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8022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113227.7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式液压缓冲器设计方法及设计装置,解决现有缓冲器阻尼孔设计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根据缓冲器中活塞理想缓冲过程的运动学参数和流体力学参数形成理想缓冲过程的动力学支配方程和液压支配方程;根据动力学支配方程和液压支配方程形成活塞缓冲行程中节流面积与缓冲位移的关联数据;根据活塞缓冲行程设定阻尼孔数量,并根据阻尼孔数量获取活塞缓冲行程内相应数量的高斯积分点;根据高斯积分点的位置和权重设置阻尼孔间的节流特征,根据关联数据设置阻尼孔内的节流特征。基于高斯积分点的快速设计方法,可实现快速工程化设计,减少对专业设计软件的依赖。以较少数量的阻尼孔获得较好的缓冲效果,便于工程实践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062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5893.6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F41F3/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箭发射支撑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支撑环和发射台,支撑环包括同轴布置的上圆板、下圆板和环筒,环筒上设有线缆穿孔,环筒的内侧安装有脱拔装置和起飞触点支架,脱拔装置的安装位置靠近线缆穿孔开设位置,起飞触点支架可升降的与火箭尾端的起飞触点相抵,上圆板上设有与火箭尾部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以及限制火箭滚转的限滚转销轴,下圆板通过若干支腿与发射台连接,发射台的中央设有与环筒的中心孔对应的发射台通孔。本发明实现了大吨位火箭在海态环境下的运输、起竖、发射,提高了火箭的稳定性和精度、耐用性和可靠性,为火箭的成功发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4289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10129.1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F41F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固体火箭垂直热发射的发射平台,其包括停放支撑架、起竖托架和发射台,起竖托架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射台,起竖托架的尾端铰接在停放支撑架上,起竖托架和停放支撑架之间铰接有起竖油缸,起竖托架的筒腔内安装有火箭,火箭和起竖托架的筒腔之间设有多道适配器组,起竖托架的筒腔内设有与适配器相对应的轨道,停放支撑架的尾端处设有发射承载台,发射承载台上设有导流器。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大型固体火箭垂直热发射的发射平台,可实现大型固体运载火箭基于海基状态的快速整体起竖、可靠垂直待发和火箭姿态可控地离开发射框架,为固体火箭的海上发射提供重要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36293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910654330.5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DAMS的悬架载荷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双横臂独立悬架中的上横臂、下横臂和弹簧的硬点坐标,在ADAMS中建立双横臂独立悬架刚体模型,根据所述上横臂与车架和轮组的连接方式、下横臂与车架和轮组的连接方式以及弹簧与车架和下横臂的连接方式,在所述双横臂独立悬架刚体模型中建立各个刚性杆之间的约束,在轮胎处加载需要校核的工况载荷值,计算得到各个刚性杆之间约束处的载荷值。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ADAMS的悬架载荷计算方法,其能够计算得到悬架导向机构与车架、轮组接口处的空间载荷,用于悬架导向机构拓扑优化和强度计算,以及车架、轮组与悬架导向机构连接处的强度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00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02294.7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nventor: 闫楷东 , 付曙光 , 段培勇 , 张圣卓 , 谢文建 , 欧阳松 , 郭建伟 , 张云巧 , 于亮 , 刘向阳 , 李一 , 何寥 , 李敏 , 史辉云 , 王乐 , 程斐 , 许路 , 吕明亮 , 路世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回收的高可靠性支撑液压系统及支撑方法,解决现有摆臂不能提供稳定支撑和快速分离收放过程的技术问题。包括:泵源总成,驱动翻转缸和扶稳缸;翻转阀块,在竖直方向上控制翻转缸运动;扶稳阀块,在水平方向上控制扶稳缸运动;充油阀块,对大蓄能器加注,受控形成大蓄能器与扶稳缸反腔间的加注油路;放油阀块,对小蓄能器加注,响应收回指令形成小蓄能器对扶稳缸与翻转缸的回油控制;大蓄能器,充油或向扶稳缸负腔放油;小蓄能器,充油或放油形成指令响应输出。可实现箭体与摆臂可靠支撑,同时在火箭从发出点火指令到实际点火起飞的0.3s之内完成摆臂抱箭机构与火箭的可靠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965479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319448.4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装弹控制装置及装弹控制方法。该装弹控制装置包括:电机组、一个以上的传感器和控制组件;其中,电机组与装弹机构通过传动组件相连接,控制组件与电机组通过信号线相连接,信号线上设置传感器。执行的控制方法包括:上电,进行初始化处理,控制组件的电机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数据;控制组件根据数据判断是否为闭环状态;若为闭环状态,则执行闭环程序调用闭环参数,并判断是否自动装弹模式;若为自动装弹模式,则向电机组发送操作信号,由电机组驱动装弹机构进行自动装弹处理。本发明能够提高装弹的速度和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749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210160321.9
申请日:2012-05-22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伺服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标幺值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标幺值设计方法和矢量控制系统: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各物理量和电机参数进行标幺化处理,通过标幺值使各种容量的电机物理量进行归一化;在电机伺服控制方法中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外环为位置环,其输出作为转速环的指令值;转速环的反馈量为速度传感器的采样值,其输出为电机电磁转矩的指令值;内环是d轴和q轴的两个电流调节器,根据矢量算法得到相应的脉宽调制策略,来控制逆变器发出期望的电压,驱动电机产生相应的电磁转矩,实现对电机转速和位置等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位置控制模式、转速控制模式、转矩控制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228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103167.4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箭支撑托座载荷分配的分析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箭体与承载装置的耦合约束仿真模型;将耦合约束仿真模型中的所有支撑托座单独分离;基于每个支撑托座仿真分析结果获取每个支撑托座自身对应的应力特征点;通过仿真箭体与承载装置起竖瞬间应力测试结果与每个支撑托座自身应力特征点响应之间的线性响应关系,利用反演载荷计算模型得到支撑托座载荷,本发明能够在减少试验的条件下分析出静不定问题下多个支撑托座载荷分配,获取起竖瞬间工况下各支撑托座的载荷,为静不定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节省了试验成本,对支撑托座的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46172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24370.X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B64G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火箭海态热发射的框架式起竖臂,包括起竖框架,起竖框架中设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上支撑座、第二上支撑座、第一下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第一上支撑座、第二上支撑座、第一下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呈弧形并沿起竖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下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之间设有沿起竖框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支撑锁止组件,支撑锁止组件包括弧形托座,弧形托座与起竖框架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液压缸。其具有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支撑稳定、安全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7346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42308.X
申请日:2022-12-03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B64G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发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导轨,所述导轨由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成,本发明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组件、第二导轨组件、第三导轨组件,所述第二导轨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及所述第三导轨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组件的表面为第一承载面、底面为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承载面为弧面,所述第二导轨组件的表面为第二承载面、底面为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承载面为弧面,所述第二承载面与所述第一承载面相对所述第二导轨组件对称。本发明导轨重量轻、强度高、成本低,并且承载功能和抗热烧蚀性能优良,可重复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