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5560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53828.0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铝合金和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原材料采用半连续铸造工艺制备铝合金原始铸锭,半连续铸造工艺包括加温熔化、合金化、精炼、扒渣、静置、除气、过滤、半连续水冷铸造;步骤S2,将铝合金原始铸锭进行均匀化、切头尾、车皮,得到表面处理的合金原材料;步骤S3,采用熔体纺丝法对表面处理的合金原材料进行快速凝固处理,得到快速凝固合金带材;步骤S4,将快速凝固合金带材经破碎处理后进行包套、冷压,得到冷压坯料;步骤S5,将冷压坯料经过1‑2道次热挤压工序,制成棒料;步骤S6,将棒料进行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得到成品铝合金材料。该方法能细化晶粒组织,制备的材料可加工高度平整的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592180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242015.8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共晶组织变质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在熔体的芯部内置芯部冷却装置方式以及用少量变质剂甚至不用变质剂的方式可以充分变质整个铸锭共晶组织。具体地,芯部内置冷却方式为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芯部提供快速散热通道,从而使得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整体冷却速率大幅提升,在大冷却速率下,仅需极少量的变质剂甚至不用变质剂就可使得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共晶组织得到充分变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整体共晶组织充分变质细化,解决了传统半连铸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强度和塑性偏低的难题。其中,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是指径向截面尺寸在400mm以上的铸锭。
-
公开(公告)号:CN115128124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1050437.7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设备及采用该铸造设备测量界面换热系数的方法。该铸造设备包括铸型模块和数据模块,铸型模块包括铸型体、高温热流传感器、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和第三热电偶,数据模块包括多通道热流温度记录仪。与传统方法比,本发明通过高温热流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界面热流密度,该界面热流密度除以界面(合金熔体与铸型体之间的接触面称为界面)两侧的温度差快速求得,提供的界面换热系数的测量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合金凝固界面换热系数的测量。且可以是冷却速度较慢的砂型铸造,也可以用于冷却速度较快的金属型铸造,或可以用于有压力的反重力铸造如高压铸造、挤压铸造、低压铸造、差压铸造等。
-
公开(公告)号:CN1174706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34109.0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28 , B22D11/18 , G01N1/32 , G01N33/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的铸造过程中凝固前沿的形貌和位置的测试方法。该测定方法包括:将晶粒细化剂进行预热处理,得到预热后晶粒细化剂;在铸造过程的A时刻,将预热后晶粒细化剂与流过流槽的铝合金熔体混合并连续注入铸造模具中进行凝固成型,得到铝合金铸锭。测试方法利用晶粒尺寸的差异实现铸造过程凝固前沿形貌和位置的清晰显示,可避免传统插入法测量凝固前沿的深度时带来的人为误差,本申请中凝固前沿的形貌和位置得以更直观显示,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得以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铝合金铸锭的质量,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182315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711438895.7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消除液相应变的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在热应力耦合模型中产生温度差;在所述热应力耦合模型中杀死温度高于合金枝晶塔接温度的单元,并激活温度低于合金枝晶塔接温度的单元;计算每个所述温度低于合金枝晶塔接温度的单元的应力应变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高于合金枝晶搭接温度的单元杀死,不参与应力计算,使应力应变值与现实中的值相等且都为零,从而消除了热应力耦合模型中,由有限元本身带来的液态可流动部分存在的应变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82315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438895.7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一种消除液相应变的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在热应力耦合模型中产生温度差;在所述热应力耦合模型中杀死温度高于合金枝晶塔接温度的单元,并激活温度低于合金枝晶塔接温度的单元;计算每个所述温度低于合金枝晶塔接温度的单元的应力应变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高于合金枝晶搭接温度的单元杀死,不参与应力计算,使应力应变值与现实中的值相等且都为零,从而消除了热应力耦合模型中,由有限元本身带来的液态可流动部分存在的应变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03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83821.7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2 , B60L50/64 , H01M50/244 , H01M50/262 , H01M50/289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电池包框架包括由多个框架梁首尾连接形成的框架主体,电池包框架结构还包括多个用于预安装相邻两个框架梁的转接组件,任意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组件和插接限位组件,插接限位组件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框架梁的相对位置,螺纹连接组件用于预连接相邻两个框架梁,相邻两个框架梁通过转接组件预安装后焊接。采用本方案,通过转接组件实现对相邻两个框架梁的预安装,使得两个框架梁的端部对齐后再进行焊接,提高了两个框架梁连接后所能承受的切向受力,提高了电池包框架在角部焊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提高了电池包框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21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242015.8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共晶组织变质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在熔体的芯部内置芯部冷却装置方式以及用少量变质剂甚至不用变质剂的方式可以充分变质整个铸锭共晶组织。具体地,芯部内置冷却方式为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芯部提供快速散热通道,从而使得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整体冷却速率大幅提升,在大冷却速率下,仅需极少量的变质剂甚至不用变质剂就可使得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共晶组织得到充分变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整体共晶组织充分变质细化,解决了传统半连铸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强度和塑性偏低的难题。其中,大尺寸4000系铝合金铸锭是指径向截面尺寸在400mm以上的铸锭。
-
公开(公告)号:CN11932088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54860.1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系铝合金加工铝屑的保级回收方法、再生7系铝合金铸锭及其应用。保级回收方法包括:步骤S1,熔炼阶段;步骤S2,精炼阶段:步骤S2‑1,对第一熔体进行第一精炼,得到第二熔体;步骤S2‑2,按照所欲制备的再生熔体的成分,对第二熔体进行配料,得到第三熔体;步骤S2‑3,在保护性气氛中,对第三熔体进行第二精炼,得到第四熔体;步骤S3,净化阶段;步骤S4,铸造阶段。本发明采用侧井炉与熔炼炉协同作为铝屑连续熔化系统,可显著降低回收熔炼过程中的铝屑烧损率,通过炉内两级精炼及炉外除气、过滤手段净化,能有效降低所得再生熔体中渣、氢以及碱金属含量,保证其纯净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706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834109.0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28 , B22D11/18 , G01N1/32 , G01N33/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的铸造过程中凝固前沿的形貌和位置的测试方法。该测定方法包括:将晶粒细化剂进行预热处理,得到预热后晶粒细化剂;在铸造过程的A时刻,将预热后晶粒细化剂与流过流槽的铝合金熔体混合并连续注入铸造模具中进行凝固成型,得到铝合金铸锭。测试方法利用晶粒尺寸的差异实现铸造过程凝固前沿形貌和位置的清晰显示,可避免传统插入法测量凝固前沿的深度时带来的人为误差,本申请中凝固前沿的形貌和位置得以更直观显示,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得以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铝合金铸锭的质量,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