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19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67605.0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电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均匀分布在电压测量传感器的探头上的距离传感器,测量所述探头到被测物体表面点的距离,获得测量数据;以所述探头所在截面为平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结合所述测量数据,整合出矩阵方程进行计算,确定导线在所述平面内的位置;根据所述导线在所述平面内的位置,计算获得耦合电容;根据所述耦合电容计算获得耦合电压,可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均匀性和准确性,提高电压测量的可靠性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0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1253.6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顾志明 , 黄磊 , 李博 , 王恩 , 廖耀华 , 姜以浩 , 柳明贤 , 赵昕 , 喻叶红 , 王晶 , 陈奇 , 刘斯扬 , 程富勇 , 魏龄 , 朱萌瑶 , 徐净 , 雷雨兴 , 蒋婷婷 , 陈俊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压业扩接入方法方法、低压业扩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低压台区拓扑图数据,以构建台区节点模型,台区节点模型包括多个节点;获取预定时段内,台区节点模型内节点的潮流数据;将潮流数据带入节点模型内求解节点的潮流电压,汇总潮流电压以构建电压跌落模型;获取业扩负载的接入需求,将接入需求带入电压跌落模型中求得接入方案并输出。因此,本申请能够构建出反应负载接入后台区电压变化的电压跌落模型,再利用需要接入的负载的需求,预测负载接入节点后台区内的电压变化以得到接入方案并输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潮流计算去解决低压业扩最优接入方案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3420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611423.7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67/10 , H04L67/1095 , H04L67/60 , H04L67/56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远程运维系统及方法、设备及介质,系统包括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中部署有消息总线、数据处理模块、转入/转出模块和数据中心;转入/转出模块获取物联终端的终端数据并同步至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消息总线将命令消息并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判断命令消息能否成功被物联终端执行;当能成功执行时,将命令消息通过消息总线发送至转入/转出模块;转入/转出模块将命令消息传输至物联终端,消息总线获取物联终端返回的执行结果发送至在线调试模块。通过同步物联终端的终端数据以在云服务器中构建与物联终端对应的虚拟终端,基于命令消息与虚拟终端的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来控制物联终端,实现了高效、简单地远程运维。
-
公开(公告)号:CN1191821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611420.3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台区分布式光伏调节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根据总功率因数和预设目标功率因数获取有功调度值和无功调度值,并将有功调度值和无功调度值进行分配,获得分配后的有功调整值和分配后的无功调整值,逆变器根据分配后的有功调整值和分配后的无功调整值进行光伏调节,能够集中高效控制分布式光伏的有功功率调控和无功功率调控,并在保证调控准确性的同时应能实现范围内分布式光伏的协同调控,并使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力达到最大,且提高光伏发电及电网用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持电网的供需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88841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28347.6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 G01R31/62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台区的重过载研判定位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首先获取低压台区内台区变压器、分支、用户等不同层级的电流负荷数据,再计算重载和过载时的电流负荷区间,并与台区变压器的电流负荷数据进行比较,初步研判重过载情况,再根据分支和用户的电流负荷数据进行校验,若确认存在重载或过载,则进一步根据分支和用户的负荷数据进行精确定位,确定具体的重过载分支和用户,从而实现了低压台区重过载情况的及时、准确研判与定位,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