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控制变异的模糊测试覆盖率改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9373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31793.9

    申请日:2017-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高模糊测试覆盖率的测试用例控制变异生成方法,属于信息安全的漏洞挖掘领域。本发明针对目前优化模糊测试覆盖率方法时间代价高、测试范围不完整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控制变异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本方法利用插桩技术对测试用例生成过程进行反馈,结合随机变异和控制变异方式优化测试用例生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优化的模糊测试方法,方法使代码覆盖率提高了35%~47%,相同代码覆盖率下所需测试用例数减少了48%以上。方法不但提高了测试用例覆盖率和减小了测试用例冗余,而且具有时间代价低、测试范围完整和测试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的特点。

    多层级Android系统恶意行为监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9354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66578.5

    申请日:2017-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Android系统恶意行为监控,属于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Android系统的Java层、Native层、Kernel层实施系统函数调用监控,在阻止恶意行为的同时对用户进行告警并记录日志,并输出各层的恶意行为列表1、2、3,最后通过相邻视图间的两两对比分析出隐藏行为(Java层隐藏行为和Native层隐藏行为),输出隐藏行为列表。其中在Java层和Native层采用进程注入技术,在Kernel层采用LKM技术。

    使用控制变异的模糊测试覆盖率改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93731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0331793.9

    申请日:2017-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高模糊测试覆盖率的测试用例控制变异生成方法,属于信息安全的漏洞挖掘领域。本发明针对目前优化模糊测试覆盖率方法时间代价高、测试范围不完整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控制变异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本方法利用插桩技术对测试用例生成过程进行反馈,结合随机变异和控制变异方式优化测试用例生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优化的模糊测试方法,方法使代码覆盖率提高了35%~47%,相同代码覆盖率下所需测试用例数减少了48%以上。方法不但提高了测试用例覆盖率和减小了测试用例冗余,而且具有时间代价低、测试范围完整和测试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