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86628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610851099.5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水热处理及其废液催化气化同步反应装置,包括水热和催化气化同步反应室、催化剂固定器、电机搅拌器、供气机构、加热丝;水热和催化气化同步反应室作为反应室,用于容放反应物即污泥和去离子水;催化剂固定器放置于反应室内部,用于将催化剂固定于内部空腔,同时提供通道使得去离之水自由出入空腔与催化剂接触;催化剂固定器的端部设有轴杆,电机搅拌器的输出端连接轴杆,电机搅拌器用于带动催化剂固定器旋转;供气机构的输出管道插入水热和催化气化同步反应室;加热丝内置于水热和催化气化同步反应室的腔壁内。本发明将污泥的水热过程和催化气化过程合二为一,简化了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步骤,降低了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64712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377366.5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实验装置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火焰法铅发生及吸附反应一体化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进料装置,设于进料装置一端的火焰释放区,设于火焰释放区末端的吸附区,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溶液瓶、蠕动泵,所述火焰释放区包括设于所述进料口一侧的进气口以及内部设有反应空腔的第一电加热炉,所述吸附区包括与所述反应空腔连通的吸附空腔、设于吸附空腔外侧的第二电加热炉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吸附空腔内的可移动式反应器。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等离子体火焰法发生铅,整体系统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且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反应气体和温度可根据需要设置,适用范围广,成本低,适于工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7726321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887153.6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体预热与强化回流提高火焰稳定性的微燃烧器,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低速小腔体燃烧室,两个高速大腔体燃烧室分居低速小腔体燃烧室左右两侧,两个低速小腔体燃烧室均与两个高速大腔体燃烧室连通;两个高速大腔体燃烧室连通的上、下壁面分别设有一条分别连通上、下低速小腔体燃烧室的气体预热通道;气体预热通道与低速小腔体燃烧室连通处形成第一回流区,低速小腔体燃烧室与高速大腔体燃烧室连通处形成第二回流区,高速大腔体燃烧室内部靠近气体入口处形成第三回流区。本发明通过燃烧预热,来降低点火所需能量、缩短着火延迟时间,同时设置低、高速燃烧室提高着火促熄极限,拓宽进口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38872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710023868.7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IPC: F22B37/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汽水泄漏诊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内容如下:(1)运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2)剔除运行数据中的异常值;(3)筛选稳定工况下的运行数据;(4)在异常值剔除和稳态筛选的基础上,对各稳态段进行均值聚合。本发明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的运行数据特点而提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提高运行数据质量,改善故障诊断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97479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88448.7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3/027 , G05B13/042 , G05B1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燃烧智能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融合;(2)遍历融合后的历史运行数据,对其进行错误检测,剔除错误数据,筛选出稳态工况数据,去除稳态工况数据中的一些工况数据,以剩下的稳态工况数据作为训练样本;(3)建立训练样本库,以煤质特性参数、锅炉控制参数作为输入参数,燃烧效果参数为输出参数,建立锅炉综合燃烧预测模型;(4)对锅炉燃烧效果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得到锅炉燃烧效果参数的敏感的锅炉控制参数及敏感区间,再采用启发式优化算法实现锅炉控制参数的优化,从而实现对锅炉的智能优化控制。本发明基于电站锅炉丰富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58365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10757911.2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01J27/138 , C10J3/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碱煤气化催化剂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灰成分的煤焦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该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利用煤制备二氧化碳气化煤灰;并分析煤灰中的多种金属离子组成比例;根据组成比例计算制备所需催化剂的原料的质量比;按照该质量比将原料混合后煅烧,由此得到所需催化剂。通过本发明,解决催化剂与气化煤灰的分离难题,避免气化灰对传统催化剂的污染问题,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成本低,适于工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615853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410853304.2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效果在线评估方法,包括:在待评估的火电机组负荷处于稳态状况下,采集获取包括锅炉的金属壁温、炉膛负压、主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再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磨煤机出口风温等在内的一系列运行参数,同时获取其锅炉效率、发电标准煤耗和供电标准煤耗等多个实际性能参数;利用所获取的一系列运行参数,对火电机组分别执行多方位的安全性以及燃烧效率的评估操作;基于所得到的火电机组安全评估指标以及混煤燃烧效率的评估指标,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得到配煤掺烧效果最终评估结果。通过本发明,能够高效率、全面地反映出锅炉当前的安全性情况以及混煤燃烧效率的高低,同时具备便于操控、实用性强和评估准确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2413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84351.X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9/06 , F23C2201/301 , F23C2202/50 , F23J15/025 , F23J221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降炉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混煤燃烧NOx排放的沉降炉装置,包括沉降炉炉体、给粉管道组件和烟气分级循环组件,所述给粉管道组件包括二次风管、两根一次风粉管和主烟气管,所述烟气分级循环组件包括主烟气管和两根烟气循环管,所述二次风管竖直安装在所述在所述炉膛的上部,两根一次风粉管分别为一次风粉管A和一次风粉管B,所述主烟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沉降炉炉体的烟气出口A并且其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烟气循环管。本发明降低NOx排放同时改善了煤粉不完全燃烧,提高了煤粉的燃尽率,有利于CO2的捕捉及封存。
-
公开(公告)号:CN10609090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79413.4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4 , F23D1/00 , F23D2201/00 , F23L5/00 , F23L9/00 , F23N3/00 , F23N203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风墙式深度分级低NOx燃烧方法及装置,在四角切圆锅炉的四角纵向交替设有一次风喷嘴和二次风喷嘴,同时在四角切圆锅炉本体的前、后、左、右墙上靠近炉膛中心的位置布置有二次风喷嘴,将10~40%的二次风量从四角切圆锅炉的前、后、左、右墙上的二次风喷嘴喷入炉膛,从而实现二次风在水平方向上的深度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抑制煤粉燃烧初期NOx的生成。同时,将这部分二次风从墙式二次风喷嘴喷入炉膛可以减小其对煤粉气流的卷吸作用,防止气流切圆过大而冲刷水冷壁;并在水冷壁附近形成一层较低温度的具有富氧气氛的气膜,有效防止水冷壁超温、结渣及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5709572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25266.5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228 , B01D53/8621 , B01D53/885 , B01D2256/10 , B01D2257/302 , B01D2258/02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SO2对SCR催化剂毒害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燃煤烟气脱硝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多孔反应容器和分子筛膜;所述多孔反应容器采用多孔材料制成,用于装载SCR催化剂;所述分子筛膜包覆于所述多孔反应容器外表面,所述分子筛膜的孔道直径小于SO2的分子动力学直径且大于NH3和NO的分子动力学直径。根据分子筛的筛分特性,NO、NH3和O2可以进入容器内部,并在SCR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N2和H2O,生成的N2可以从容器开口端流出,而SO2无法进入,或只有少量SO2通过回流进入容器内部,从而大大减小了SO2对SCR催化剂的毒害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