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33315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680027864.6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2 , Y10T74/134 , Y10T74/139
Abstract: 小齿轮(20)的转矩经由单向离合器(14)从齿圈(12)传递到外座圈支撑板,由此旋转曲轴,所述外座圈支撑板与飞轮(8)分开设置,并以不通过飞轮的方式被安装到曲轴。结果,当单向离合器咬合时产生的冲击噪声不会直接传递到飞轮。因此,可以抑制来自飞轮的噪声辐射,从而可以减小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314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7801.0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3 , F02N2250/08 , Y10T74/13
Abstract: 单向离合器和轴承两者都是润滑脂填充的,所以即使当油密封部件防止了机油流到单向离合器和轴承时,其润滑也不会发生问题。因此,油密封部件(18)仅仅需要在内燃机的主体侧和曲轴之间提供密封,因而不必具有大的直径。结果,即使在内燃机运行的情况下曲轴旋转时,小直径的油密封部件也不会相对于曲轴的外周表面以高的速率滑动,因而不会迅速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257351C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00815167.9
申请日:2000-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在传动系统中的齿轮机构,其包括一个与曲轴工作联接的曲轴齿轮,以及一个第一从动齿轮,其通过一套阻尼机构与一第一平衡轴相联接,其中的阻尼机构能允许从动齿轮与平衡轴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该阻尼机构包括一个摩擦阻尼器,当第一从动齿轮和一个中间齿轮之间的相对转动在一个预定的转动相位或转角内时,该摩擦阻尼器产生出摩擦力,其中的中间齿轮固定到第一平衡轴上;阻尼机构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橡胶挡块,当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平衡轴之间的相对转动超过预定的转动相位或转角时,橡胶挡块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弹性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427021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780014332.3
申请日:2007-04-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2 , F02N11/00 , F02N15/023 , F02N2250/08 , F16D1/072 , F16D1/076 , F16D41/06 , Y10T74/13 , Y10T74/134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器,包括动力传输机构(60)。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具有固定到曲轴(11)的外套板(20),以及连接到电动机的旋转轴用于起动发动机的环形齿轮(30)。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进一步具有仅允许从环形齿轮(30)到外套板(20)的扭矩传输的单向离合器(50),以及两个密封构件(61,62)。润滑剂从气缸体(12)供给到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的内部用于润滑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外套板(20)在曲轴(11)和外套板(20)之间的接触部的接触表面(20a)上具有凹槽(22)。凹槽(22)在曲轴(11)的整个圆周方向上延伸。这保持了外套板(20)和曲轴(1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增加了动力传输机构的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484688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780023681.1
申请日:2007-06-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3 , F16D41/07 , Y10T29/49467 , Y10T74/134
Abstract: 一种通过接合座圈侧区域形成体(26)、齿轮侧区域形成体(28)以及中间区域形成体(30)而形成的齿圈。因此,可以在所述齿轮侧区域形成体(28)和所述中间区域形成体(30)均不出现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座圈侧区域形成体(26)的内座圈部(2b)的处理。通过使所述齿轮侧区域形成体(28)和所述中间区域形成体(30)吸收在根据内燃机的类型的设计中的变化,可以使所述座圈侧区域形成体(26)的尺寸和形状标准化而用于各种发动机类型。因为所述内座圈部(2b)以及用于密封环的布置表面(2d)和接触表面(2e)在同一座圈侧区域形成体(26)上形成,所以可以以高精度位置关系抛光所述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315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7864.6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2 , Y10T74/134 , Y10T74/139
Abstract: 小齿轮(20)的转矩经由单向离合器(14)从齿圈(12)传递到外座圈支撑板,由此旋转曲轴,所述外座圈支撑板与飞轮(8)分开设置,并以不通过飞轮的方式被安装到曲轴。结果,当单向离合器咬合时产生的冲击噪声不会直接传递到飞轮。因此,可以抑制来自飞轮的噪声辐射,从而可以减小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314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680027801.0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3 , F02N2250/08 , Y10T74/13
Abstract: 单向离合器和轴承两者都是润滑脂填充的,所以即使当油密封部件防止了机油流到单向离合器和轴承时,其润滑也不会发生问题。因此,油密封部件(18)仅仅需要在内燃机的主体侧和曲轴之间提供密封,因而不必具有大的直径。结果,即使在内燃机运行的情况下曲轴旋转时,小直径的油密封部件也不会相对于曲轴的外周表面以高的速率滑动,因而不会迅速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400888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780009220.9
申请日:2007-03-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3 , F02N15/00 , F02N2250/08 , F16C33/664 , F16C33/76 , Y10T74/134
Abstract: 润滑剂回流孔(12d)设置在内齿圈(12)的中间部(12c)。因此,即使当内齿圈(12)在内燃机的启动完成后响应启动电动机(26)的关闭已经停止旋转时,淤塞在第一油封件(32)上方的润滑剂能够很容易地经由润滑剂回流孔(12d)排放到油底壳(36)侧。这样,淤塞在内齿圈(12)和外座圈件(14)之间的润滑剂的表面的水平不会上升,因此,当内燃机运行时润滑剂表面实际上不会到达旋转的外座圈(30)和单向离合器(20)。因而,能够防止由润滑剂表面的搅动引起的润滑剂起泡和产生泥渣。
-
公开(公告)号:CN101427021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780014332.3
申请日:2007-04-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2 , F02N11/00 , F02N15/023 , F02N2250/08 , F16D1/072 , F16D1/076 , F16D41/06 , Y10T74/13 , Y10T74/134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器,包括动力传输机构(60)。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具有固定到曲轴(11)的外套板(20),以及连接到电动机的旋转轴用于起动发动机的环形齿轮(30)。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进一步具有仅允许从环形齿轮(30)到外套板(20)的扭矩传输的单向离合器(50),以及两个密封构件(61,62)。润滑剂从气缸体(12)供给到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的内部用于润滑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外套板(20)在曲轴(11)和外套板(20)之间的接触部的接触表面(20a)上具有凹槽(22)。凹槽(22)在曲轴(11)的整个圆周方向上延伸。这保持了外套板(20)和曲轴(1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增加了动力传输机构的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400888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780009220.9
申请日:2007-03-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3 , F02N15/00 , F02N2250/08 , F16C33/664 , F16C33/76 , Y10T74/134
Abstract: 润滑剂回流孔(12d)设置在内齿圈(12)的中间部(12c)。因此,即使当内齿圈(12)在内燃机的启动完成后响应启动电动机26的关闭已经停止旋转时,淤塞在第一油封件(32)上方的润滑剂能够很容易地经由润滑剂回流孔(12d)排放到油底壳(36)侧。这样,淤塞在内齿圈(12)和外座圈件(14)之间的润滑剂的表面的水平不会上升,因此,当内燃机运行时润滑剂表面实际上不会到达旋转的外座圈(30)和单向离合器(20)。因而,能够防止由润滑剂表面的搅动引起的润滑剂起泡和产生泥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