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圆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088786U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20851261.4

    申请日:2015-1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圆顶结构,包括:环形钢梁、内环钢梁、锥形节点、“Γ”型构件和联系杆,所述的环形钢梁设于临时支撑柱的上方,所述的内环钢梁设于环形钢梁的内侧,所述的锥形节点设于内环钢梁的中间,所述的“Γ”型构件设于环形钢梁的外侧,并与内环钢梁相对设置,所述的联系杆设于两“Γ”型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大跨度预应力圆顶结构,其通过内环钢梁和“Γ”型构件的设计,大大的增加了整个圆顶的跨度,所述内环钢梁中径向钢梁和高帆索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锥形节点和环形钢梁中的弧形钢梁上,大大的提高了整个圆顶的预应力,提高其抗震性,降低了对支撑结构的承载力的要求,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双圆管柱脚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6889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710643765.0

    申请日:2017-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圆管柱脚,包括柱底板、设置在柱底板上的圆管本体、竖直设置在圆管本体内的一组第一加劲板,以及横向设置在圆管本体内的一组内隔板;所述圆管本体包括一组圆管,其中相邻的圆管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牛腿连接。其设计合理、结构坚固、承载力好,保障了整个工程的质量。本发明所述方法,防止层状撕裂,保证接头质量和接头的延性、韧性性能,减小和消除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确保了高强钢厚板焊接质量。

    一种箱型钢骨组合柱及其加工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5776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630364.2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型钢骨组合柱,包括:折板、反变形折角线、单元件a、底板、支撑胎架、分隔板、侧缝板、侧板和盖板,本发明所述的箱型钢骨组合柱,其通过单元件a、侧缝板、分隔板、侧板、折板和盖板构成箱体,然后将单元件a和零件设于箱体内部,进而达到了将箱型和钢骨的组合,有效提高了箱体内的支撑能力,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现有钢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而更好地满足施工的要求;同时,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撑胎架由第一胎架和第二胎架构成,第二胎架有2组,其相对设于第一胎架的两侧,且第二胎架中第三支撑柱高于第二支撑柱,从而形成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趋势,有效的提高了箱体的稳固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其支撑能力。

    一种箱型钢骨组合柱及其加工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5776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30364.2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型钢骨组合柱,包括:折板、反变形折角线、单元件a、底板、支撑胎架、分隔板、侧缝板、侧板和盖板,本发明所述的箱型钢骨组合柱,其通过单元件a、侧缝板、分隔板、侧板、折板和盖板构成箱体,然后将单元件a和零件设于箱体内部,进而达到了将箱型和钢骨的组合,有效提高了箱体内的支撑能力,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现有钢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而更好地满足施工的要求;同时,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撑胎架由第一胎架和第二胎架构成,第二胎架有2组,其相对设于第一胎架的两侧,且第二胎架中第三支撑柱高于第二支撑柱,从而形成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趋势,有效的提高了箱体的稳固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其支撑能力。

    一种双扭箱型弯曲构件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42841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034191.2

    申请日:2009-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扭箱型弯曲构件的制作方法,其构件由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两侧腹板、横向隔板、纵向隔板、加劲条组装焊接而成,制作步骤如下:1.准备四块平面钢板;2.压制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两侧缘腹板;3.制作横向隔板、纵向隔板、加强筋肋板;4.制作组装、焊接胎架;5.将下翼缘板安装在胎架上,与之贴合;6.对板件预热;7.在下翼缘板上定位纵横向隔板、加劲条的位置并焊接;8.将上翼缘板安装并焊接在隔板的顶部;9.将两侧腹板分别安装并焊接于横向隔板的两侧;10.对整个构件检验、修补、打磨和矫正处理;11.构件探伤,喷砂除锈;12.油漆;本发明适用于板厚20mm~90mm,扭曲度0度~30度的双扭箱形弯曲构件的工厂制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