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氢超导共融储能辅助新型电力系统一次调频的机组组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93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83623.4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网调控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液氢超导共融储能辅助新型电力系统一次调频的机组组合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的数据,建立一次调频机组组合模型,包含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为使总经济成本最小,约束条件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同时满足系统最大频率变化率约束、系统频率最低点约束和系统准稳态频率约束,求解一次调频机组组合模型,输出一次调频机组组合控制策略。以上三个约束为经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复杂分析和推导所得,在保障有效性的同时能极大的降低复杂度。经仿真验证表明,基于以上方法进行液氢超导共融储能辅助系统一次调频时,系统最大频率变化率、最大频率偏差和准稳态频率偏差均得到改善。

    一种实验级液氢冷凝制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2214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715391.6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级液氢冷凝制取装置,其包括冷源导热板、氢气注入接管和同心筒式导热组件;同心筒式导热组件包括导热套管外筒和内筒,各导热套管内筒沿轴向被垂直剖切成多片导热元件,同一导热套管内筒的导热元件之间存在剖切间隙,相邻两层导热套管之间存在间隙,同心筒式导热组件的顶端与冷源导热板接触,底端延伸至液氢缓冲罐;冷源导热板用于提供冷量;氢气注入接管沿同心筒式导热组件的径向贯穿同心筒式导热组件、且具有注入氢气的开口,当向氢气注入接管输入氢气后,氢气经开口注入同心筒式导热组件之间的间隙,多层同心筒式导热组件的多层设计加强套筒间的介质流通和扰动,增强对流传热效率,提高了氢气冷凝液化效率。

    一种超导磁体组合式冷却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3609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697633.7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导磁体组合式冷却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装置包括:第一制冷机、第二制冷机、液氢缓冲罐、盘管、延长管和导冷片;其中,盘管缠绕于延长管上,盘管的一端用于输入氢气,另一端与液氢缓冲罐连通;第一制冷机与延长管相连,用于通过对延长管制冷而使盘管中的氢气液化成液氢输送至液氢缓冲罐;液氢缓冲罐和第二制冷机均与导冷片相连以制冷导冷片;导冷片的另一端用于传导冷却超导磁体。通过该装置可以对超导磁体快速制冷,使其快速降温至工作温度,达到稳定状态,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稳定裕度。

    一种针对磁通约束型限流开关的短路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2163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811620779.1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磁通约束型限流开关的短路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当电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感线圈的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压突变;电压检测电路并联在电感线圈两端,用于检测电感线圈两端的电压,电压检测电路对检测的电感线圈两端的电压进行稳压和降压处理,电压检测电路判断稳压和降压处理后的电压值是否超过了预设电压阈值,若超出预设电压阈值,则产生短路报警信号,并启动磁通约束型限流开关进行限流;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磁通约束型限流开关所在电路的电流,当电流超过预设电流阈值时,判断电路产生短路故障,启动磁通约束型限流开关进行限流。本发明能快速有效地检测出短路故障。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的多段式电流引线

    公开(公告)号:CN11099453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84573.0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蒸发冷却的多段式电流引线,包括连接超导电缆的第一引线段、用于连接第一引线段到液氮液面的第二引线段、用于连接第二引线段的第三引线段、用于连接第三引线段到室温端接线端子的第四引线段;第一引线段包裹超导电缆和引线;第二引线段用于增大引线与液氮之间的换热面积,加强引线与液氮之间的换热;第三引线段用于增大引线与蒸发氮气的换热面积,加强引线与蒸发氮气的换热,降低引线的温度,减少引线的漏热;第四引线段用于从所述第三引线段向室温端的温度过渡。本发明通过四段引线段的组合具有漏热小、接触电阻小、易拆装、结构清晰新颖、稳定可靠、防止过流时低温端过热以及不通流时高温端结冰等优点。

    一种光纤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791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44731.2

    申请日:2019-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光纤、内护套以及外护套;所述内护套包裹于光纤上,所述内护套的材料为耐低温的热塑性弹性体或耐低温的热固性弹性体,使得所述内护套在低温下仍保持弹性,且所述内护套还用于消减外护套材料低温下收缩变形对光纤的影响;所述外护套包裹于内护套上,用于增强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机械强度。本发明提供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耐低温硅胶作为光纤内护套,其导热性能良好、低温下保持弹性和柔软度,有效消减了外护套低温下收缩变形对光纤的影响;所述耐极低温紧套光纤温度传感器采用非金属封装,不会对超导电缆、超导磁体等装置产生电磁干扰、不影响装置绝缘性能。

    一种含铁心高温超导磁体交流损耗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5187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10606759.2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铁心高温超导磁体交流损耗的获取方法,包括:(1)确定含铁心超导磁体结构和各组成部分材料参数;(2)根据超导磁体模型的结构和各组成部分材料参数建立交流损耗计算模型;(3)构建电流密度约束条件和相对磁导率约束条件;(4)根据电流密度约束条件和相对磁导率约束条件对交流损耗计算模型进行求解获得超导绕组在t时刻的电流密度J和电场强度E;(5)根据所得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获得超导绕组的交流损耗数值。本发明实现了交流损耗的有效计算;具有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以及对较大规模磁体适应性强的特点,且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误差小,建模过程不复杂,对实际工程超导磁体在设计时评估交流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高温超导磁体失超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546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0512523.X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超导磁体失超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光纤光栅串FBG1、光纤光栅串FBG2、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其中FBG1和FBG2上均有多个光纤光栅,光纤光栅可及时感测到磁体因失超而产生的微小形变和温升,对高温超导磁体的温度和应变均比较敏感,且本发明将FBG1和FBG2并联缠绕在高温超导磁体表面,将FBG1贴附在高温超导磁体表面,将FBG2使用粘胶固定在高温超导磁体表面,可以同时对高温超导磁体的各位置处的温度和应变进行快速检测,当磁体发生局部故障时,由于局部区域热量的积累,该区域将会很快发生温度和应变的变化,尽管此时的磁体电压仍未发生变化,也能通过温度和应变的变化检测到磁体发生故障,大大提高了高温超导磁体失超检测的速度。

    一种实验级液氢冷凝制取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221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15391.6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级液氢冷凝制取装置,其包括冷源导热板、氢气注入接管和同心筒式导热组件;同心筒式导热组件包括导热套管外筒和内筒,各导热套管内筒沿轴向被垂直剖切成多片导热元件,同一导热套管内筒的导热元件之间存在剖切间隙,相邻两层导热套管之间存在间隙,同心筒式导热组件的顶端与冷源导热板接触,底端延伸至液氢缓冲罐;冷源导热板用于提供冷量;氢气注入接管沿同心筒式导热组件的径向贯穿同心筒式导热组件、且具有注入氢气的开口,当向氢气注入接管输入氢气后,氢气经开口注入同心筒式导热组件之间的间隙,多层同心筒式导热组件的多层设计加强套筒间的介质流通和扰动,增强对流传热效率,提高了氢气冷凝液化效率。

    一种超导磁体力学建模分析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501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165280.0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导磁体设计领域,涉及一种超导磁体力学建模分析方法,包括:构建超导磁体材料结构模型,求解磁体冷却与运行过程产生的热应力与电磁应力,分析磁体中应力最大的危险区域;构建危险区域线圈的材料结构模型,求解线圈绕制应力与冷却导致的热应力,作为预应力再求解线圈运行的电磁应力,分析承受应力最大的带材位置;构建带材力学模型,将超导线圈中应力最大带材的各层环向、径向应力作为载荷输入,将超导线圈内外侧带材对待研究带材的应力应变作为约束,求解带材所受应力,分析带材脱层与沿长度方向的撕裂情况。本发明利用超导线圈力学模型作桥梁,实现对单根超导带材力学失效和超导磁体性能整体失效进行检测评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