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174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59436.2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G01N27/626 , G01N1/28 , C12Q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性血培养直接质谱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离胶管离心提取;S2:灭菌水洗涤;S3:血培养微生物预处理试剂盒;S4:乙醇洗涤;S5:甲酸、乙睛裂解;S6:点样、加基质;S7:MALDA‑TOFMS检测。本发明利用分离胶可以在富集菌体后,联合试剂盒做相应的技术创新,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鉴于分离胶联合试剂盒处理阳性血培养样本具有优势和创新性,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1639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1075131.7
申请日:2022-09-03
Applicant: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微生物种类质谱鉴定的微生物提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总控制器、粗过滤器、裂解器、精过滤器、废液瓶和收集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器下端连通裂解器上端,裂解器下端连通精过滤器上端,精过滤器下端连通废液瓶上端,精过滤器侧壁连通收集瓶;所述粗过滤器上端通过管道连通微型气泵,内部安装粗滤膜,精过滤器下段内部安装精滤膜,精过滤器上端连通微型水泵。本发明通过总控制器电控实验步骤,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实验精度;首先滤除样本中的大体积物,提升裂解效率;通过血细胞裂解液裂解残余血细胞,然后在精滤膜处过滤和清洗并排出收集,简化了实验步骤,对实验员水平要求不高,提纯率高,鉴定准确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91556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30043.X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G01N1/28 , G01N1/34 , G01N1/30 , G01N1/44 , B25B11/00 , B01L9/00 , C02F1/00 , C02F1/28 , B08B3/02 , B08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率临床医学检验涂片设备,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基座一,所述基座一顶部等距设置有两个滑轨一,所述滑轨一的外侧等距设置有多个卡珠,所述滑轨一的一侧滑动有夹持机构,所述滑轨一的另一侧滑动有卡合组件,所述柜体的前侧通过合页与柜门相连接,所述柜体的内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侧设置有干燥组件,所述柜体的内底壁分别设置有清洗机构与过滤机构。通过夹持与涂片机构配合,减少手动操作,可同时处理多个载玻片,缩短涂片时间;二是内部干燥组件能快速干燥,避免污染和时间浪费;三是有效过滤清洗载玻片污水,保护环境,保障设备周边清洁。
-
公开(公告)号:CN11991155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42140.0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临床医学检验体液化验用体液采集保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左侧设有储存仓,所述壳体的内部右侧设有预处理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侧设有预处理组件,所述储存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摆放板,两个所述摆放板的顶部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摆放盒,多个所述摆放盒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储液管,两个所述摆放板的内部均设有安装组件,所述壳体的后侧顶部设有保温组件。通过预处理组件对储液管内部的所收集的体液进行离心预处理;通过保温组件可在离心预处理时,形成良好的处理环境;通过固定组件可方便多个采集;通过安装组件的可使得摆放盒与储液管不会倒塌。
-
公开(公告)号:CN218951366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23429617.4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样本培养箱,包括外壳、培养箱、供气装置、过滤装置和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壳体正的单开门、顶部的水箱;培养箱包括壳体低部的低温箱和高温箱、位于低温箱、高温箱上部的厌氧箱、位于厌氧箱上部的喜氧箱;供气装置包括固定卡、连接固定卡的氧气瓶与氮气瓶;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连接过滤箱左侧的进气口、内部的过滤芯、右侧的出气口;移动装置包括壳体底部的固定架、固定架底部的万向轮及四周的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壳和各箱体实现了隔绝培养皿外界病菌的影响;通过设置控制面板、各传感器相互配合实现智能控制环境变量、一体化的培养;设置各培养箱实现了同时可以培养多种环境下的微生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