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09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20676.0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容量长寿命BCC型高熵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组成通式为TixNbyCrzMor,式中x,y,z,r为原子比,且0.30≤x≤0.35、0.05≤y≤0.10、0.35≤z≤0.50、0.10≤r≤0.15;上述高熵储氢合金主要是依次经过配料、熔炼、高温固溶和气淬处理得到,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过程易于控制,所制材料结构稳定,合金成分均匀,晶粒尺寸均一,具有优良的吸/放氢容量、吸放氢动力和循环寿命,最大吸氢容量高达3.6wt.%,最大可逆放氢容量达到2.51wt.%,吸放氢循环1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大于90%。
-
公开(公告)号:CN11881404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00719.7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高熵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组成为TixCry MozMr,式中x,y,z,r为原子比,且0.35≤x≤0.55、0.35≤y≤0.55、0.02≤z≤0.15、0.02≤r≤0.15,所述M为Mn或Fe元素;上述高熵合金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依次经过配料、熔炼、热处理和水淬处理制备得到,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过程易于控制,所制备的合金结构稳定,合金成分及晶粒尺寸均一,具有优良的吸/放氢容量和适宜实际应用的放氢平台,最大吸氢容量高达3.44wt.%,最大放氢容量高达2.37wt.%,放氢平台均高于0.2MPa。
-
公开(公告)号:CN1194108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89759.8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BCC结构的轻质多主元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Ti、Cr、Mo、Al金属元素,对上述元素的金属单质进行配比后,通过两阶段的电弧熔炼得到铸态合金,再将铸态合金放入抽真空并通入高纯氩气的耐高温玻璃容器内并进行密封处理,之后进行分段升温保温热处理,且在达到保温时长后立即进行气淬降温处理,从而得到化学组成通式为TixCryMozAlr,且0.35≤x≤0.4、0.35≤y≤0.5、0.05≤z≤0.15、0.03≤r≤0.15的储氢合金。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过程易于控制,所制材料合金成分均匀,晶粒尺寸均一,质量储氢分数高,具有优良的质量和体积储氢密度、吸放氢动力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6944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36725.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BCC高熵储氢合金放氢热力学的判据方法,包括:步骤1:在给定的高熵储氢合金体系中,通过相图热力学计算获得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相成分;步骤2: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合金物相成分,在单相BCC温度区间内对给定的初始合金进行高温水淬热处理,后通过物相结构表征手段,表征确定合金体系全部为单相BCC结构;步骤3:分别计算合金的平均价电子浓度和修正模量‑体积比;步骤4:基于平均价电子浓度和修正模量‑体积比,定义高熵合金放氢热力学判据函数,并通过判据函数判定合金的放氢热力学。本发明方法能够快速建立起合金成分与放氢热力学的放氢温度或吸放氢平衡压力的有效关联,有效指导BCC高熵储氢合金改性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1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752375.3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容量强动力体心立方结构Ti‑Cr‑Mo‑Ni储氢合金材料,其化学组成通式为TixCryMozNir,式中x,y,z,r为原子比,且0.35≤x≤0.4、0.35≤y≤0.5、0.10≤z≤0.15、0.01≤r≤0.10;上述储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依次经过配料、熔炼、热处理和气淬处理。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过程易于控制,所制材料结构稳定,合金成分均匀,晶粒尺寸均一,具有优良的可逆储氢密度、吸放氢动力,在313K下其可逆储氢量为2.1wt.%,达到放氢平衡的时间约为1分钟。
-
公开(公告)号:CN11391290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58073.X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硼与氧化锌纳米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氮化硼与氧化锌的纳米复合阻燃剂,是由氮化硼与氧化锌以机械化学法制备而成;在氮化硼与氧化锌混合机械化学改性的过程中,氧化锌颗粒与被剥离的氮化硼片层在发生物理吸附的同时发生机械化学反应,形成了稳定的氮化硼‑氧化锌纳米复合颗粒,避免氮化硼片层重新堆叠和氧化锌颗粒团聚,为纳米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进一步应用以及聚合物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8950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879986.8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8K9/10 , C08K3/22 , C08K5/5313 , C08K5/3492 , C08L2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氧化铝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阻燃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水溶液反应,将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和三聚氰胺氰尿酸(MCA)逐层包覆在氢氧化铝表面。燃烧过程中氢氧化铝和二乙基次膦酸铝生成磷酸铝增强炭层,三聚氰胺氰尿酸分解吸热并产生惰性气体抑制气相燃烧,使聚合物燃烧时在气相和凝聚相同时发挥效果,大幅提升材料阻燃性能。同时,最外层的三聚氰胺氰尿酸富含大量氨基、羟基可与聚合物形成氢键,增强了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该阻燃剂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到目前为止,仍未有文献报道过氢氧化铝核壳结构阻燃剂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912907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1158073.X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硼与氧化锌纳米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氮化硼与氧化锌的纳米复合阻燃剂,是由氮化硼与氧化锌以机械化学法制备而成;在氮化硼与氧化锌混合机械化学改性的过程中,氧化锌颗粒与被剥离的氮化硼片层在发生物理吸附的同时发生机械化学反应,形成了稳定的氮化硼‑氧化锌纳米复合颗粒,避免氮化硼片层重新堆叠和氧化锌颗粒团聚,为纳米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进一步应用以及聚合物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63725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775132.1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镁/锌/硼/氮协同的EVA纳米阻燃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和阻燃领域。本发明将纳米六方氮化硼和纳米氧化锌应用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等级更高,氧指数明显提升,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烟释放速率均有明显降低,说明纳米六方氮化硼和纳米氧化锌与氢氧化镁能够产生高效的协同阻燃作用,且将纳米六方氮化硼和纳米氧化锌复配后阻燃性能更好,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凝聚相成炭行为,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87906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70151.6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8L77/02 , C08K3/32 , C08K5/54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磷/氮/硅协同阻燃和有机无机杂化的阻燃聚酰胺6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阻燃剂的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将六‑(仲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希夫碱‑苯氧基‑环三磷腈SSPCP单独添加到聚酰胺6(PA6),以及与次磷酸盐类阻燃剂复配添加到聚酰胺6中制备了一系列阻燃复合材料,均起到了良好的阻燃效果。SSPCP的加入不仅大大改善了传统次磷酸盐类阻燃剂与PA6的相容性,还改善了次磷酸盐颗粒与PA6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使得复合阻燃体系能够更好的发挥阻燃效果,机械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解决了传统阻燃剂与基体相容性较差,大量添加导致复合材料机械性能降低的问题。本发明中的加工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易于控制,适合推广工业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