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8589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97482.0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 G01N33/00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森林生态系统蒸散量拆分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对森林生态系统蒸散量进行拆分,时间分辨率高,可具体精确到日尺度上。该方法包括:S1、计算基于同位素非稳定状态下森林生态系统蒸散水汽氧同位素组成、土壤蒸发水汽氧同位素组成和植被蒸腾水汽氧同位素组成;S2、根据所述森林生态系统蒸散水汽氧同位素组成、土壤蒸发水汽氧同位素组成和植被蒸腾水汽氧同位素组成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蒸腾量占总的蒸散量的比例、土壤蒸发量占总的蒸散量的比例进行拆分。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53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42123.2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树木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样品采集与处理,具体为树芯样品采集,样品处理,烘干,粉碎,煅烧和碳同位素分析;步骤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以多年生长的树木为样本,通过同位素碳分析,结合光合能力和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率的数学关系,精确确定不同年份树木的水分利用率,可以在1~100年时间尺度上获得水分利用率变化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0597405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86442.6
申请日:2016-05-0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9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同位素测定的树木对各土壤层水分利用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步骤:S1同位素样品采集,S2同位素样品的测定,S3树木对水源水分利用率的确定,S4树干液流测定,S5单株树木液流通量计算和S6树木对水源水分利用量的确定。本发明提出的测定方法,从树木吸水、耗水的角度出发,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确定树木水分来源及水源贡献比例,然后结合树干液流计测算单株树木耗水量,提供一种树木对各土壤层水分利用量的测定方法,基于对水源的合理划分,采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求得最适宜解,获得较为准确的测定结果,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方式、后期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4634942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017067.0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生态过滤带的植被密度的不同,在生态过滤带选取若干个样地,样地的植被密度呈梯度变化;在每块样地内布设若干取样点;检测每块样地内各个取样点处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根据每块样地内各个取样点处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计算各个样地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根据各个样地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各个样地对应的生态过滤带的植被密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防护密度与水质的关系模型,根据防护密度与水质的关系模型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本发明能够合理的且定量的确定最优的生态过滤带防护密度,更好地实现水质净化,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18406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43964.5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截留能力的油松林动态密度调控方法,包括获取待调控油松林的优势树高平均值、基准年龄、实际林龄、林分密度、用户输入的可修改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和森林最大截留能力之间的转化系数;根据优势树高平均值、基准年龄、实际林龄、林分密度、用户输入的可修改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和森林最大截留能力之间的转化系数通过预知模型计算与实际林分密度及可修改林分密度分别对应的森林截留能力;按照森林截留能力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林分密度对油松林进行密度调控。本发明根据森林截留能力获取最优的林分密度,并以该最优林分密度对油松林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实现调控后的油松林可以达到最佳水源涵养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092795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7708.7
申请日:2015-08-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侵蚀和森林水文学技术领域,公开了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包括:隔离边墙、集水槽、挡墙及收集装置;所述隔离边墙设置于坡面的基岩面上,所述集水槽对应于所述隔离边墙设置,所述挡墙内分别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所述表层导流管对应于所述集水槽设置,所述壤中导流管与所述收集装置连通,所述表层导流管通过堰箱与所述收集装置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装置中挡墙内设置有表层导流管及壤中导流管,堰箱能够实现地表径流信息的便捷采集,便于操作、实施,计量精确,并能实现连续监测,能够有效克服当前地表径流计量工作中的难题,实现对坡面水量过程全面的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649414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17656.9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宽度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生态过滤带上选取若干块样地,在每块样地的宽度方向上选取若干个取样点;在来水条件下,在各个取样点处进行水样采集,检测各个取样点的营养物质综合去除率;获取各个取样点到所述生态过滤带上缘的距离,得到各个取样点的生态过滤带宽度,根据各个取样点的生态过滤带宽度与该宽度对应的取样点的营养物质综合去除率建立防护宽度模型;根据所述防护宽度模型确定生态过滤带防护宽度。本发明在生态过滤带达到最佳净化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合理的且定量的确定最优的生态过滤带防护宽度,更好地实现水质净化,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104128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510520619.X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滴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盆栽植物的自动滴灌浇水设备,其包括贮水箱、固定支架、控制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滴灌装置,所述贮水箱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贮水箱下方的固定支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贮水箱通过主水管相连,所述主水管经过所述控制器后分为若干分支水管,所述分支水管的出水端封堵,其管壁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多个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用于测定土壤含水量;所述滴灌装置呈环状,所述分支水管嵌于所述滴灌装置的环状表面内部,所述滴灌装置的环状表面设有若干滴灌出水孔。本发明能够根据盆栽植物种类所需的土壤含水量范围进行目标滴灌浇水,而且浇水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518189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18863.2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确定方法、处理器及确定系统,所述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安装在目标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采集的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获取安装在目标区域土壤内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检测器采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根据所述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以及所述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二氧化碳浓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函数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本发明通过预先建立二氧化碳浓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函数关系,可以定量植物达到最优水分利用效率下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最优区间,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植物与大气间水、碳耦合理论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4591393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17072.1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 C02F21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生态过滤带设置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测定不同植被对营养物质的去除率;根据不同植被对营养物质的去除率,选择出去除率最高的植被作为最佳植被;分别建立最佳植被在待设置的过滤带区的防护密度、防护坡度以及防护宽度与所述待设置的过滤带区的水体中各种营养物质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所述最佳植被在待设置的过滤带区的防护密度、防护坡度以及防护宽度与所述待设置的过滤带区的水体中各种营养物质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出最优的生态过滤带设置范围;利用所述最佳植被在所述最优的生态过滤带设置范围内进行过滤带设置。本发明能够实现水质净化,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