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燃料电池高压供氢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00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12861.4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船用燃料电池高压供氢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加氢模块、氢气缓冲瓶、两个以上高压供氢模块、泄放模块,高压供氢模块包括依次通过管道相连的加氢阀、高压氢瓶、减压阀、供氢阀,两个以上加氢阀的进口端同时与加氢模块的出口端连接,两个以上供氢阀的出料端同时与氢气缓冲瓶的进口端连接,在减压阀与供氢阀之间设有泄放接口,泄放接口连接有安全阀;泄放模块包括泄放口、自动泄放阀、手动泄放阀,自动泄放阀、手动泄放阀和两个以上安全阀的出口端同时与泄放口连接,自动泄放阀、手动泄放阀的进口端同时连接于泄放接口。实现加氢、储氢、供氢、放氢的功能,共享部分零件,并可实现完整的保护机制。

    一种氢瓶SOC估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13348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1368441.2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瓶SOC估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压力传感器当前的第一读数和温度传感器当前的第二读数,判断所述第一读数是否小于给定的理想压力值,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氢瓶的出口处;若是,利用第一SOC计算模型对所述第一读数和所述第二读数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氢瓶的SOC;若否,从给定的压缩系数表格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读数和所述第二读数关联的压缩系数,再利用第二SOC计算模型对所述第一读数、所述第二读数和所述压缩系数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氢瓶的SOC。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氢瓶SOC虚标问题,提高氢瓶的使用安全性。

    氢气引射装置及安装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5654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49045.3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气引射装置及安装方法,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其中,氢气引射装置包括:壳体,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喷嘴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喷嘴组件包括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第一喷嘴设有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喷孔,第一喷嘴的外周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第二喷嘴的内周面抵接,以使得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同轴设置,第一喷嘴的外周面与第二喷嘴的内周面共同围成第二喷孔,第二喷孔与第二流道连通;混合管,套接于第二喷嘴的外部且与第二喷嘴抵接,以使得混合管与第二喷嘴同轴设置,混合管设有吸入室,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均插接至吸入室内,吸入室连通有引射入口,有利于提高氢气引射装置的引射流量范围和引射效率。

    一种氢瓶SOC估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133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368441.2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瓶SOC估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压力传感器当前的第一读数和温度传感器当前的第二读数,判断所述第一读数是否小于给定的理想压力值,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氢瓶的出口处;若是,利用第一SOC计算模型对所述第一读数和所述第二读数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氢瓶的SOC;若否,从给定的压缩系数表格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读数和所述第二读数关联的压缩系数,再利用第二SOC计算模型对所述第一读数、所述第二读数和所述压缩系数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氢瓶的SOC。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氢瓶SOC虚标问题,提高氢瓶的使用安全性。

    一种控温控离子双并联PEM水电解制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827475U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22662780.3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温控离子双并联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包括供水纯化模块、氧气分离模块、氢气分离模块、PEM电解槽、冷却水泵、第一离子过滤器和PTC加热器;所述供水纯化模块与所述氧气分离模块连接,所述氧气分离模块与所述PEM电解槽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氢气分离模块与所述PEM电解槽的氢气出口连接,所述氧气分离模块与所述冷却水泵的入口连接,在所述冷却水泵的出口与所述PEM电解槽的入水口之间形成一条通水管路,所述第一离子过滤器并联设置在所述通水管路上,所述PTC加热器并联设置在所述通水管路上。本实用新型可在不改善系统其他零部件的情况下拓宽系统中水流量的可调节范围,提升系统的控温效率,改善响应滞后性。

    一种控温控离子多并联PEM水电解制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827474U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22662771.4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温控离子多并联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包括供水纯化模块、氧气分离模块、氢气分离模块、散热模块、PEM电解槽、冷却水泵、第一离子过滤器、PTC加热器和电子节温器;氧气分离模块分别连接供水纯化模块和PEM电解槽的出水口,氢气分离模块连接PEM电解槽的氢气出口;氧气分离模块连接电子节温器的入口,PTC加热器并联设置于电子节温器的小循环出口与冷却水泵的入口之间的通水管路,散热模块分别连接电子节温器的大循环出口和冷却水泵的入口,第一离子过滤器并联设置于冷却水泵的出口与PEM电解槽的入水口之间的通水管路。本实用新型可以拓宽系统的水流量可调节范围和环境温度可适配范围,提升系统的控温效率。

    一种控温控离子单并联PEM水电解制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812644U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22662789.4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温控离子单并联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包括供水纯化模块、氧气分离模块、氢气分离模块、PEM电解槽、冷却水泵、第一离子过滤器和PTC加热器;供水纯化模块与氧气分离模块连接,氧气分离模块与PEM电解槽的出水口连接,氢气分离模块与PEM电解槽的氢气出口连接,氧气分离模块与第一离子过滤器的入口连接,第一离子过滤器的出口与冷却水泵的入口连接,氧气分离模块与PTC加热器的入口连接,PTC加热器的出口与冷却水泵的入口连接,冷却水泵的出口与PEM电解槽的入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改善系统其他零部件的情况下拓宽系统中水流量的可调节范围,提升系统的控温效率,降低PTC加热器干烧的可能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