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活性检验装置及培养检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86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410077359.2

    申请日:2024-0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活性检验装置及培养检验方法,包括离心机和试管,所述离心机内部开设有第一离心槽和第二离心槽,所述试管设置有至少两根,其中,第一离心槽用于容纳其中一根试管,第二离心槽用于容纳另一根试管,试管用于培养目标菌种以及配合离心机对目标菌种进行多次离心。本发明设置的试管包括上管体、下管体以及连接上管体和下管体的连接机构,其中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环和刮板,当试管作为离心管使用时,刮板同步旋转,旋转完成后,刮板复位,刮板在复位过程中刮除下管体内壁上黏附的残留物,解决了离心法中由于大颗粒或高浓度物质沉淀于试管的一侧而产生的壁效应问题。

    一种细菌培养实验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7489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78672.5

    申请日:2022-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培养实验系统,包括联通的进气泵、进气灭菌装置、进气测试管、细菌培养实验箱、第一出气管和上位机,所述的进气泵输出端与进气灭菌装置输入端联通,所述的进气灭菌装置输出端与进气测试管的输入端联通,所述的进气测试管输出端与细菌培养实验箱联通,所述的细菌培养实验箱内设置细菌培养台子,所述的细菌培养台子上放置细菌培养容器,细菌培养实验箱还联通第一出气管的输入端,第一出气管的输出端与出气灭菌装置的输入端联通,出气灭菌装置输出端与第二出气管联通,所述的第二出气管输出端与出气泵联通,所述的出气泵输出端与第三出气管联通,所述的进气测试管上设置细菌快检传感器,所述的第一出气管上设置细菌快检传感器。

    一种温度可调节的微生物培养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363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79685.5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微生物培养设备及方法,包括培养箱、底座和培养皿,所述培养箱内腔的底部与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底座的顶部与培养皿的底部接触,所述培养箱的顶部贯穿有驱动箱,并且驱动箱内腔的顶部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该温度可调节的微生物培养设备及方法,能够避免了外界的空气直接进入到培养箱的内部,这样空气中的细菌就不会对培养箱内的培养基造成污染,且需要对培养液或水分进行添加时,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整体培养效果好,能够对培养皿进行很好固定,且可以对培养箱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

    一种细菌培养实验系统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87489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78672.5

    申请日:2022-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培养实验系统,包括联通的进气泵、进气灭菌装置、进气测试管、细菌培养实验箱、第一出气管和上位机,所述的进气泵输出端与进气灭菌装置输入端联通,所述的进气灭菌装置输出端与进气测试管的输入端联通,所述的进气测试管输出端与细菌培养实验箱联通,所述的细菌培养实验箱内设置细菌培养台子,所述的细菌培养台子上放置细菌培养容器,细菌培养实验箱还联通第一出气管的输入端,第一出气管的输出端与出气灭菌装置的输入端联通,出气灭菌装置输出端与第二出气管联通,所述的第二出气管输出端与出气泵联通,所述的出气泵输出端与第三出气管联通,所述的进气测试管上设置细菌快检传感器,所述的第一出气管上设置细菌快检传感器。

    一种摆动式药学实验溶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080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38926.1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摆动式药学实验溶解装置,包括溶解柜。该摆动式药学实验溶解装置,通过采用密封设置的溶解柜,并在溶解柜内部设有紫外灯一,对柜内部的病菌进行真空杀菌处理,排除不利因素,有效保证药学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设置有电机,使得实验人员能够通过调节电机转速达到对高频振荡和缓慢振荡的溶解效果,震荡平稳,效果好,提高了溶解速度,降低了医学实验难度,提高了医学实验效率;通过设置有放置框,并在放置框内部设置有调节上下距离的托板和卡板,使其适应不同高度的试管,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卡板上设置有多组试管孔,能够同时进行多个试管进行溶解实验,效率大大提高。

    一种无菌恒温恒湿的细菌培养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7910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09292.6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菌恒温恒湿的细菌培养实验装置,属于细菌培养技术领域,本方案通过外界空气中细菌聚集在无菌滤膜外侧,借助外界细菌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促使连接金属绳恢复至其高温相态,对混合反应粉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促使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粉末充分反应,一方面借助反应过程中的制冷效果,可以降低外界的细菌的新陈代谢的效率,使其不易大量繁殖,另一方面借助反应产生的氨气,可以促使外保护球囊迅速膨胀,解除对内置磁铁球的磁屏蔽,并在两个内置磁铁球的吸附作用下,带动两个外保护球囊相互挤压,从而产生向外流动的气流,以此将无菌滤膜外侧附着的细菌挤出,从而减少外界细菌大量附着的可能性。

    一种应用于高湿环境下的细菌培养储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0684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38698.7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湿环境下的细菌培养储存装置,属于细菌培养技术领域,本方案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湿度监测机构通过湿度传感器监测无菌培养箱内的湿度变化,若湿度过高,风燥保湿机构通过电动伸缩杆拉动移动板和密封塞远离出气口,使导热球内积累的热空气释放出来,并在移动板拉动下向上排出,流经无菌培养箱的内外侧,降低其内部的湿度,保持湿度平衡,而在湿度过低时,液冷供湿机构通过电动喷头喷洒硝酸钾粉末溶于水溶液中,降低温度,使监测舱室内部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促使空气保持湿润,并在挤压推块的推动下,相向挤压湿润空气流动,减少无菌培养箱的干燥度,营造一个恒湿的环境,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培养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