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条薄矿体多采区开采结构及连续化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213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678306.2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条薄矿体多采区开采结构及连续化开采方法,包括斜坡道、分段运输平巷、回风天井、充填浆料、未采矿体、开采区、充填挡墙、联络通道和阶段运输平巷;本发明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将矿体在阶段内划分为多个分段,再将分段划分为多个分层,分层内沿矿体走向将多条矿体划分为多个采区,各采区回采工作同时推进,采区内依次进行凿岩、装药、出矿、充填等工序。基于协同开采原理,在阶段内实施多分段并行作业,对各分段内多个采区进行连续回采,实现薄矿体群多分段多采区协同连续开采技术,极大地缩短了回采周期,能有效提升矿山生产能力和回采效率,确保多采区协同开采时的安全有序衔接。

    一种地下采矿泥水处理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3980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98877.8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采矿泥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处理箱、进料口、支撑脚、抽取机构、储水箱、碾压箱,泥水从进料口排入处理箱内部沉淀,四个支撑脚在处理箱底部支撑,本发明中,在抽水过程中,液体高度不断下降,在浮球和伸缩软管的作用下,确保下沉管能够始终保持在液体上表层内部,从而将沉淀分离的液体全部抽入到储水箱内部,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压板两端边缘的两个压轮对滤袋与进泥口和出泥口的连接处进行压制,避免压板对滤袋内部泥土进行挤压脱水时泥土从进泥口和出泥口挤出,从而将滤袋内部的泥土进行碾压脱水工作,降低泥土的含水率,从而提高泥水进行固液分离的效果。

    一种地下短流程采选充硐室空间重复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1658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73067.9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短流程采选充硐室空间重复利用方法,涉及地下采矿技术领域,包括重复利用已采采场的出矿联巷,在巷道内布置破碎硐室、分选硐室和分选废石运输联络巷,并根据设备的尺寸对巷道或硐室进行扩帮和支护;在分选硐室侧帮沿斜角向盘区联络巷掘进分选矿石运输联络巷,在分选矿石运输联络巷内向下掘进矿石溜井,矿石溜井下方与下中段的主运输巷连通;重复利用盘区联络巷,以此作为周边采场的未贫化矿石运输巷。本发明结合短流程采选充井巷工程的布置,以及周边采场回采和盘区间柱回采工艺,将上述涉及到的井巷工程重复利用次数均在2次以上,进一步降低了短流程采选充系统建设及盘区采切工程的成本。

    一种上行式开采凿岩硐室转化为底部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117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395018.1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式开采凿岩硐室转化为底部结构的方法,属于非煤矿山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开采下部中段采场时在顶部凿岩硐室内预留条形矿柱,采场回采结束后依次采用胶结尾砂充填、废石充填和浇筑素混凝土充填凿岩硐室底板标高以下采空区,然后爆破回收条形矿柱,所形成的硬底结构空间作为开采上部中段采场的拉底空间和受矿平台,然后从下部中段采场相邻的采场顶部凿岩穿脉巷道内向本采场凿岩硐室掘进若干出矿进路,将凿岩硐室功能转化为底部结构,避免了充填下部中段采场凿岩硐室和开掘上部中段采场底部结构,简化了回采作业工艺、减少了充填和采切工程量、降低了矿石开采成本、提升了矿石回采率和采场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一种露天矿山溜槽转载运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8514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146928.6

    申请日:2020-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矿山溜槽转载运输系统,设有供矿石从卸矿平台下放到矿石转载平台(9)的溜槽(3),所述的溜槽(3)布设在卸矿平台与矿石转载平台(9)之间的山体边坡上,溜槽(3)从长度方向看的底板结构为上窄、下宽,溜槽(3)的出口与山体边坡坡脚的距离为3.0~5.0m,且距离矿石转载平台(9)的垂直高度6m以上;在转载平台(9)的外侧设置挡土墙(2)。本发明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易行,适合在露天矿山中使用,特别适用于露天矿山利用地势高差输送矿石;矿石转载平台上溜放的矿石堆集中,便于转载;矿石转载平台基础采用双层结构,下层为河沙层,上层为碎矿层,缓冲作用强,能经受住溜放矿石的冲击,基本不需要维护。

    一种急倾斜极薄矿脉削壁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布置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1061706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972384.6

    申请日:2019-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倾斜极薄矿脉削壁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布置方式,从两侧人行通风天井沿着底柱(15)上边界向矿块内部掘进拉底空间,在中段运输巷道(10)靠近矿体上盘一侧向上掘进若干顺路溜井作为溜矿井,分别在上、下盘削壁围岩(8)钻凿削壁孔(4),在极薄矿脉(1)钻凿落矿孔(9),在矿岩接触面(2)钻凿预裂孔(3),崩落后的上、下盘削壁围岩(8)形成废石充填体(6),再用尾砂胶结充填形成尾砂胶结充填体(5),最终形成“尾砂胶结充填体(5)-废石充填体(6)-尾砂胶结充填体(5)”的混合充填体。本发明提高了混合充填体强度,实现控制围岩变形目的,并利用尾砂胶结充填体(5)作为落矿平台,避免了矿石二次贫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