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485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41819.0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能建深地技术(湖北)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用于大直径人工硐室储气库的模块化检修平台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模块化设计,可适应不同硐径的使用要求;单模块采用充气式气囊结构,未充气状态下体积小、重量轻,可轻易从人孔管道进出。充气式气囊采用1mm厚的PVC夹网布材料进行高温热合制作。模块边角处具备固定锚点,可通过连接圆盘进行相互之间的固定。每个模块具备金属拉杆,以增加整体刚度。每模块侧部可挂载人工平台机构,并使用拉杆进行固定。具备爬梯,实现使用者可以到达挂载人工平台机构处,完成检修。
-
公开(公告)号:CN11620477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16208.0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5 , G06F18/2411 , G06F18/2431 , G06N3/084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盐穴运行状态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根据压缩空气储能盐穴运行机理分析,确定盐穴运行状态关键参数,采集关键参数历史数据;步骤201,对历史数据进行预判断,得到不同工况下的训练数据集;步骤301,基于不同工况下的训练数据集,建立不同工况下的盐穴运行状态评估模型;步骤401,获取当前工况及当前时刻下的盐穴运行状态关键参数,对数据进行预判断,得到盐穴的运行状态,并将识别结果加入至相应工况下的训练数据集中,本发明能够提前得到盐穴的运行状态,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14940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16205.7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D2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子系统,用于获取影响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前馈影响因素参数和模型特征参数,并根据前馈影响因素参数和模型特征参数进行智能模型搭建,输出冷流体流量设定值,所述前馈影响因素参数包括换热器入口温度值,所述模型特征参数包括冷流体流量理论值;副控制子系统,用于获取冷流体流量实际值并根据冷流体流量设定值和PID控制进行冷流体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控制;储能子系统,包括换热器和压缩机。本发明通过智能预测和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能够消除滞后环节对于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以及传统串级PID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使系统达到稳定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2047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416208.0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5 , G06F18/2411 , G06F18/2431 , G06N3/084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盐穴运行状态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根据压缩空气储能盐穴运行机理分析,确定盐穴运行状态关键参数,采集关键参数历史数据;步骤201,对历史数据进行预判断,得到不同工况下的训练数据集;步骤301,基于不同工况下的训练数据集,建立不同工况下的盐穴运行状态评估模型;步骤401,获取当前工况及当前时刻下的盐穴运行状态关键参数,对数据进行预判断,得到盐穴的运行状态,并将识别结果加入至相应工况下的训练数据集中,本发明能够提前得到盐穴的运行状态,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149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16205.7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D2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子系统,用于获取影响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前馈影响因素参数和模型特征参数,并根据前馈影响因素参数和模型特征参数进行智能模型搭建,输出冷流体流量设定值,所述前馈影响因素参数包括换热器入口温度值,所述模型特征参数包括冷流体流量理论值;副控制子系统,用于获取冷流体流量实际值并根据冷流体流量设定值和PID控制进行冷流体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控制;储能子系统,包括换热器和压缩机。本发明通过智能预测和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能够消除滞后环节对于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以及传统串级PID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使系统达到稳定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