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53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77204.3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堰塞湖引流槽中心轴线生成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堰塞湖对应的堰塞体的地形数据,从堰塞体对应的多个栅格单元中确定堰塞体的主水流路径点;其中,栅格单元是对堰塞体对应的区域进行划分得到的;根据堰塞体上多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确定各栅格单元的稳定性指标值;根据堰塞体的主水流路径点,以及各栅格单元的稳定性指标值,在堰塞体对应的地质模型中生成堰塞湖的引流槽中心轴线。由此,可以实现基于堰塞体的主水流路径点和稳定性指标值,自动且高效地生成堰塞湖的引流槽中心轴线,为堰塞湖灾害的应急管理或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60745.6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10 , G06F18/214 , G06N3/0442 , G06N3/084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裂缝预测模型的训练、裂缝预测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样本储罐的几何参数,构建样本储罐的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以得到样本储罐的多个有限元模型;获取样本储罐在第一时刻的第一裂缝数据以及在第一时刻之前样本储罐出现裂缝的初始时刻的第二裂缝数据;根据第一裂缝数据和第二裂缝数据,在多个有限元模型上模拟样本储罐的裂缝扩展过程,以得到第一裂缝数据序列,采用第一裂缝数据序列,对初始的裂缝预测模型进行训练,由此,提高了裂缝预测模型训练的准确性,从而,基于经过训练的裂缝预测模型对储罐的裂缝进行预测,可以准确预测储罐的裂缝扩展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8897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85977.6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公共场所的流行性疾病的监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不同摄像头各自采集的视频数据,并从视频数据中提取关键帧序列;针对每个关键帧序列,对关键帧序列进行个体检测和特征提取,并基于提取的个体特征进行个体关联和跟踪,得到个体的第一轨迹数据;在关键帧序列之间对同一个体的第一轨迹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个体的第二轨迹数据;根据个体的第二轨迹数据,确定不同个体之间的接触信息。由此,本方案实现了高效、自动化的接触个体识别,能够全面地覆盖公共场所内的所有个体,显著提升了接触个体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接触信息进行高风险识别,提高了疾病筛查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05588.3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N3/0442 , G06N3/092 , G06F18/214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LSTM的火线坐标时序数据的火线状态生成方法及装置,涉及林火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对由多个历史林火火线坐标组建的火线坐标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LSTM模型可处理的历史火线坐标时序数据;根据历史火线坐标时序数据的数据特征和历史火线坐标时序数据对应历史火线状态向量,建立初始LSTM模型;以历史火线坐标时序数据为输入,历史火线状态向量为输出,对初始LSTM模型进行训练,以得到火线状态生成模型;将实时火线坐标时序数据输入到火线状态生成模型,得到实时火线状态向量。由此,通过LSTM训练的火线状态生成模型,生成反映火线状态的状态向量,为后续强化学习决策生成提供环境状态,提高林火救援决策生成的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52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03223.2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9 , G06F17/1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点的布局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设定范围内规划布局的N个候选检测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每个候选检测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每两个候选检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候选检测点为节点,并为第一距离满足约束条件的两个节点之间创建边,生成检测点网络图;根据检测点网络图和每个候选检测点的人员信息,获取每个候选检测点的属性值、中心性指数和效用指数;根据每个候选检测点的属性值、中心性指数和效用指数,从N个候选检测点中确定在设定范围内最终布局的目标检测点。本申请通过对检测点网络图和每个候选检测点的人员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检测点的布局进行优化完善,可以使检测点的布局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