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失稳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2979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179481.7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失稳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中的转向架失稳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转向架的横向加速度信号;获取轮对和轨道之间的横移距离信号;判断当前横向加速度信号是否大于横向加速度阈值,若是,则判定转向架处于失稳状态;若否,则判断当前横移距离信号是否大于横移距离阈值,若是,则判定转向架处于失稳状态,若否,则重新获取转向架的横向加速度信号和轮对和轨道之间的横移距离信号。本发明中的转向架失稳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横向位移计算模块和报警评估模块。本发明中的转向架失稳检测方法和系统适用于超零界工况,对转向架失稳检测的检测精度高。

    一种转向架失稳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2979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179481.7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失稳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中的转向架失稳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转向架的横向加速度信号;获取轮对和轨道之间的横移距离信号;判断当前横向加速度信号是否大于横向加速度阈值,若是,则判定转向架处于失稳状态;若否,则判断当前横移距离信号是否大于横移距离阈值,若是,则判定转向架处于失稳状态,若否,则重新获取转向架的横向加速度信号和轮对和轨道之间的横移距离信号。本发明中的转向架失稳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横向位移计算模块和报警评估模块。本发明中的转向架失稳检测方法和系统适用于超零界工况,对转向架失稳检测的检测精度高。

    动态综合舒适度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94875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44455.8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综合舒适度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车厢中的当前环境参数以及车厢的当前振动参数;依据当前环境参数确定出车厢的当前环境舒适度;依据当前振动参数确定出车厢的当前振动舒适度;基于当前环境舒适度和当前振动舒适度,确定出车厢的当前综合舒适度评价值。装置包括提取单元、运算单元和确定单元。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并且可执行上述评价方法。由此,可以实现对车厢的当前综合舒适度的判断,便于及时掌握车厢情况,从而根据对应的评价结果来改善列车的运行情况、车厢结构以及车厢中的环境,继而提高用户在搭乘列车时的综合舒适度。

    基于自适应加权的人脸和虹膜融合识别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6664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10472.7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自适应加权的人脸和虹膜融合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相同目标的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将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输入特征提取网络中,分别提取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的图像特征;将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的图像特征进行堆叠,输出浅层融合特征;将浅层融合特征采用通道注意力机制进行自适应权重分配处理,获得融合加权值;根据浅层融合特征和融合加权值计算获得用于目标分类及识别的深层融合特征。本发明可以通过融合人脸和虹膜特征,并采用通道注意力机制进行自适应融合调整,得到表征能力更强的融合特征,以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识别率和可靠性。

    一种车载地铁限界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32937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811386614.2

    申请日:2018-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地铁限界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属于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在车辆实际运行工况下精确测量车轮相对于轨道平面的动态偏移量、转向架系统相对于轮对的偏移量、车体相对于转向架的偏移量,通过位移、倾角叠加算法推算一系弹簧、二系弹簧上的偏移量,并将所述位移和倾角偏移量作为参数,计算在同一坐标系下车辆限界坐标值,并在基准坐标系下输出车辆限界轮廓线,实现了基于实测偏移量数据的车辆动态限界检测,无需模拟及仿真;还可实现车载检测,优于限界标准中的静态限界,对于车辆动态限界的检测更加精准。

    基于大数据的车内压力波动阀门风机协同主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7825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91920.1

    申请日:2019-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车内压力波动阀门风机协同主动控制系统,属于控制技术领域。该基于大数据的车内压力波动阀门风机协同主动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模块实时探测所述高速列车的位置、车速以及车内外压力信号,通过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传输至基于大数据的控制模块,基于大数据的控制模块将车内外实测信号与历史信号进行匹配,调出数据库中历史相同隧道段的阀门和风机控制信号进行辨识处理并通过控制算法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阀门和风机控制信号,再经由模拟输出模块送入阀门和风机,通过对阀门开度和风机频率进行调节改变高速列车车内压力,能够很好地实现可控自动调节的效果,节约控制成本。

    一种高速列车驾驶室车内的布局舒适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3995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385247.4

    申请日:2018-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驾驶室车内的布局舒适度评价方法,属于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通过建立驾驶员坐姿舒适性评价模型和内部空间舒适性评价模型,并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乘坐舒适性评判方法,其中,坐姿舒适性评价模型是以驾驶员人体坐姿模型为工具,通过评价人体肢体夹角是否在舒适范围内作为判断依据来建立的;利用头部间隙、操作台到躯干中心线与大腿中心线间隙等内部空间尺寸作为评价指标对内部空间舒适度进行模糊评价,以此来建立内部空间舒适性评价模型,此评价方法可以综合地对内部布置舒适性进行评价;能够有效地减少设计环节,缩短设计周期,并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一种列车轴承箱的故障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4925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322322.8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轴承箱的故障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列车轴承箱的振动信号以及噪声信号;对振动信号以及噪声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分别得到振动信号的频谱趋势项以及噪声信号的频谱趋势项;利用振动信号的频谱趋势项,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划分,以及利用噪声信号的频谱趋势项,对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划分,分别得到振动信号的分段频谱集以及噪声信号的分段频谱集;从振动信号的分段频谱集中,提取出振动信号的有效频带,以及从噪声信号的分段频谱集中,提取出噪声信号的有效频带;根据振动信号的有效频带以及噪声信号的有效频带,得出列车轴承箱的故障检测结果;本发明可基于轴承箱的状态数据实现轴承箱的故障检测,保证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一种列车轴承箱的故障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4925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22322.8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轴承箱的故障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列车轴承箱的振动信号以及噪声信号;对振动信号以及噪声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分别得到振动信号的频谱趋势项以及噪声信号的频谱趋势项;利用振动信号的频谱趋势项,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划分,以及利用噪声信号的频谱趋势项,对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划分,分别得到振动信号的分段频谱集以及噪声信号的分段频谱集;从振动信号的分段频谱集中,提取出振动信号的有效频带,以及从噪声信号的分段频谱集中,提取出噪声信号的有效频带;根据振动信号的有效频带以及噪声信号的有效频带,得出列车轴承箱的故障检测结果;本发明可基于轴承箱的状态数据实现轴承箱的故障检测,保证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一种车载地铁限界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3293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386614.2

    申请日:2018-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地铁限界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属于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在车辆实际运行工况下精确测量车轮相对于轨道平面的动态偏移量、转向架系统相对于轮对的偏移量、车体相对于转向架的偏移量,通过位移、倾角叠加算法推算一系弹簧、二系弹簧上的偏移量,并将所述位移和倾角偏移量作为参数,计算在同一坐标系下车辆限界坐标值,并在基准坐标系下输出车辆限界轮廓线,实现了基于实测偏移量数据的车辆动态限界检测,无需模拟及仿真;还可实现车载检测,优于限界标准中的静态限界,对于车辆动态限界的检测更加精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