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46670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62184.0
申请日:2010-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盘松低效林的改造方法。针对地盘松林遗传品质差、优质种源缺乏和高强度间伐引发紫茎泽兰蔓延及土壤侵蚀、造林苗木不易成活等问题,本发明利用优质云南松营养袋育苗、地盘松林低强度3次抚育间伐、挖穴整地和人工营造云南松容器苗方式,将地盘松低效林改造为云南松林,解决了改造过程中水土流失、紫茎泽兰蔓延和人工造林质量差的问题,使云南松遗传品质得到改善,提高了林分质量和造林效益。本发明的地盘松低效林改造方法,特别适合应用于云南松分布区低效林分的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0227339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10262180.2
申请日:2010-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云南滇中地区滇石栎灌丛的恢复与改造方法。本发明依据生境条件、群落结构特征和发育规律,将滇石栎灌丛划分为4种退化状态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特征及演替规律采取不同的恢复与改造措施:对近裸地及滇石栎散生灌丛类型,通过滇石栎播种造林促进灌丛更新恢复,为引入云南松创造条件;对滇石栎疏灌丛类型,通过挖穴整地和云南松人工造林,加速滇石栎灌丛的演替更新;对滇石栎单优灌丛类型,通过对萌生丛疏伐和补植云南松幼苗,促进云南松的更新演替;对滇石栎与云南松共优群落类型,通过对毗邻滇石栎萌生丛的抚育来促进云南松生长发育。本发明恢复改造措施针对性强,效果好,适宜在我国滇中地区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05277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694337.6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西双版纳印奇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印奇美藤果高成活率扦插方法。该方法包括插条选取、浸泡溶液、扦插。其中插条选取是采集印奇美藤果梢部枝条,所述梢部枝条为生长在距离印奇美藤果主茎基部1m以上的枝条,剪取距离梢部枝条基部25cm以内的梢部枝条为插条;插条浸泡的溶液为50~200mg/L的NAA溶液,浸泡2小时后扦插。本发明方法能显著提高印奇美藤果扦插成活率,其成活率平均稳定在96%以上,为保持母本优良结实性、高含油率以及抗病性提供了扦插无性繁殖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1946670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010262184.0
申请日:2010-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盘松低效林的改造方法。针对地盘松林遗传品质差、优质种源缺乏和高强度间伐引发紫茎泽兰蔓延及土壤侵蚀、造林苗木不易成活等问题,本发明利用优质云南松营养袋育苗、地盘松林低强度3次抚育间伐、挖穴整地和人工营造云南松容器苗方式,将地盘松低效林改造为云南松林,解决了改造过程中水土流失、紫茎泽兰蔓延和人工造林质量差的问题,使云南松遗传品质得到改善,提高了林分质量和造林效益。本发明的地盘松低效林改造方法,特别适合应用于云南松分布区低效林分的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08617295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38131.6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Inventor: 谷丽萍 , 蒋云东 , 郭永清 , 周云 , 郑科 , 孔继君 , 耿树香 , 裴艳辉 , 江期川 , 李思广 , 冯永兴 , 徐德兵 , 杨斌 , 赵和琼 , 任彩霞 , 李光华 , 张明友
IPC: A01G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苹婆埋根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整地,种根制备,埋根育苗,土壤消毒和幼苗管理,采用本发明的育苗方法,能有效缩短苹婆育苗的周期,保留优良的遗传基因,用于栽培,且成苗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273392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10262180.2
申请日:2010-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云南滇中地区滇石栎灌丛的恢复与改造方法。本发明依据生境条件、群落结构特征和发育规律,将滇石栎灌丛划分为4种退化状态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特征及演替规律采取不同的恢复与改造措施:对近裸地及滇石栎散生灌丛类型,通过滇石栎播种造林促进灌丛更新恢复,为引入云南松创造条件;对滇石栎疏灌丛类型,通过挖穴整地和云南松人工造林,加速滇石栎灌丛的演替更新;对滇石栎单优灌丛类型,通过对萌生丛疏伐和补植云南松幼苗,促进云南松的更新演替;对滇石栎与云南松共优群落类型,通过对毗邻滇石栎萌生丛的抚育来促进云南松生长发育。本发明恢复改造措施针对性强,效果好,适宜在我国滇中地区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643065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20429354.2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G01N3/56
Abstract: 一种野外实用滴溅侵蚀测定箱,制作材料为白铁皮,设有滴溅土壤收集箱,盖板,承接雨水框,土芯框,隔板,该收集箱为上端面和底面均为封闭且在上端面中部和底面中部各设有一长方形孔的长方体,底面的长方形孔焊接土芯框,土芯框的底部伸出收集箱的底面,土芯框的上部位于滴溅土壤收集箱内底面之上,土芯框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间与收集箱焊接有隔板;盖板由平板的一端折后形成防滑挂板构成,平板中部开有孔并焊接有承接雨水框,盖板覆盖在收集箱上,防滑挂板挂在收集箱的坡上侧。本实用新型可直接用于野外无干扰土壤面的不同下垫面坡面的滴溅侵蚀测定、测定上、下坡位方向的滴溅侵蚀及其差别,得到净侵蚀量,有效防止收集区域受二次击溅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7054081U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20859886.4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A01C15/00
Abstract: 一种简易大田人工定量施肥杯,由带杯把的施肥杯体和调量活动底座组成,施肥杯体为中空圆柱体,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敞开,内壁上端至下端有内螺纹,调量活动底座为中空圆柱体,上端面封闭为施肥杯体的活动底,其外壁有与施肥杯体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使用时将称量的肥料放入施肥杯体内,通过旋转调整调量活动底座的位置,使得肥料平平盛满施肥杯体,再需相同重量的同种肥料时,只需将肥料装满平齐杯口,即可施同量肥料;利用杯体内螺纹数量(从杯体口下数),确定底座面位置,进而确定杯体容积,对应确定装取肥料的重量,达到用计螺纹数确定重量。本实用新型结构、制作工艺简单,适用于称取施肥杯最大容量内多种重量的固体粉粒状肥料。
-
公开(公告)号:CN208167941U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20687928.5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热河谷林地用的集水池结构,包括:一级沉沙池,第一主渠,第一主渠的入水口位于一级沉沙池上部,通过第一主渠与一级沉沙池连接的二级沉沙池,第二主渠,第二主渠入水口位于二级沉沙池上部,通过第二主渠与二级沉沙池连接的集水池,集水池内部涂覆防水涂料,集水池下部设有出水口,第一主渠轴线与第二主渠轴线沿二级沉沙池中心轴线对称,一级沉沙池、二级沉沙池、集水池沿梯田依次降低,第一主渠和第二主渠倾斜设置,一级沉沙池通过多个支渠收集地表径流。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池结构简单,能有效收集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便于灌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