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25280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118947.2
申请日:2007-06-1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01D53/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一种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滴滤床,属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领域。现有滴滤床内存在气流分布、生物量分布不均匀,中心气速高,压降高、易堵塞的问题。技术方案:挥发性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生物滴滤塔(22),降解净化后由排气管(9)排出;营养液(11)定时定量地由营养液喷淋管(18)和滴加分布装置(19)进入到生物滴滤塔(22)中;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粒径的轻质廉价填料(4),滤塔为同心圆柱形套筒式结构,从中心到边缘所装填的填料(4)的粒径由小到大分布,中心区域装填小粒径填料(4),四周近壁环形区域装填大粒径填料(4)。本发明使滤塔内生物量的分布比较均匀,从而充分利用了生物滴滤器的有效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994533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165557.6
申请日:2006-12-2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01D53/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一种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滴滤装置及方法,属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领域。现有滴滤塔内湿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均,影响去除效果,存在压降高、易堵塞的问题。技术方案:挥发性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反应器主体(7),降解净化后由排气管(9)排出;营养液(11)定时定量地由营养液滴加分布装置(18)进入到反应器主体(7)中;其特征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进入和排出沿着反应器主体(7)的水平中心线,营养液(11)由反应器主体(7)上部自上而下流动,在反应器主体(7)中形成气、液错流接触。本发明减少了营养液流经高度,并在纵向均匀分布,强化了气液传质和生物降解能力,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安装灵活,处理气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837231B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10159678.6
申请日:2010-04-2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01D53/50
Abstract: 一种污泥基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净化及脱硫剂制备领域。该脱硫剂由活性组分、粘结剂和扩孔剂焙烧而成,活性组分由污泥活性炭与高炉铁渣、生石灰、干燥后的赤泥和氢氧化钠处理过的铜烟灰组成。制备方法:将干燥后的污泥颗粒与活化剂氯化锌、磷酸或氢氧化钾混合加热、干燥得到活化污泥颗粒,将活化污泥颗粒焙烧并用盐酸和水洗涤得到污泥活性炭,然后将污泥活性炭与高炉铁渣、生石灰、干燥后的赤泥和氢氧化钠处理过的铜烟灰混合得到活性组分,将活性组分与粘结剂和扩孔剂加入水混合、挤压成型、干燥并焙烧制得污泥基脱硫剂。本发明脱硫剂具有净化度好、吸附二氧化硫容量高、制备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973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1010034178.X
申请日:2010-01-1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基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污泥活性炭与电炉灰、镁质灰、粉煤灰、铜烟灰和锰矿的混合物为活性组分,以膨润土或酸性白土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粘结剂,以碳酸铵、羧甲基纤维素或田青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扩孔剂,并通过将活性组分、粘结剂和扩孔剂混合后,泥捏、挤压成型、风干、烘干、焙烧,得到污泥基脱硫剂。本发明具有吸附二氧化硫容量高、制备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污泥基脱硫剂适用于中低温二氧化硫气体的脱除。同时为污泥资源化及工业废物再利用提供了另一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0431671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10165557.6
申请日:2006-12-2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01D53/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一种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滴滤装置及方法,属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领域。现有滴滤塔内湿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均,影响去除效果,存在压降高、易堵塞的问题。技术方案:挥发性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反应器主体(7),降解净化后由排气管(9)排出;营养液(11)定时定量地由营养液滴加分布装置(18)进入到反应器主体(7)中;其特征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进入和排出沿着反应器主体(7)的水平中心线,营养液(11)由反应器主体(7)上部自上而下流动,在反应器主体(7)中形成气、液错流接触。本发明减少了营养液流经高度,并在纵向均匀分布,强化了气液传质和生物降解能力,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安装灵活,处理气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973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010034178.X
申请日:2010-01-1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基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污泥活性炭与电炉灰、镁质灰、粉煤灰、铜烟灰和锰矿的混合物为活性组分,以膨润土或酸性白土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粘结剂,以碳酸铵、羧甲基纤维素或田青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扩孔剂,并通过将活性组分、粘结剂和扩孔剂混合后,泥捏、挤压成型、风干、烘干、焙烧,得到污泥基脱硫剂。本发明具有吸附二氧化硫容量高、制备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污泥基脱硫剂适用于中低温二氧化硫气体的脱除。同时为污泥资源化及工业废物再利用提供了另一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837231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59678.6
申请日:2010-04-2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01D5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基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污泥剂由活性组分60-80%,粘结剂12-20%,扩孔剂8-20%组成,制备方法:将污泥颗粒与活化剂按质量比制备出活化污泥颗粒;将活化污泥颗粒热处理后在氮气中冷却,而后进行处理,得到污泥活性炭;污泥活性炭与高炉铁渣、赤泥、生石灰和铜烟灰混合,得到活性组分;再将活性组分与粘结剂和扩孔剂混合、研磨,加入去离子水,挤压成型,干燥并焙烧,得到污泥基脱硫剂;本发明脱硫剂净化度好、吸附二氧化硫容量高、制备简单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0500269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10118947.2
申请日:2007-06-1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01D53/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一种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滴滤床,属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领域。现有滴滤床内存在气流分布、生物量分布不均匀,中心气速高,压降高、易堵塞的问题。技术方案:挥发性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生物滴滤塔(22),降解净化后由排气管(9)排出;营养液(11)定时定量地由营养液喷淋管(18)和滴加分布装置(19)进入到生物滴滤塔(22)中;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粒径的轻质廉价填料(4),滤塔为同心圆柱形套筒式结构,从中心到边缘所装填的填料(4)的粒径由小到大分布,中心区域装填小粒径填料(4),四周近壁环形区域装填大粒径填料(4)。本发明使滤塔内生物量的分布比较均匀,从而充分利用了生物滴滤器的有效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01101946Y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720149654.6
申请日:2007-06-1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01D53/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一种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滴滤床,属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领域。现有滴滤床内存在气流分布、生物量分布不均匀,中心气速高,压降高、易堵塞的问题。技术方案:挥发性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生物滴滤塔(22),降解净化后由排气管(9)排出;营养液(11)定时定量地由营养液喷淋管(18)和滴加分布装置(19)进入到生物滴滤塔(22)中;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粒径的轻质廉价填料(4),滤塔为同心圆柱形套筒式结构,从中心到边缘所装填的填料(4)的粒径由小到大分布,中心区域装填小粒径填料(4),四周近壁环形区域装填大粒径填料(4)。本实用新型使滤塔内生物量的分布均匀,从而充分利用了生物滴滤器的有效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00991636Y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620167601.2
申请日:2006-12-2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01D53/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一种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滴滤装置,属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领域。现有滴滤塔内湿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均,影响去除效果,产生压降高、易堵塞的问题。技术方案:挥发性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反应器主体(7),降解净化后由排气管(9)排出;营养液(11)定时定量地由营养液滴加分布装置(18)进入到反应器主体(7)中;其特征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进入和排出沿着反应器主体(7)的水平中心线,营养液(11)由反应器主体(7)上部自上而下流动,在反应器主体(7)中形成气、液错流接触。本实用新型减少了营养液流经高度,并在纵向均匀分布,强化了气液传质和生物降解能力,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安装灵活,处理气量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