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74898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210130548.9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水循环的河流反应器及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方法,所述动态水循环的河流反应器包括水箱、水槽、增压泵、三角堰和管路,所述水箱包括上游水箱和下游水箱,所述水槽为中游反应水槽,下游水箱内部配置有一定浓度的污水,经增压泵和PVC管引至上游水箱,通过控制阀门控制水流大小,调节三角堰和上游水箱的液位计的读数稳定,污水流经水槽中部植物网格和水槽下游水坝模型,过三角堰后重新流到下游水箱,开始新的水循环过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水循环的河流反应器模型,以该模型为载体从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跌水曝气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水工建筑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等方面详细研究河流生态系统对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39022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18221.3
申请日:2008-08-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C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灾害及危险区制图方法,首先将外业工作图按规定内容与图例转绘到1∶10000左右的地形图上,形成山地灾害调查百米桩图,百米桩可以沿需调查的坡面或沟道设置;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将外业用危险区图按规定内容与图例转绘到1∶2500左右的地形图上,形成山地灾害危险区图;之后将山地灾害调查百米桩图和山地灾害危险区图的有关信息按规定内容与图例转绘到1∶25000左右的地形图上,并进行山地灾害编号,形成山地灾害类型及危险区分布图。制图方法简单,能简单、准确地反应山地灾害危险区的分布,为人们进行山洪泥石流灾害等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267703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53299.X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地表覆盖物水土流失量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设径流小区;S2、在所述径流小区均匀覆盖地表覆盖物;S3、记录所述径流小区的产流时间,收集径流泥沙样本;S4、将径流泥沙样本过滤,称量并记录过滤后的径流泥沙样本的重量,风干后称量并记录降雨过程中的产沙量,计算降雨过程的径流量。本发明通过搭建坡面径流小区,在径流小区均匀铺设质量(或厚度)相同但类型不同的地表覆盖物或者质量(或厚度)不同但类型相同的地表覆盖物,对地表覆盖物的类型以及地表覆盖物的厚度在减少水土流失量方面进行量化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16305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51344.0
申请日:2013-02-1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包括步骤:1)用采样装置在土壤采样地点采样,将土壤样品密封;2)采样装置和土壤样品一同浸入水中12小时,然后置于粗砂中12小时;3)土壤样品上方保持固定高度的液面注水,记录土壤样品下方水流出的时间、速度和水量,直至水流出的速度为恒定值;4)计算土壤样品的大孔隙结构参数,并与水分下渗率进行关系拟合。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装置简单,保持定水头,且可人为控制水头高度,分层取土样,环刀保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计算得到分层土壤大孔隙半径及密度,并进行关系式拟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07625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583893.8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株小乔木冠层截留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小乔木冠层的厚度,并按照该厚度将所述冠层分为多层;S2、测量小乔木冠层的相关结构参数,将栽有小乔木的花盆置于开启的台秤上,并在所述台秤和花盆的周围设置防雨罩;S3、开始降雨,按预设时间间隔记录台秤读数;S4、停止降雨,并测量所述冠层的枝叶湿润度;当降雨后的所述冠层枝叶湿润度和降雨前的冠层枝叶湿润度相同时,剪掉所述冠层的最底层,并返回步骤S2继续执行;S5、根据记录的台秤读数,计算所述小乔木冠层每层的截留量;本发明能准确、直接、动态地研究不同冠型结构和冠层分层的水分截持量和传输规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单株小乔木冠层截留测量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018795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85885.7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W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枯落物截持降雨的测定装置,具体包括:枯落物承接网、漏斗、导流管、集流筒、第一称量装置和第二称量装置,所述枯落物承接网完整搭于所述漏斗的上口上,且所述枯落物承接网的直径等于所述漏斗的上口直径,所述漏斗的下口与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接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集流筒中,所述漏斗通过支撑装置放置在所述第一称量装置上,所述集流筒放置在所述第二称量装置上,保证枯落物层原状结构不被破坏,同时保证雨滴落在枯落物上的终速与现实情形相符,使得测得的截留量更加精确,还能进行连续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076251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210585895.0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枯落物截留降雨后层内水分垂直下渗量及水平迁移量的分离测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钢环、圆桶、漏斗、集流筒以及电子天枰,其中:钢环嵌套在圆桶中,且底部铺设有尼龙网,用于盛装枯落物;漏斗位于圆桶内部,且位于钢环下方,并通过圆管与集流筒相连,用于将枯落物层垂直下渗的水分传送到集流筒中;集流筒位于圆桶外部,用于接收漏斗传送过来的水分;电子天枰分别位于圆桶及集流筒的下方,用于测定枯落物层水分的水平迁移量及垂直下渗量。本发明提出的装置能够在天然降雨或人工降雨条件下,对枯落物层水分垂直下渗量和水平迁移量进行分离测定,从而对枯落物层水分运动方式进行量化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387309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141629.9
申请日:2012-05-0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河流生态系统控制水体污染的方法,采用生物膜法和物理吸附法相结合的组合方法的方法对水体污染进行控制,所述组合方法通过同一个装置实现。所述用于该方法的装置由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装置和物理吸附处理装置组合而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挂膜成功的陶粒装入网袋制成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装置,其能够在气候较为温暖的季节起到良好的净化水体的作用;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使用其中的物理吸附处理装置来吸附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及磷将能有效的控制水体污染,可适用于全年自然条件下使用,而且原料易得,不产生二次污染,成本更为经济,更便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374898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30548.9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水循环的河流反应器及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方法,所述动态水循环的河流反应器包括水箱、水槽、增压泵、三角堰和管路,所述水箱包括上游水箱和下游水箱,所述水槽为中游反应水槽,下游水箱内部配置有一定浓度的污水,经增压泵和PVC管引致上游水箱,通过控制水流控制阀门大小,调节三角堰和上游水箱的液位计的读数稳定,污水流经水槽中部植物网格和水槽下游水坝模型,过三角堰后重新流到下游水箱,开始新的水循环过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水循环的河流反应器模型,以该模型为载体从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跌水曝气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水工建筑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等方面详细研究河流生态系统对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7625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585895.0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枯落物截留降雨后层内水分垂直下渗量及水平迁移量的分离测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钢环、圆桶、漏斗、集流筒以及电子天枰,其中:钢环嵌套在圆桶中,且底部铺设有尼龙网,用于盛装枯落物;漏斗位于圆桶内部,且位于钢环下方,并通过圆管与集流筒相连,用于将枯落物层垂直下渗的水分传送到集流筒中;集流筒位于圆桶外部,用于接收漏斗传送过来的水分;电子天枰分别位于圆桶及集流筒的下方,用于测定枯落物层水分的水平迁移量及垂直下渗量。本发明提出的装置能够在天然降雨或人工降雨条件下,对枯落物层水分垂直下渗量和水平迁移量进行分离测定,从而对枯落物层水分运动方式进行量化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