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8686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96292.1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旭光 , 刘文彬 , 于天飞 , 段劲松 , 马健 , 贾彤城 , 赵刚 , 王远川 , 韩泽坤 , 王军 , 宋克英 , 罗礼涛 , 孟艳杰 , 张绍东 , 石红伟 , 张志恒 , 张文涛 , 张海玲 , 胥旻扬 , 国阳 , 张天斌 , 谭明军 , 刘洋 , 梁彬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基坑降水与短路径回灌的降水回灌一体化设计方法,包括:确定降水设计参数;选择回灌区位置及范围;计算短路径回灌条件下的基坑涌水量和回灌水量;进行降水井优化布置;计算降水井数量;计算降水井单井设计流量;计算降水井单井出水能力;进行单井设计流量验证;进行回灌井结构设计;计算回灌井单井回灌能力;计算回灌井数量;进行回灌井优化布置;进行回灌能力验证。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设计方法与流程,考虑深基坑降水与短路径回灌耦合作用影响,能够实现降水设计与回灌设计的有机结合,提高深基坑短路径降水回灌设计的整体性、科学性及合理性,为相关工程提供设计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147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15959.0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于天飞 , 刘文彬 , 李旭光 , 段劲松 , 马健 , 贾彤城 , 赵刚 , 王远川 , 尹利洁 , 王军 , 李军锋 , 罗礼涛 , 亓轶 , 张绍东 , 张志恒 , 张文涛 , 张海玲 , 胥旻扬 , 王绎珲 , 秦志梁 , 胡新 , 赵钦 , 刘百里 , 王丽
IPC: G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资源性回灌群井效应动态回灌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回灌试验系统上游依次连接输水管(1)、第一流量计(2)、沉淀池(3)和回灌主管(4),回灌主管(4)上连接若干回灌支管(5),回灌支管(5)连接回灌井(6),并且回灌支管(5)上连接有启闭阀(7);回灌试验系统下游依次连接第二流量计(8)和应急溢流管(9);启闭阀(7)用于选择性开启回灌井(6),以获得多组不同的动态回灌试验方案。本发明通过在回灌区布设动态回灌试验系统,选择性开启回灌井进行不同的回灌试验,分析回灌群井效应对回灌井回灌能力的影响,为工程回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一次试验设施投入能够开展多组回灌试验,试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1868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496292.1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旭光 , 刘文彬 , 于天飞 , 段劲松 , 马健 , 贾彤城 , 赵刚 , 王远川 , 韩泽坤 , 王军 , 宋克英 , 罗礼涛 , 孟艳杰 , 张绍东 , 石红伟 , 张志恒 , 张文涛 , 张海玲 , 胥旻扬 , 国阳 , 张天斌 , 谭明军 , 刘洋 , 梁彬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基坑降水与短路径回灌的降水回灌一体化设计方法,包括:确定降水设计参数;选择回灌区位置及范围;计算短路径回灌条件下的基坑涌水量和回灌水量;进行降水井优化布置;计算降水井数量;计算降水井单井设计流量;计算降水井单井出水能力;进行单井设计流量验证;进行回灌井结构设计;计算回灌井单井回灌能力;计算回灌井数量;进行回灌井优化布置;进行回灌能力验证。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设计方法与流程,考虑深基坑降水与短路径回灌耦合作用影响,能够实现降水设计与回灌设计的有机结合,提高深基坑短路径降水回灌设计的整体性、科学性及合理性,为相关工程提供设计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14769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15959.0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于天飞 , 刘文彬 , 李旭光 , 段劲松 , 马健 , 贾彤城 , 赵刚 , 王远川 , 尹利洁 , 王军 , 李军锋 , 罗礼涛 , 亓轶 , 张绍东 , 张志恒 , 张文涛 , 张海玲 , 胥旻扬 , 王绎珲 , 秦志梁 , 胡新 , 赵钦 , 刘百里 , 王丽
IPC: G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资源性回灌群井效应动态回灌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回灌试验系统上游依次连接输水管(1)、第一流量计(2)、沉淀池(3)和回灌主管(4),回灌主管(4)上连接若干回灌支管(5),回灌支管(5)连接回灌井(6),并且回灌支管(5)上连接有启闭阀(7);回灌试验系统下游依次连接第二流量计(8)和应急溢流管(9);启闭阀(7)用于选择性开启回灌井(6),以获得多组不同的动态回灌试验方案。本发明通过在回灌区布设动态回灌试验系统,选择性开启回灌井进行不同的回灌试验,分析回灌群井效应对回灌井回灌能力的影响,为工程回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一次试验设施投入能够开展多组回灌试验,试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19657128U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20872311.1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资源性回灌群井效应动态回灌试验系统。回灌试验系统上游依次连接输水管(1)、第一流量计(2)、沉淀池(3)和回灌主管(4),回灌主管(4)上连接若干回灌支管(5),回灌支管(5)连接回灌井(6),并且回灌支管(5)上连接有闸阀(7);回灌试验系统下游依次连接第二流量计(8)和应急溢流管(9);闸阀(7)用于选择性开启回灌井(6),以获得多组不同的动态回灌试验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回灌区布设动态回灌试验系统,选择性开启回灌井进行不同的回灌试验,分析回灌群井效应对回灌井回灌能力的影响,为工程回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一次试验设施投入能够开展多组回灌试验,试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19909020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1110099.1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志恒 , 刘文彬 , 李旭光 , 马健 , 贾彤城 , 石红伟 , 王远川 , 钱俊懿 , 王军 , 芦硕 , 罗礼涛 , 张绍东 , 于天飞 , 张文涛 , 张海玲 , 胥旻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占路降水的预制装配式保护井,涉及工程施工领域。该用于占路降水的预制装配式保护井,包括降水井和混凝土基础,降水井嵌设于土层中,混凝土基础浇筑在降水井的顶部,所述预制井筒安装于混凝土基础的顶部,预制井筒的顶部嵌设有钢井圈,且钢井圈的内壁上安装有铸铁井盖,预制井筒的外表面开设有内外贯通的管线窗口。该用于占路降水的预制装配式保护井,预制井筒和铸铁井盖安装于混凝土基础的顶部,因此预制井筒和铸铁井盖在使用结束后,对其进行拆卸,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安全可靠、施工便捷、可回收循环使用,能够有效解决占路降水管井的保护问题,并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1229604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1417907.2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洞口防护装置,包括: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两段滑动连接的伸缩臂,所述伸缩组件长度可调,各相连的所述伸缩臂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伸缩组件一端与中心轴铰接,另一端设有用于和洞口边缘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中心轴,其上铰接有若干所述伸缩组件,所述中心轴上设有防转结构,各所述伸缩组件可绕所述中心轴旋转并形成任意夹角并通过所述防转结构锁定与所述中心轴的相对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任意两伸缩组件间的夹角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再通过防转结构固定,当洞口较大时,通过减小夹角从而减少伸缩组件端部间的距离,起到防护的目的。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所有伸缩组件旋转至重合位置,从而减小了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215563431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0995384.0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坡道及相邻建筑的外墙防水结构,包括汽车坡道和与所述汽车坡道的左侧相邻的建筑外墙;汽车坡道包括垫层和底板混凝土,以及纵向布置的预制混凝土条板和坡道墙体;预制混凝土条板通过其底部的固定件连接于垫层的左侧的上表面,固定件的右侧与底板混凝土固定连接;坡道墙体连接于底板混凝土的左侧的上表面上;在坡道墙体与预制混凝土条板之间,设置有防水层;在垫层与底板混凝土之间,设置有防水层;在预制混凝土条板的左侧面上设置有防水层;预制混凝土条板与建筑外墙互相平行,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分隔缝。通过该方案,可以解决现有的因汽车坡道沉降导致相邻建筑物与坡道交接处防水失效的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