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65203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510764310.5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IPC: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异色瓢虫防治蔬菜蚜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异色瓢虫(Harmonia aryridis(PallaS))按照益害比为1∶(5‑80)施予待防治植物的步骤。实验证明,将不同虫态(卵、成虫、1‑2龄幼虫和3‑4龄幼虫)的异色瓢虫分别按照不同益害比(1∶5、1∶10、1∶20、1∶40和1∶80)分别接种于2叶期蚕豆植株上,与对照未接种异色瓢虫相比,蚕豆植株上的蚜虫数在接种后的1‑11天内均显著降低,且可降低为0;且在应用异色瓢虫卵卡防治温室辣椒(益害比为1∶60)、温室甜椒(益害比为1∶30)以及露地花椰菜(益害比为1∶5和1∶10)上生长的蚜虫中,均得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具有效果显著、持效期长等优点,在蚜虫虫害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公开(公告)号:CN107926394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710959615.0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IPC: A01G13/00 , A01K67/033 , A01G2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西瓜叶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智利小植绥螨成螨和若螨按照5~30头/m2施予待防治植物的步骤。实验证明,应用智利小植绥螨成螨和若螨防治春大棚西瓜和甜瓜(释放量为5~30头/m2)以及温室西瓜和甜瓜(释放量为5~30头/m2)上的叶螨,连续释放2次,均得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春大棚内叶螨的平均防效可以达81%以上,温室内叶螨的平均防效可以达78%以上,且在不同的设施内均可持续控害3周以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具有高效、生态、安全及持效期长等优点,在西瓜和甜瓜叶螨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66520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764310.5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IPC: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异色瓢虫防治蔬菜蚜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异色瓢虫(Harmonia aryridis(PallaS))按照益害比为1∶(5-80)施予待防治植物的步骤。实验证明,将不同虫态(卵、成虫、1-2龄幼虫和3-4龄幼虫)的异色瓢虫分别按照不同益害比(1∶5、1∶10、1∶20、1∶40和1∶80)分别接种于2叶期蚕豆植株上,与对照未接种异色瓢虫相比,蚕豆植株上的蚜虫数在接种后的1-11天内均显著降低,且可降低为0;且在应用异色瓢虫卵卡防治温室辣椒(益害比为1∶60)、温室甜椒(益害比为1∶30)以及露地花椰菜(益害比为1∶5和1∶10)上生长的蚜虫中,均得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具有效果显著、持效期长等优点,在蚜虫虫害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299984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187391.8
申请日:2013-05-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首伯农(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捕食螨防治食用菌害虫的方法,是先对厉螨科、寄螨科和巨螯螨科的捕食螨产品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处理好的捕食螨产品防治食用菌害螨、菇蚊、菇蝇、线虫和跳虫等害虫。本发明为捕食螨在食用菌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方案,能够为捕食螨的使用提供一种实用的技术指导。本发明结合我国食用菌种植现状,总结了我们应用捕食螨防治食用菌害虫的实践经验,提供一种很实用的技术方案。应用本方法防治食用菌害虫,防效在50%以上。
-
-
公开(公告)号:CN101642080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158229.7
申请日:2009-07-22
Applicant: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密云县植保植检站
IPC: A01K67/033 , A01G31/00 , A01G1/00 , C05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拟长毛钝绥螨工厂化生产技术,包括叶螨寄主植物培养、叶螨饲养、拟长毛钝绥螨的工厂化生产、产品检验、成品包装几个步骤,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成功繁育出数亿计以上的拟长毛钝绥螨,可形成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用作天敌防治害螨,通过在北京等地区试验,平均控制害螨效果可达90%以上,年降低杀虫(螨)剂使用量50%左右,可降低防治成本50%以上,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为绿色、有机食品的大量生产创造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182943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0350446.0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IPC: A01K67/033 , A23K50/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大量饲养迟眼蕈蚊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和昆虫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利用培养皿培养的平菇菌丝饲养迟眼蕈蚊,实现继代繁殖,包括培养基制作、平菇菌丝接种培养、迟眼蕈蚊种虫获得和继代饲养的步骤,培养基制作和平菇菌丝接种是在超净工作台上完成。本发明利用菌丝饲养迟眼蕈蚊,避免了依靠新鲜寄主植物饲养受季节限制的缺点。本发明的饲养方法节省人工,操作简单。迟眼蕈蚊的一个发育周期只需要操作2‑3次,极大的节省了工时。
-
公开(公告)号:CN106900656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10065933.2
申请日:2017-02-06
IPC: A01K67/033 , A01G31/00 , A23K50/90 , A23K10/30 , A23K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盲蝽工厂化生产方法,属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豆类作物培养、米蛾卵的灭生处理、烟盲蝽的饲养和收集的步骤。本发明提供的烟盲蝽的工厂化生产方法,成功解决了植物源加动物源饲料组合、植物产卵材料、饲养介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改变了烟盲蝽目前只能在实验室小规模饲养、无法满足实际生产中防治需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烟盲蝽工厂化生产效率。把烟盲蝽作为捕食性天敌在蔬菜上大面积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及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食品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4930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53014.1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属于设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本方法分为苗期预防,定植后释放和挂果期释放。苗期预防为温室蔬菜定植前15天,以不超过0.5头/株的密度在育苗床上释放烟盲蝽。定植后释放为温室蔬菜苗定植15天后,以1头/m2的密度在棚内释放2次烟盲蝽,间隔1周。挂果期释放为温室蔬菜进入结果期后,监测粉虱成虫发生情况,当黄板上发现1‑2头粉虱成虫,或者观察植株上发现粉虱后,按照2‑3头/m2的密度释放烟盲蝽,间隔1周释放1次,共释放3次。当棚内粉虱重度发生,按照益害比1:10‑1:20释放烟盲蝽,间隔1周释放1次,释放2‑3次。本发明持效期长,成本低,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生产中具有明显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