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503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57481.6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H04W12/03 , H04W12/041 , H04W12/069 , H04W8/18 , H04W4/80 , H04L9/08 , H04L9/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读取5G SIM卡中数字身份数据的方法,设备终端通过安全芯片才能离线读取5G SIM卡中的SIM数字身份数据密文,通过安全芯片对SIM数字身份数据密文进行解密,保障了离线场景中SIM数字身份数据的数据安全。只有集成了安全芯片的终端设备才能离线读取5G SIM卡中的SIM数字身份数据,确保数据不会被随意读取。安全芯片中采用PKI体系证书及临时会话密钥加密机制,确保了信道安全,保障5G SIM卡中数字身份数据在读取过程中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715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322290.7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H04W12/065 , H04W12/03 , H04W12/108 , H04W12/069 , H04W12/69 , H04W12/04 , H04W8/18 , H04W4/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 SIM卡的网证应用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手机APP采集用户个人信息,并将个人信息发送到核验服务器,生成网证和数字身份标识返回手机APP;手机APP将其写入SIM卡中;手机APP将采集到的用户个人信息写入SIM卡中;核验终端请求授权读取用户个人身份信息;用户确认授权核验终端读取个人身份信息;用户将手机靠近核验设备进行“碰一碰”操作,核验设备读取SIM卡内网证明文以及用户个人信息密文,同时采集用户实时人像;核验设备将网证、用户实时人像发送到可信身份认证平台进行核验;核验通过后核验设备接收临时解密密钥得到用户个人信息明文,进行后续业务流程。本发明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120927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911352916.2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映射证件去标识化的方法,方法包括:证载信息抽取:将法定电子身份证件实体证上记载的信息,划分为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证件种类、证件号码、签发日期和有效期至为基础的个人基本信息;采用以相片、指纹图像、血型、DNA信息为基础的生物特征信息,以物理防伪、数字防伪为基础的证件防伪特征信息;从法定身份证件实体证记载的信息中抽取必要内容。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映射证件载体指纹信息、行业标识属性参与映射变换或数学变换,使同一个持有人的映射证件和身份标识在不同载体、不同行业区别开,杜绝了大数据关联分析对人进行画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192183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353585.4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件网络映射证件网络身份管理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交互进行信息传送和验证的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机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网络业务系统和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包括网络映射证件要素认证系统,网络映射证件要素认证系统包括证件实体认证系统、人证同一性认证系统和基本信息核验系统。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映射证件载体指纹信息、行业标识属性参与映射变换或数学变换,使同一个持有人的映射证件和身份标识在不同载体、不同行业区别开,杜绝了大数据关联分析对人进行画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0710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51007.9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综合码模型的跨域互通互信方法,包含一套成熟的可信数字身份安全跨域传递通信办法,其中涉及两项技术,及基于综合码模型的跨域互通技术和基于综合码模型的跨域互信技术。基于综合码模型的跨域互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身份安全可信技术、数字身份协同管理技术、数字身份标识转换技术。基于综合码模型的跨域互通技术主要包括跨域验码技术、跨域数据共享技术。本发明实现了基于综合码模型的跨域互通互信技术融合,使得各城市间的综合码可以实现互通互相,为一码通用,多码融合提供了可靠的可信数字传递技术实现,为隐私保护和跨域通信提供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66811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25125.2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码引擎以及综合码引擎的生码验码方法,包含下列模块:接入网关模块、综合码模块、接入管理前端模块和接入管理后端模块;该系统通过统一的接入规范、标准化的服务接口以及简单易用的UI界面来提供城市码平台的接入注册、查询以及城市平台之间链路路由权限管理。向各个城市服务平台提供综合码全段、身份段赋码验码能力,提供综合码跨域互通互认的城市平台间协作基本能力要素。构建多地城市码通信的中央路由节点以此建立跨域码交换与数据共享的通道,实现城市码跨域互通,支撑跨域数据共享。依托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多级数字身份体系,提供综合码用码过程中的身份认证能力,解决多个城市码身份不互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2217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1353643.3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映射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验证方法。方法包括:网络映射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验证:获取网络映射证件及其签名数字证书、撤销列表;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给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请求,验证请求包含网络映射证件当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收到网络映射证件,通过解析网络映射证件相关内容;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映射证件载体指纹信息、行业标识属性参与映射变换或数学变换,使同一个持有人的映射证件和身份标识在不同载体、不同行业区别开,杜绝了大数据关联分析对人进行画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22210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1352869.1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方法。方法包括证载信息抽取,所述证载信息即法定身份证件实体证上记载的信息,划分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证件号码的个人基本信息;相片和指纹图像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物理防伪、数字防伪的证件防伪特征信息3大类;制作签发网络映射证件,从法定身份证件证载信息中抽取必要内容,直接通过读取电子法定身份证件获得证载信息,或通过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制作、签发数据库获得证载信息;本发明根据映射证件载体指纹信息、行业标识属性参与映射变换或数学变换,使同一个持有人的映射证件和身份标识在不同载体、不同行业区别开,杜绝了大数据关联分析对人进行画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1696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10727.2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厦门中盾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V40/16 , G06V10/776 , G06F9/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引擎多算法评价与择优调度系统及方法,集成算法评价、择优调度和循环反馈等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全面的算法评价、加权调度和反馈的循环机制。首先,通过算法评价分析不同人脸识别引擎的性能指标,随后基于算法评价结果动态调整各算法被选用的权重,确保能够按业务要求选择最优的人脸识别引擎,此外,还会定期对各人脸识别引擎的性能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输出详细的人脸识别引擎表现报告,为人脸识别引擎提供了持续优化的方向,从而可以构建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促进人脸识别引擎的持续改进,提升人脸识别引擎与业务需求的契合度,最终实现用户体验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2611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705672.3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综合码引擎的综合码生码验码方法,包含一套成熟的可信数字身份安全传递和使用办法,其中涉及两个步骤,及综合码/身份信息段生码方法和综合码/身份信息段验码方法。为使得在有效便民完成多码融合,一码通用的过程中防止隐私泄露,保护隐私安全,本发明通过对综合码进行生码验码的实时更新方式,以及访问权限保护机制,并通过日志记录,即通过数据上链和存证的方式进行隐私保护。本发明基于综合码引擎的综合码生码验码方法比现有码的统一标识和一码通用方面更加全面的完成了对于一码通用的技术体系并有效的进行了隐私保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