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04418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61388.2
申请日:2010-08-20
Applicant: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09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图像灰雾的产生并且能够抑制掉落时显影剂的泄露的显影装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容器,容纳包含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搅拌并运送容纳在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显影剂承载体,可自由旋转地被设置在搅拌运送部件的上方,承载并运送显影剂;固定磁体,被固定在显影剂承载体的内部,具有包括从显影剂承载体表面剥离显影剂的剥离极在内的多个磁极;调整刮片,从剥离极观察时,调整刮片在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显影剂承载体相对配置;以及逆流防止部件,从剥离极观察时,逆流防止部件是在该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配置在显影剂承载体的长边方向的整个区域的片状部件,并且被配置成根端部固定在显影容器的内表面并且顶端部朝向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与显影剂承载体接触或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613B
公开(公告)日:2011-03-02
申请号:CN200810125250.2
申请日:2008-06-23
Applicant: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Inventor: 久保宪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显影辊连接有施加第一直流偏压(Vdc1)的第一直流偏压电源和施加第一交流偏压(Vac1)的第一交流偏压电源,与磁力辊连接有施加第二直流偏压(Vdc2)的第二直流偏压电源和施加第二交流偏压(Vac2)的第二交流偏压电源。保持向显影辊施加的第一交流偏压(Vac1)的(Vpp)不变,向磁性辊施加与第一交流偏压(Vac1)同相位并且峰峰值为规定值以上的第二交流偏压(Vdc2),从而使显影偏压在与调色剂逆极性侧的峰值电压和所述供应偏压的峰值电压之间的电位差为不会发生载体显影现象的规定值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613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125250.2
申请日:2008-06-23
Applicant: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Inventor: 久保宪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显影辊连接有施加第一直流偏压(Vdc1)的第一直流偏压电源和施加第一交流偏压(Vac1)的第一交流偏压电源,与磁力辊连接有施加第二直流偏压(Vdc2)的第二直流偏压电源和施加第二交流偏压(Vac2)的第二交流偏压电源。保持向显影辊施加的第一交流偏压(Vac1)的(Vpp)不变,向磁性辊施加与第一交流偏压(Vac1)同相位并且峰值为规定值以上的第二交流偏压(Vdc2),从而使显影偏压在与调色剂逆极性侧的峰值电压和所述供应偏压的峰值电压之间的电位差为不会发生载体显影现象的规定值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379289A
公开(公告)日:2002-11-13
申请号:CN02101590.2
申请日:2002-01-11
Applicant: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IPC: G03G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9/08782 , G03G9/0819 , G03G9/087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在可以通过透磁率检测方式对双成分类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实施检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补充用调色剂,其粒径小于5.04微米(μm)的调色剂所占的体积%,处于装载入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初始调色剂相应值的1.5~3.5倍的范围之内。如果采用这种补充用调色剂,即使随着图像形成而使双成份类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上升,也可以将透磁率的变化抑制为比较小,从而可以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保持为适当状态。而且,如果使补充用调色剂的中心粒径处于8.0~12.0微米(μm)的范围之内,则可以对由调色剂带电量变化产生的透磁率变化实施进一步的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376951A
公开(公告)日:2002-10-30
申请号:CN02101592.9
申请日:2002-01-11
Applicant: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IPC: G03G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9/08782 , G03G9/0819 , G03G9/087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色剂,其结合树脂中的石蜡的平均粒径位于0.1~3.0微米的范围之内时,抑制成膜现象和阻断现象的出现,而且包含有占1.0~2.5体积%的、粒径为5.04微米以下的小粒径调色剂时,对附着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成份在初始阶段实施研磨,从而防止成膜现象的出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