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08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220706.3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内蒙古银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矿开采地表沉陷特征的D‑InSAR和UAV摄影测量融合方法,涉及D‑InSAR和UAV融合的方法。通过D‑InSAR技术提取沉陷盆地边缘微小变形,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沉陷盆地中心大梯度变形,再基于概率积分法将两者数据进行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先获取工作面信息,并通过D‑InSAR和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矿区沉陷盆地信息,借助主断面的数据,初步获取到下沉系数;预计下沉值;重新预计下沉值,并对两个格网中的下沉值进行择优处理。充分利用D‑InSAR和UAV摄影测量技术的各自优势,联合两者技术分别监测矿区沉陷盆地的边缘微小形变和中心大量级形变,最终得到完整且准确地沉陷盆地。
-
公开(公告)号:CN114608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20706.3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内蒙古银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矿开采地表沉陷特征的D‑InSAR和UAV摄影测量融合方法,涉及D‑InSAR和UAV融合的方法。通过D‑InSAR技术提取沉陷盆地边缘微小变形,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沉陷盆地中心大梯度变形,再基于概率积分法将两者数据进行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先获取工作面信息,并通过D‑InSAR和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矿区沉陷盆地信息,借助主断面的数据,初步获取到下沉系数;预计下沉值;重新预计下沉值,并对两个格网中的下沉值进行择优处理。充分利用D‑InSAR和UAV摄影测量技术的各自优势,联合两者技术分别监测矿区沉陷盆地的边缘微小形变和中心大量级形变,最终得到完整且准确地沉陷盆地。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50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0236.4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属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在厚冲积层矿区的实际应用中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厚冲积层矿区的开采情况和地质情况的实测数据;步骤2:分析平均采厚、平均采深、推进速度、松散层厚度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关系;步骤3: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模型。本发明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精度高,适用性强,对于矿区地表稳定性精准评估及建(构)筑物损坏防护、沉陷区土地复垦及再利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501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1240236.4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属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在厚冲积层矿区的实际应用中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厚冲积层矿区的开采情况和地质情况的实测数据;步骤2:分析平均采厚、平均采深、推进速度、松散层厚度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关系;步骤3: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模型。本发明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精度高,适用性强,对于矿区地表稳定性精准评估及建(构)筑物损坏防护、沉陷区土地复垦及再利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01099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070902.2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属于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方法无法适用于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的问题。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定性分析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因素;步骤2:建立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模型;步骤3:将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冲积层厚度和工作面倾向长度代入新建模型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本发明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分析了开采厚度、深度、开采尺寸、覆岩岩性等因素与导水裂缝带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建立了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新的预测模型;通过验证,证明了本发明的预测方法比经验公式更适用于厚冲积层矿区。
-
公开(公告)号:CN11301099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070902.2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鄂尔多斯市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属于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方法无法适用于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的问题。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定性分析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因素;步骤2:建立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模型;步骤3:将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冲积层厚度和工作面倾向长度代入新建模型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本发明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分析了开采厚度、深度、开采尺寸、覆岩岩性等因素与导水裂缝带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建立了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新的预测模型;通过验证,证明了本发明的预测方法比经验公式更适用于厚冲积层矿区。
-
公开(公告)号:CN11499475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574545.8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无损高效的矸石山地质结构调查方法,属于矸石山地质结构调查技术领域,如何采用非规则台阵形式布设节点地震仪对矸石山地质结构进行无损、高效调查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矸石山目标坡面上以非规则台阵形式布设节点地震仪进行微动信号采集;对节点地震仪采集到的微动信号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扩展自相关法提取频散曲线,采用遗传算法反演剪切波速度结构,从而得到矸石山坡面的二维速度剖面;根据二维速度剖面的分布确定空隙区、软弱层以及水饱和区的位置,针对空隙区、软弱层以及水饱和区的位置制订防治措施;无需布设复杂形状的观测台阵,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数据处理效率高,实现了无损且高效的矸石山地质结构调查。
-
公开(公告)号:CN11427825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111628001.7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矿巷道围岩裂隙封孔堵漏测压方法,包括下套管、初次注浆、二次注浆、三次注浆、封孔测压、数据观察记录等,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三次注浆法”:初次注浆,固定孔口管。二次注浆、高压注浆填充钻孔周边围岩裂隙。三次注浆、封孔测压。设计的套管在高压注浆状态下固定牢固,防止封孔套管注浆过程中因承受不住高压而冲出伤人的情况,保证高压注浆状态下的安全施工,杜绝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用三次注浆的方案,使用6MP的注浆压力有效填充了测试区域的岩层裂隙,避免了传统封孔工艺无法注实巷道围岩圈裂隙导致测压失败的情况,提高了封孔的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23691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218965.3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43/267 , E21F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层压裂液混合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相对的两侧设置进液口和出料口,罐体上方设置有通过注砂阀门密封的注砂口,罐体的进液口用于注入经过加压泵逐渐加压的液体,以便通过液体的压力变化使得位于注砂口附近的砂粒与液体混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煤层压裂系统,包括用于存水的水箱、设置于水箱进水口处用于加压水的加压泵以及如如上所述的煤层压裂液混合装置。通过利用煤层压裂液混合装置混合砂粒与液体,避免了利用水箱混合砂粒与液体造成的加沙过程麻烦以及水箱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782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28001.7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矿巷道围岩裂隙封孔堵漏测压方法,包括下套管、初次注浆、二次注浆、三次注浆、封孔测压、数据观察记录等,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三次注浆法”:初次注浆,固定孔口管。二次注浆、高压注浆填充钻孔周边围岩裂隙。三次注浆、封孔测压。设计的套管在高压注浆状态下固定牢固,防止封孔套管注浆过程中因承受不住高压而冲出伤人的情况,保证高压注浆状态下的安全施工,杜绝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用三次注浆的方案,使用6MP的注浆压力有效填充了测试区域的岩层裂隙,避免了传统封孔工艺无法注实巷道围岩圈裂隙导致测压失败的情况,提高了封孔的成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