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2312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28651.7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北京怀柔实验室
IPC: C08F255/02 , H01B3/44 , H01B3/18 , H01B19/00 , H01B7/02 , H01B7/14 , H01B7/18 , H01B9/00 , C08F216/14 , C08F210/14 , C08L5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缆,该绝缘料包括聚乙烯、第一交联剂、第二交联剂和抗氧剂;第一交联剂包括如下结构式R1‑O‑O‑R2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1和R2中的至少一者选自式b、式c、式e、式f、式j、式k、式l、式m以及式o中任意一种所示基团,各式中,m1、m2、m4、m5、m9、m10、m11和m12各自独立地为1~10的整数,*代表键合位置。第二交联剂至少包括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本申请的绝缘料可以有效减少在交联过程中副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提升电缆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44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07227.4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北京怀柔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绝缘料、制备方法、应用和电缆,绝缘料包括第一树脂、第二树脂、抗氧剂、交联剂和交联助剂;第一树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重均分子量为120000Da‑180000Da,分子量分布指数为4.5‑5.5;第二树脂包括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50000Da‑350000Da,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5.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00Da‑2400000Da,分子量分布指数为6.0‑8.0。该绝缘料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和电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1384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62777.6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怀柔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材料组合物、高压电缆、制备方法和应用。提供的绝缘材料包含聚乙烯、过氧化物交联剂和抗氧化剂;其中,过氧化物交联剂不包含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物交联剂满足如下特征中的一项或两项:(i)过氧化物交联剂含有反应性官能团,反应性官能团选自烯基、炔基和叠氮基中的至少一种;(ii)过氧化物交联剂含有过氧化碳酰基和过氧化碳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种;当过氧化物交联剂含有过氧化碳酰基时,过氧化物交联剂是非芳香性化合物。提供的绝缘材料组合物中含有采用特定结构的过氧化物交联剂,提高了交联效率,显著提升了长时挤出稳定性,且在长时挤出过程中,挤出压力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1326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89848.2
申请日:2024-11-08
IPC: H01B3/44 , C08L23/06 , C08K5/375 , C08K5/372 , C08K5/14 , C08K5/06 , C08K5/01 , C08K5/5419 , H01B19/00 , H01B13/14 , H01B7/02 , H01B7/14 , H01B7/29 , H01B7/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大长度挤出的电缆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电缆,用于大长度挤出的电缆绝缘料包括聚乙烯、抗氧剂、交联剂和交联助剂。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大长度挤出的电缆绝缘料,从配方阶段对绝缘料进行共混改性,通过调控聚乙烯的性质以及采用特定的抗氧剂和交联剂配合使用,制备得到的绝缘料进行大长度挤出时,压力波动小,稳定性好,出料顺利,从而提高了绝缘料大长度挤出时的稳定性。此外,该电缆绝缘料质量优异,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抗焦烧特性、电气绝缘性能以及抗老化性能,对于提升电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3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28651.7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北京怀柔实验室
IPC: C08F255/02 , H01B3/44 , H01B3/18 , H01B19/00 , H01B7/02 , H01B7/14 , H01B7/18 , H01B9/00 , C08F216/14 , C08F210/14 , C08L5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缆,该绝缘料包括聚乙烯、第一交联剂、第二交联剂和抗氧剂;第一交联剂包括如下结构式R1‑O‑O‑R2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1和R2中的至少一者选自式b、式c、式e、式f、式j、式k、式l、式m以及式o中任意一种所示基团,各式中,m1、m2、m4、m5、m9、m10、m11和m12各自独立地为1~10的整数,*代表键合位置。第二交联剂至少包括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本申请的绝缘料可以有效减少在交联过程中副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提升电缆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3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07575.1
申请日:2025-01-23
IPC: C08F255/02 , C08F212/34 , C08F212/14 , C08F226/06 , H01B3/4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绝缘料、制备方法、应用和电缆,绝缘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乙烯、反应型抗氧剂、引发剂、交联剂和助交联剂;反应型抗氧剂包含受阻酚基团以及烯丙基、丙烯酸基团、丙烯酸酯基团、羧酸基团、酸酐基团和酸酐衍生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聚乙烯中含有的粒径在50μm‑70μm之间的杂质颗粒的数量<3。反应型抗氧剂可通过熔融接枝到聚乙烯分子链上,接枝的反应型抗氧剂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迁出,显示出优异的长期热氧化稳定性和空间电荷抑制能力,从而提升绝缘料的电气性能和耐热氧老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09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428433.7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北京怀柔实验室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焦烧测试装置及焦烧测试方法,涉及高分子加工技术领域。所述焦烧测试装置包括:挤出模块和焦烧模块。挤出模块上设有进料口。挤出模块的一端设有挤出口。焦烧模块包括焦烧模具。焦烧模具的进口端与挤出口相连接。焦烧模具的出口端与出料口相连接。挤出模块用于熔融待测物料,并将熔融后的待测物料挤出至焦烧模具。焦烧模具用于控制待测物料发生交联固化反应。本公开可以准确评估待测物料的焦烧性能以及焦烧对温度的敏感性,进而准确评估待测物料的长时挤出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1384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49200.1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北京怀柔实验室
IPC: C08L23/06 , C08L51/06 , C08J3/22 , C08F255/02 , C08F216/16 , C08F212/14 , C08F220/28 , H01B3/4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乙烯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高压直流电缆。本申请提供的聚乙烯绝缘料包括以下制备原料:聚乙烯基体70份~100份、接枝母料0.1份~30份、交联剂1份~2份,以及氧化抑制剂;接枝母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乙烯树脂、接枝单体和抗氧剂,所述接枝单体包括具有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提供的聚乙烯绝缘料兼具较高的击穿强度和较低的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44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07227.4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北京怀柔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绝缘料、制备方法、应用和电缆,绝缘料包括第一树脂、第二树脂、抗氧剂、交联剂和交联助剂;第一树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重均分子量为120000Da‑180000Da,分子量分布指数为4.5‑5.5;第二树脂包括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50000Da‑350000Da,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5.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00Da‑2400000Da,分子量分布指数为6.0‑8.0。该绝缘料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和电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196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81787.5
申请日:2024-11-0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耐黄变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电缆,耐黄变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包括聚乙烯、主抗氧剂、碳自由基捕捉剂、交联剂、润滑剂以及可选的辅助抗氧剂;主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辅助抗氧剂包括硫代酯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碳自由基捕捉剂包括受阻胺类、羟胺类、双酚单丙烯酸酯类、苯并呋喃酮类和邻位烯丙基取代酚类中的一种或多种;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和碳自由基捕捉剂的质量比为(0.1‑1.5):(0‑1):(0.1‑0.5)。主抗氧剂或主抗氧剂与辅助抗氧剂组成的抗氧剂体系,能够抑制聚乙烯在加工过程中的热氧化降解;在碳自由基捕捉剂的作用下,可减少生色物质的产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