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16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94613.7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C08F218/08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C08F220/20 , C08F220/34 , C08F220/14 , C08F214/14 , C08F216/14 , C08F212/14 , C08F22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交联聚合物前驱体及包括该前驱体的凝胶聚合物电池。将含有可交联聚合物前驱体的液态电解液注入到锂离子电池中,在40‑75℃加热使可交联聚合物前驱体发生交联反应,再经过正常化成后即可制备得到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液态电解液变成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后,能降低电解质中溶剂的蒸汽压,降低电池着火、爆炸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和液态电解液相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能够缓冲负极体积膨胀和收缩引起的负效应,能够显著改善硅‑碳或锂金属作为负极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811007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610393267.0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液凝胶、锂硫电池及制备方法。其中,电解液凝胶是由含氰基的化合物、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和锂硫电池的电解液形成的凝胶态电解质。本发明能够减轻充放电过程中多硫化物的“飞梭效应”,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919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94612.2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C09J133/20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C08F220/20 , C08F220/44 , C08F220/18 , C08F216/04 , C08F222/02 , C08F212/14 , C09J129/02 , C09J15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粘结剂及包括该负极粘结剂的负极片和电池。采用本发明的负极粘结剂制备的负极,在液态电解液中40‑75℃保持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交联反应(羟基和腈基反应形成酰胺键)形成弹性体,能防止或抑制含硅负极循环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收缩导致的粉化,从而改善含硅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能。本发明所述的原位交联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工艺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工艺完全兼容,负极粘结剂的交联在电池正常化成前置于一定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即可实现,后续化成与循环过程和现有工艺完全相同,易于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966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187549.2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固态电解质膜可以利用其中的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层提高对正极的稳定性,应用于使用高电压正极材料的锂金属电池中可以提高锂金属电池的性能。同时,所述固态电解质膜的厚度与作为基材的多孔膜的厚度相当,而且由于有多孔膜作为支撑,本发明的固态电解质膜具有很好的强度,能够满足其长期使用的目的。利用上述固态电解质膜组装电池后,所述非对称性能够同时满足正负极需求,能够显著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270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1910190086.1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50/449 , H01M50/4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原位转移形成负极保护层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将负极保护层的初始原料作为涂层涂覆在隔膜上,在电池组装后,隔膜上的涂层通过反应转移至锂离子电池负极表面,形成保护层。所述初始原料在隔膜上形成涂层,其制备过程简单,制备条件宽松。所述反应发生在电池内部,通过反应转移到负极表面,无需额外控制水氧条件。所述保护层与负极表面因为反应而形成一个整体,保护层与负极之间的界面阻抗下降,有利于提高对应电池循环寿命。所述保护层在负极表面可以有效影响循环过程中锂沉积行为,有利于提高对应负极的稳定性及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6338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710386080.2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空气电池的可凝胶化体系及其制备得到的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体系中包括以下组分:(a)锂盐,(b)醚类化合物和(c)用于锂空气电池的电解液或其溶剂;通过调节所述体系中锂盐、醚类化合物和用于锂空气电池的电解液或其溶剂的组分含量和种类,可以制备得到强度可调、形成时间可调、转变温度可调,同时也具有可逆性的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周期短、产物收率高、制备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所述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可应用于锂空气电池等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933286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10386736.0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凝胶化体系及其制备得到的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体系中包括以下组分:锂盐和醚类化合物,所述醚类化合物选自环状醚类化合物;通过调节所述体系中锂盐和环状醚类化合物的组分含量和种类,可以制备得到强度可调、形成时间可调、转变温度可调,同时也具有可逆性的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周期短、产物收率高、制备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所述凝胶可应用于锂系电池等领域中,所述固态电解质可应用于锂系电池等领域中,例如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87045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93604.6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1397 , H01M10/052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2 , H01M4/1397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硫正极的酸性粘结剂、锂硫电池及含硫正极、锂硫电池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酸性粘结剂为酸性高分子聚合物。本发明能够提高锂硫电池中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充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0638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1811269909.1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交联剂的可凝胶化体系及其制备得到的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体系中包括以下组分:(a)锂盐,(b)醚类化合物和(c)交联剂,所述(b)醚类化合物选自环状醚类化合物或直链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调节所述体系中锂盐、醚类化合物和交联剂的组分含量和种类,可以制备得到强度可调、形成时间可调的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周期短、产物收率高、制备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所述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可应用于锂系电池、建筑材料等领域中,所述固态电解质可以应用于锂系电池等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93328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710386738.X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可凝胶化体系及其制备得到的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体系中包括以下组分:(a)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锂盐,(b)醚类化合物和(c)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或其溶剂,所述醚类化合物选自环状醚类化合物;通过调节所述体系中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锂盐、环状醚类化合物和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或其溶剂的组分含量和种类,可以制备得到强度可调、形成时间可调、转变温度可调,同时也具有可逆性的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周期短、产物收率高、制备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所述凝胶和/或固态电解质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等领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