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91242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198866.9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B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中断铁路运营的既有路基改为隧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既有路基的两侧设置隧道结构基础;(2)利用天窗时间在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既有路基的接触网立柱之间横跨既有路基将内模板架设在隧道结构基础上;(3)在内模板上铺设隧道衬砌;(4)内收内模板,沿既有路基延伸的方向移动内模板至下一个相邻的两个既有路基的接触网立柱之间;(5)将既有路基的接触网导线移至隧道衬砌内侧顶部并拆除既有路基的接触网立柱;(6)重复步骤(3)~步骤(5),直到既有路基上方的整条隧道衬砌铺设完毕。本发明的方法可改善铁路沿线的交通、消除噪声污染并提升铁路周边地块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24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8866.9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B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中断铁路运营的既有路基改为隧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既有路基的两侧设置隧道结构基础;(2)利用天窗时间在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既有路基的接触网立柱之间横跨既有路基将内模板架设在隧道结构基础上;(3)在内模板上铺设隧道衬砌;(4)内收内模板,沿既有路基延伸的方向移动内模板至下一个相邻的两个既有路基的接触网立柱之间;(5)将既有路基的接触网导线移至隧道衬砌内侧顶部并拆除既有路基的接触网立柱;(6)重复步骤(3)~步骤(5),直到既有路基上方的整条隧道衬砌铺设完毕。本发明的方法可改善铁路沿线的交通、消除噪声污染并提升铁路周边地块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013238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0379596.X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沉降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软弱地层大覆土明挖隧道沉降控制方法。沿隧道规划线路在隧道的两侧插打两排围护桩,在两排围护桩之间施工基础桩,修建降水井将两排围护桩之间的地下水水位降到基坑开挖面以下,开挖基坑,浇筑隧道,待隧道结构稳定后,封闭降水井恢复地下水水位,再在隧道的上方填筑回填土层。本发明通过提前恢复水浮力影响和考虑到围护桩的影响两方面作用,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基础桩的数量,缩小了基础桩的沉降量,从而降低了整个隧道的沉降,节省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进程,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01323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79596.X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沉降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软弱地层大覆土明挖隧道沉降控制方法。沿隧道规划线路在隧道的两侧插打两排围护桩,在两排围护桩之间施工基础桩,修建降水井将两排围护桩之间的地下水水位降到基坑开挖面以下,开挖基坑,浇筑隧道,待隧道结构稳定后,封闭降水井恢复地下水水位,再在隧道的上方填筑回填土层。本发明通过提前恢复水浮力影响和考虑到围护桩的影响两方面作用,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基础桩的数量,缩小了基础桩的沉降量,从而降低了整个隧道的沉降,节省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进程,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14738100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23262874.4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跨既有地下结构的基坑围护结构和新建结构,包括工作井和管幕,所述工作井位于所述既有地下结构的两侧,所述既有地下结构的两侧的工作井通过两个所述管幕连接,且所述管幕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工作井连接,所述管幕中的多个所述连接管沿竖直方向从所述工作井的底部到所述工作井的顶部依次排布。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跨既有地下结构的基坑围护结构和新建结构可不影响基坑的竖向空间且能对基坑底部地层进行较好加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