温至50~65℃,送至吸收塔的中段;吸收塔下段循环液被烟气汽化后,盐含量提高至6~16wt%,经下段循环液泵加压至0.2~0.6Mpag后分为两股,第一股送至吸收塔下段喷淋管,经喷嘴雾化后对进入吸收塔的再生烟气激冷洗涤,第二股送至循环液浓缩工序。本发明利用催化裂化再生烟气余热对外排循环液进行了浓缩,大幅降低了脱硫产生的含盐水量;浓缩后脱硫含盐水送至蒸发结晶器,消除了脱硫含盐水,也避免了过量的热量浪费;结晶蒸发蒸汽通过机械压缩后,再次进行热量回收,产生的冷凝水回用,降低了蒸发结晶热量消耗和脱硫系统补水,降低了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76848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1643065.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烟气余热利用耦合脱硫湿烟雨消除工艺,该工艺既能使烟气余热得到有效利用,又能降低催化裂化湿烟雨消除过程中的能耗。主要体现为:本发明烟气的冷凝不需要额外冷源,降低了系统消耗;采用吸收式热泵,充分利用了烟气及脱硫循环液中的低温热量,降低了系统能耗;利用吸收式热泵,将脱硫循环液中的低温热量转化为热媒水中的中高温热量,提高了热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了热量的可利用率;烟气冷凝的设置大幅降低了系统补充水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39263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40268.8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烟气余热利用耦合脱硫湿烟雨消除工艺,该工艺既能使烟气余热得到有效利用,又能降低催化裂化湿烟雨消除过程中的能耗。主要体现为:本发明烟气的冷凝不需要额外冷源,降低了系统消耗;采用吸收式热泵,充分利用了烟气及脱硫循环液中的低温热量,降低了系统能耗;利用吸收式热泵,将脱硫循环液中的低温热量转化为热媒水中的中高温热量,提高了热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了热量的可利用率;烟气冷凝的设置大幅降低了系统补充水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052319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811160888.X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配套甲醇合成的高CO变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粗煤气进行分液后分为两股,一股约20%~30%作为非变换气,剩余作为第二股依次经过提温、脱毒后再次分股进入并联的气冷变换炉和等温变换炉分别进行等温变换,两股变换气分别回收热量后,与第一股非变换气混合后作为合成气,控制合成气中H2与CO的摩尔比控制在2.1~2.3。本发明副产中压及低压过热蒸汽,气冷变换炉利用中压蒸汽作为冷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仅采用了多次分股的等温变换工艺,流程短,变换炉尺寸小,无超温风险,所使用的等温变换炉换热面积可调节,在变换反应中后期催化剂活性降低进行提温后,副产中压蒸汽压力波动小,系统运行更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221286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936489.9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处理用深度吸收塔及系统、工艺,本发明的深度吸收塔及烟气处理系统、工艺能够适用烟气大范围的工况波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深度除尘除雾采用雾化喷嘴,通过碰撞形成大粒径微团,和二级除尘除雾器组合应用,降低了深度除尘除雾成本;水雾喷淋及水帘喷淋段采用液位控制的溢流管,降低了系统控制的复杂性;烟气冷凝设置在主吸收流程下游,分别采用了列管式、绕管式或板式换热器的两级冷却,既避免了冷却器堵塞,又大幅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设备规格,同时冷却介质采用工业循环水满足烟气冷凝要求,无需额外设置冷源;烟气冷凝的设置大幅降低了系统补充水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05231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60888.X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配套甲醇合成的高CO变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粗煤气进行分液后分为两股,一股约20%~30%作为非变换气,剩余作为第二股依次经过提温、脱毒后再次分股进入并联的气冷变换炉和等温变换炉分别进行等温变换,两股变换气分别回收热量后,与第一股非变换气混合后作为合成气,控制合成气中H2与CO的摩尔比控制在2.1~2.3。本发明副产中压及低压过热蒸汽,气冷变换炉利用中压蒸汽作为冷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仅采用了多次分股的等温变换工艺,流程短,变换炉尺寸小,无超温风险,所使用的等温变换炉换热面积可调节,在变换反应中后期催化剂活性降低进行提温后,副产中压蒸汽压力波动小,系统运行更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53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08912.1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化尾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焦化尾气被蒸汽喷射器抽吸加压送至冷凝分离器中冷却分液,除去水蒸气及大分子烃类,不凝气与来自吸收塔下塔的防冻甲醇混合后进入分液罐,分离出吸收了硫化物的甲醇以及焦化尾气中的凝结物,不凝气进入吸收塔下塔的塔底甲醇内,以鼓泡方式向上流动,与从吸收塔下塔的上部进入的甲醇逆流接触,进一步除去残留在不凝气中的有害物质后,进入吸收塔上塔除去小分子烃等物质后放空;吸收塔下塔排出的甲醇分为两股,其中第一股作为防冻甲醇,第二股与新鲜的贫甲醇混合作为洗涤甲醇。
-
公开(公告)号:CN11448448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81595.8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烟气消白混风加热工艺,通过加压的锅炉水循环从烟气取热加热,并通过稳压缓冲罐稳压,锅炉水回水始终保持在酸露点以上20~50℃,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直接利用空气与烟气换热,或现有技术中利用锅炉水取热由于压力不稳引起温度波动易造成的烟气换热器酸露点腐蚀的问题;充分利用烟气余热,无需额外补充热能;锅炉水循环取热,不需要额外补充锅炉水,氮气也仅用作稳压不会消耗氮气,只需增加风机电耗,流程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实现了烟气过热后从烟囱顶部排放,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风位置高度,降低支撑钢结构高度及钢柱跨距,减小占地,且不对原有塔设备产生额外附加荷载,减少了项目投资及实施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26466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811162821.X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配套甲醇合成的CO变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粗煤气首先进入低压蒸汽发生器降温分液并调节水气,分液后的粗煤气分为两股,一股约45%~55%作为非变换气,剩余作为第二股依次经过提温、脱毒后进入等温变换炉进行等温变换,等温变换炉进气温度控制在250℃~280℃,水/干气摩尔比为0.65~0.75,出等温变换炉的变换气与第一股非变换气混合后作为合成气,控制合成气中H2与CO的摩尔比控制在2.1~2.3,并副产中压饱和蒸汽及低压过热蒸汽。本发明所使用的等温变换炉换热面积可调节,在变换反应中后期催化剂活性降低进行提温后,副产中压蒸汽压力波动小,系统运行更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