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94238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612470.8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 Y02W30/43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华北落叶松容器苗育苗所需基质,属于林木容器苗的育苗技术。其优点和特色在于,以规范化试验方法确定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最佳基质配比方案,蘑菇渣堆肥制作和缓释肥施肥量。缓释肥施肥量为100mg氮·株-1,缓释期5~6个月。复合基质中各添加材料的体积比例为蘑菇渣堆肥20%,草炭55%,珍珠岩25%。此发明蘑菇渣堆肥成功替代了20%的草炭,且苗木体内养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一方面减轻了对草炭的依赖,减少草炭的使用量,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保证对苗木各形态指标无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增加苗木体内养分积累,为造林打下坚实基础。蘑菇渣堆肥以及复合基质配比过程操作简单,易被苗圃工作者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03283476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76094.0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缓释肥育苗方法,属于林木容器苗的施肥技术。目前我国林业容器苗培育多采用随水施肥,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水资源,同时未经苗木利用的养分随排出的水分流失,易造成环境污染。采用本发明将缓释肥一次拌入基质中,混合均匀装入容器,从华北落叶松发芽开始进行底部渗灌培育,其中缓释肥NPK的比例为13∶13∶13,合计施氮量为100mg/株。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苗高达13.0cm,地径2.7mm,与国家行业标准“容器育苗技术”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相比,分别增加30.3%、33%,合格苗所占比例达95%,高于该国标规定的90%的要求。采用本发明培育容器苗,可达到节肥、环保和省工的综合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14934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0777.2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研究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新方法,属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技术。传统研究大多以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因凋落物性质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可比性差。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以往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测定误差大利缺乏统一标准的研究材料,从而造成研究结果的局域性等问题。其特点是在不同试验区采用同一树种木材制作成规格为2.5cm×2.5cm×15cm的标准小木条,用“U”型钉固定小木条于土壤表层,用“T”型打孔器挖出方形孔,将小木条插入其中,是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森林有机质分解的一种方法。本发明在森林有机质分解研究中统一了研究材料,减少了误差,使不同结果间具有可比性,且简单易行,能广泛应用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075721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612701.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9/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松容器苗节水节肥培育方法,属林木容器苗的育苗技术。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油松一年生容器苗水肥需求规律,用规范化试验方法设置同等缓释肥施肥水平,施肥量为100mg/N·株-1,并设置不同灌水方式与参数,确定速生期灌水参数75%,硬化期灌水参数55%,能够精确控制基质内水分含量,避免水分供应过多、过亏现象。本发明方法能使油松容器苗培育耗水量减小70.16%,肥料淋溶量减小50.86%,肥料利用率提高37.77%;苗高、地径、生物量等苗木规格无负面影响,甚至降低高径比,提高根茎比,利于油松壮苗培育;对氮、磷、钾浓度及含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该方法所用工具为电子称,操作简单,易被苗圃工作者掌握。此外,减少水肥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3149343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060777.2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研究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新方法,属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技术。传统研究大多以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因凋落物性质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可比性差。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以往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测定误差大利缺乏统一标准的研究材料,从而造成研究结果的局域性等问题。其特点是在不同试验区采用同一树种木材制作成规格为2.5cm×2.5cm×15cm的标准小木条,用“U”形钉固定小木条于土壤表层,用“T”形打孔器挖出方形孔,将小木条插入其中,是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森林有机质分解的一种方法。本发明专利在森林有机质分解研究中统一了研究材料,减少了误差,使不同结果间具有可比性,且简单易行,能广泛应用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617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76016.0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06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大型真菌生物量的简易调查方法,属于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技术。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以往大型真菌生物量测定难、误差大和大型真菌资源受到破坏等的问题,其特点在于不需采集子实体,是利用大型真菌高度和菌盖面积估测大型真菌生物量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某一大型真菌高度(H)和菌盖直径(D),即可通过公式log10B=-1.753+0.835log10S+0.16log10H(R2=0.724,F=768.466,p<0.001)估测其生物量,其中节省人力物力;进一步可将大型真菌分为菌根菌和腐生菌,通过公式log10B=-1.035+0.426log10S+0.606log10H(R2=0.840,F=168.080,p<0.001)和log10B=-1.679+0.665log10S+0.318log10H(R2=0.785,F=423.269,p<0.001),估算各类真菌生物量,提高估算精度。本发明简单易行,估测精确度高,保护大型真菌资源,能够应用于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研究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