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减材复合制造机床及其复合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629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84877.1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制造机床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增减材复合制造机床及其复合制造方法,解决了増材制造模块和减材制造模块位于同一平面,因此在使用时,増材制造模块和减材制造模块会相互现在各自作用时的自由度,容易与物品发生碰撞的问题,其包括床身以及工作台,床身的顶端连接有顶板,顶板与工作台之间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分别设置有增材单元以及减材单元,安装台与顶板通过调节单元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增材单元、减材单元和升降单元的配合使用,能够在使用时,避免增材单元与减材单元同时伸出,从而提高增材单元或减材单元作用时的空间以及自由度,避免对物品发生干涉现象。

    一种表面粗糙度仪支架及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68501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70763.6

    申请日:2019-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粗糙度仪支架及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支架包括:调整盘、角度盘和定位销;所述角度盘设有:第一连接部、轴杆和销孔阵列,轴杆与所述角度盘法向连接;所述调整盘设有:第二连接部、连接孔和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轴杆的中轴线与角度盘之间具有交点;所述销孔阵列具有至少一列销孔列,所述销孔列呈弧状,其中,所述销孔列的每一个销孔的孔心均落入到以所述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弧上,相邻销孔的孔心之间间隔相同的角度;所述轴杆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调整盘连接,所述调整盘可沿所述轴杆转动,所述定位销用于穿过所述定位孔和销孔。装置包括所述支架、高度仪和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该发明主要用于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中。

    一种表面粗糙度仪支架及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68501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1910070763.6

    申请日:2019-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粗糙度仪支架及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支架包括:调整盘、角度盘和定位销;所述角度盘设有:第一连接部、轴杆和销孔阵列,轴杆与所述角度盘法向连接;所述调整盘设有:第二连接部、连接孔和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轴杆的中轴线与角度盘之间具有交点;所述销孔阵列具有至少一列销孔列,所述销孔列呈弧状,其中,所述销孔列的每一个销孔的孔心均落入到以所述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弧上,相邻销孔的孔心之间间隔相同的角度;所述轴杆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调整盘连接,所述调整盘可沿所述轴杆转动,所述定位销用于穿过所述定位孔和销孔。装置包括所述支架、高度仪和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该发明主要用于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中。

    一种3d打印粉末制粉过程充氩气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07868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828594.X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3d打印粉末制粉过程充氩气方法及装置,属于3D打印粉末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充氩气装置设置在雾化制粉设备中,包括喷嘴组件、气体管路、气源;所述喷嘴组件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相接触面设置有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同第二阀体内侧面联通处为环形喷嘴;在第一阀体中下部设置有环形喷嘴第二气道。本发明通过对环形喷嘴的优化设计,提高喷嘴处氩气风量,同时可以对环形喷嘴喷出气流同液体原料流的夹角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氩气方法,通过本发明所提供装置和方法制得的粉末具有生产效率高、球形度好、粒度分布窄等优点,有利于提高3D打印最终产品的形状精度和力学性能。

    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真空抽气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23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36358.3

    申请日:2024-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真空抽气结构及方法,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箱,密封箱内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上模具,上模具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储料箱,密封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液压气缸的伸缩端贯穿密封箱的内壁与储料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储料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工作时,通过真空泵将密封箱内的空气抽入到增压箱内,然后控制器打开第一电磁阀使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气腔内,在将限位块向上顶起脱模,脱模过程中,气体通过排气孔进入下模具对工件表面进行吹气进行二次散热,兼具脱模和冷却效果,能使工作人员直接对模具进行拿取。

    一种五轴增减材制造装置及其增减材复合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5693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194459.0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件加工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五轴增减材制造装置及其增减材复合制造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对工件进行增减材加工时,需要将工件固定于承载台上,而工件大小不一,从而易造成对工件的夹持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架,本发明,通过四个夹板将工件夹紧,方便进行加工,随后两个电磁铁通电,带动两个第一顶杆相互靠近,对工件正面和背面的两个夹板产生压力,而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通过转动杆带动工件两侧的套筒相互靠近,使得第二弹簧压缩,对工件两侧的夹板产生压力,继而对四个夹板均产生朝向工件的压力,从而提高对工件的夹持稳定性。

    一种OBC车载PFC升压电感及水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192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33100.9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BC车载PFC升压电感及水冷装置,属于电感水冷装置技术领域,电感器上安装有水冷装置,电感器上安装有散热板,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电感器内安装有绝缘骨架,绝缘骨架上固定安装有磁芯盖板和带槽中柱磁芯,磁芯盖板和带槽中柱磁芯上安装有绝缘陶瓷片,绝缘陶瓷片上套设有扁铜线圈,磁芯盖板和带槽中柱磁芯底部安装有塑料骨架,绝缘骨架外侧安装有铜排,采用预制骨架对线圈和电感进行固定,磁芯之间采用胶水连接,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降低成本,一体化集成度高的电感器和水冷设置制备工艺简单,装配简单,电感器与水冷装置采用一体化设计,集成度更高,便于大规模生产,可降低成本。

    一种用于精密机械制造的车削机床

    公开(公告)号:CN117961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29783.X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精密机械制造的车削机床,包括机床本体,所述机床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机床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机床本体的侧壁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机床本体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转动连接有圆柱套筒,所述圆柱套筒的内壁套接在转轴上。第三液压杆带动连接板左右移动时,可通过第二连接盘分别与第一连接盘与第三连接盘接触并带动第二连接盘进行顺时或逆时转动,并通过多边形套筒带动主动轮进行转动,在通过从动轮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可控制螺纹杆进行顺时或逆时转动,实现支撑块进行左右移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一种快速台虎钳夹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818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810620751.1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台虎钳夹紧装置,包括基座、连接所述基座的固定钳身,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的呈U型的限位支座,所述限位支座的一内壁设置有锥套,所述限位支座之间设置有对应所述锥套的弹簧卡头;还包括对应所述固定钳身设置的活动钳身,所述活动钳身联动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穿过所述锥套、所述限位支座、所述弹簧卡头,所述杆体的周向联动连接所述弹簧卡头,所述弹簧卡头远离锥套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支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本发明解决传统的机用虎钳的使用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种五轴增减材制造装置及其增减材复合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5693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94459.0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件加工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五轴增减材制造装置及其增减材复合制造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对工件进行增减材加工时,需要将工件固定于承载台上,而工件大小不一,从而易造成对工件的夹持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架,本发明,通过四个夹板将工件夹紧,方便进行加工,随后两个电磁铁通电,带动两个第一顶杆相互靠近,对工件正面和背面的两个夹板产生压力,而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通过转动杆带动工件两侧的套筒相互靠近,使得第二弹簧压缩,对工件两侧的夹板产生压力,继而对四个夹板均产生朝向工件的压力,从而提高对工件的夹持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