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掺杂增韧铝基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6199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695576.X

    申请日:2020-0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领域,公开了一种氧掺杂增韧铝基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金属原料按设计比例混合,加热熔化得到合金熔体;S2保温合金熔体,同时向合金熔体中吹入氧气,控制熔体内氧原子百分比达到预先设定值,所述预先设定值为0.01%-1.0%;S3合金熔体冷却,完成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制备的氧掺杂增韧铝基非晶复合材料,具有弥散状的氧化物,提高了其周围非晶基底中金属原子的自由体积,使得在变形过程中有利于局部剪切区域形成,减轻了剪切转变局域化,在不明显降低强度的条件下,实现了材料塑性的提高。

    一种提高界面结合强度的表面涂层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73057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08339.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界面结合强度的表面涂层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属于增材制造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待加工基体的表面构筑微织构;在具有微织构的待加工基体表面沉积涂层同时使用离子束轰击正在沉积生长的涂层,以此提高基体与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本发明提出使用离子束轰击正在沉积生长的涂层,能够促使涂层中的原子更紧密地排列,从而增加涂层的致密性,同时离子束轰击能够对涂层产生活化效应,从而有效提高涂层与基体表面之间的附着性,以防止其剥离或剥落,进而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并且在离子束的辐照下涂层沉积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基体产生热应力或变形。

    一种基于仿生结构的智能散热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99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197284.3

    申请日:2023-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生结构的智能散热皮肤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散热领域,该智能散热皮肤包括ZrO2陶瓷阵列、底板以及若干散热绒毛和限位环,其中:ZrO2陶瓷阵列固定在底板上;各个散热绒毛分别固定在ZrO2陶瓷阵列的上表面;各个限位环套在散热绒毛的外侧并固定在底板上。本发明借助ZrO2陶瓷阵列随着温度的变化进行体积收缩或膨胀时,能够驱动散热绒毛如同人体的汗毛一样呈一定角度“站立”或“躺下”,以此调控气流与智能散热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通过改变散热速度实现智能散热,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温度调控系统,能够实现温度自适应智能调控,并能够实现长期使用并在多次循环中保持性能稳定。

    一种低电导率非晶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024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97278.8

    申请日:2023-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电导率非晶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非晶合金粉末置于氧化性气氛下进行预氧化处理,使得非晶合金粉末表面形成非晶态氧化层,以此获得预处理后的非晶合金粉末;对预处理后的非晶合金粉末进行成形以获得低电导率非晶合金材料。本发明通过对非晶合金粉末进行预氧化处理,并结合后续成形工艺将氧化物界面层引入到非晶合金材料中,从而形成网络状的非晶态氧化物界面,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非晶合金材料的电导率,同时还能够促进剪切转变区的形核,避免剪切变形的局域化,并且该非晶态氧化物界面上金属原子与氧原子的强键合作用使得剪切转变区很难通过氧化物界面扩张,以促使材料强度的提高。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565075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46686.0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复合材料,方法包括堆叠绝缘层与导电层以形成预制体,绝缘层上设置通孔。热压预制体至导电层面向绝缘层的一侧变形并进入通孔内,以形成复合材料。通过设置带通孔的绝缘层与导电层热压,使得至少部分导电层进入通孔并与绝缘层连接,以制备具有较厚的绝缘层的复合材料,使复合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击穿电压,应用范围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