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0247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72734.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合成气直接制高碳烯烃的催化剂,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该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剂,其中活性组分选自Fe、C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助剂一选自Zn、Mn、Cu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助剂二选用Li2O、Na2O、K2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载体选用MOx/α‑Al2O3、MOx/Rutile‑TiO2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可实现由合成气一步法制高碳烯烃,C5+烯烃选择性高,副产物CH4选择性低,成本低,与非负载催化剂相比,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积碳量减少。本发明可用于固定床、流化床、浆态床,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6258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217983.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CO和水制备烃类产物的方法,包括:在CO转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有CO的反应气与水接触,以使得反应气中的CO进行转化反应,生成烃类产物;其中,所述CO转化催化剂包括水汽迁移反应催化剂和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的混合物;和/或所述CO转化催化剂为负载有能够催化水汽迁移反应的活性金属和能够催化费托合成反应的活性金属的复合催化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CO和水制备烃类产物的方法,在CO转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即使完全不外加氢气,仍然可以将CO转化为烃类产物。当然,在氢气的存在下,甚至在其它杂质气体,例如CO2的存在下,也仍然能够将CO转化为烃类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762589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217983.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CO和水制备烃类产物的方法,包括:在CO转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有CO的反应气与水接触,以使得反应气中的CO进行转化反应,生成烃类产物;其中,所述CO转化催化剂包括水汽迁移反应催化剂和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的混合物;和/或所述CO转化催化剂为负载有能够催化水汽迁移反应的活性金属和能够催化费托合成反应的活性金属的复合催化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CO和水制备烃类产物的方法,在CO转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即使完全不外加氢气,仍然可以将CO转化为烃类产物。当然,在氢气的存在下,甚至在其它杂质气体,例如CO2的存在下,也仍然能够将CO转化为烃类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27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37279.6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江苏国源先进仪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Inventor: 徐尧
IPC: G01N23/227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原位光照XPS的测试方法,采用固定波长的激光作为外部光源,模拟光催化反应条件,并提出了循环开关光实验,形成结合能的循环变化曲线,分析和验证元素结合能随光照条件动态变化的检测策略,以评估样品的光响应特性。此外,本申请可以选择在高真空或近常压XPS仪器上进行测试,从而避免因外部因素造成的元素结合能变化而导致对实验结果的错误判断。更进一步地,本申请测试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能够准确揭示材料的真实反应行为,帮助研究催化反应机制。本申请实现了更精准地对样品表面化学状态变化的实时观测,且无需对设备进行硬件开发,节约了实验的成本,并且对XPS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0247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372734.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合成气直接制高碳烯烃的催化剂,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该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剂,其中活性组分选自Fe、C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助剂一选自Zn、Mn、Cu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助剂二选用Li2O、Na2O、K2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载体选用MOx/α‑Al2O3、MOx/Rutile‑TiO2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可实现由合成气一步法制高碳烯烃,C5+烯烃选择性高,副产物CH4选择性低,成本低,与非负载催化剂相比,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积碳量减少。本发明可用于固定床、流化床、浆态床,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