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应变传感器及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580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730790.9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应变传感器及测量系统。该点阵结构单胞包括四个子单元,其中:每个子单元包括顶点相交于一点的四个锥形杆,每个锥形杆中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共底面的锥形体,子单元之间通过该子单元中的锥形杆顶点相互连接,相连的四个子单元形成金刚石点阵结构单胞,以此形成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所述应变传感器包括电容以及设置在电容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的金刚石点阵结构,所述金刚石点阵结构由多个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单胞呈阵列空间排布在所述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通过本发明,解决传统电容式应变传感器存在的检测范围窄、无法可重复以及承载性能低等问题。

    一种各向同性点阵结构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6918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331948.1

    申请日:2021-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同性点阵结构的设计方法,属于点阵结构设计领域,包括:选取多个空心连接杆通过布尔并集运算将多个空心连接杆组合得到单胞结构;创建与单胞结构重心重合的立方体结构,通过布尔差集运算将单胞结构与立方体结构重叠部分删除,获得空心单胞结构;获取空心单胞结构各向异性因子,通过调整空心连接杆内部空心结构直径与空心连接杆外部结构直径的比值,获得各向同性单胞结构;将各向同性单胞结构进行三维重复排列获得各向同性点阵结构。本发明仅通过各向同性点阵结构通过设计空心连接杆,变更内部空心直径与外部完整连接杆直径之间的比值实现其各向同性,适应单胞类型广,轻量化程度高,各向同性单胞的复杂性降低。

    一种对称双极MMC直流侧单极接地故障穿越和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967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99650.7

    申请日:2017-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7/26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称双极MMC直流侧单极接地故障穿越和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直流断路器和换流器的配合,实现了对直流故障电流的开断和功率的恢复,保护换流器的安全运行。通过健全极和故障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配合减小了故障期间换流站的有功功率缺额,同时向电网提供额定的无功功率,减小了故障对交流系统的冲击;通过对换流器上、下桥臂参考电压共模分量的主动控制,避免了换流器因重合闸失败导致的过大的电流浪涌应力给系统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基于对称双极MMC直流侧发生双极短路故障可看成正负极直流母线分别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本发明还可用于对称双极MMC直流侧发生双极短路故障的处理。

    一种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应变传感器及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580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30790.9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应变传感器及测量系统。该点阵结构单胞包括四个子单元,其中:每个子单元包括顶点相交于一点的四个锥形杆,每个锥形杆中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共底面的锥形体,子单元之间通过该子单元中的锥形杆顶点相互连接,相连的四个子单元形成金刚石点阵结构单胞,以此形成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所述应变传感器包括电容以及设置在电容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的金刚石点阵结构,所述金刚石点阵结构由多个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单胞呈阵列空间排布在所述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通过本发明,解决传统电容式应变传感器存在的检测范围窄、无法可重复以及承载性能低等问题。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子模块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30653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104441.4

    申请日:2018-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子模块拓扑结构,包含左、右半桥,连接电路,其中,左半桥包括T1、T2、D1、D2、M1、DM1和C1,T1、T2、M1分别与D1、D2、DM1反并联,M1与电容串联且电容正极连接M1漏极,T1集电极连接M1源极,T2发射极连接电容负极。右半桥包括T3、T4、D3、D4、DM2、M2、C2、T3和T4,M2分别与D1、D2、DM2反并联,M2与电容串联且电容正极连接M2漏极,T3集电极连接M2源极,T4发射极与电容负极相连。左半桥与右半桥通过连接电路相连。本发明的拓扑结构有主动输出四种电平的能力,基于该拓扑结构的MMC系统可以实现直流故障穿越和提压运行。

    一种铜/钢双金属复合螺旋桨及其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081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58633.8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钢双金属复合螺旋桨及其成形方法,属于螺旋桨制造领域,其包括主体结构和防腐外壁,其中:主体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防腐外壁包覆在主体结构的外侧,其采用镍铝青铜材料制成,以此在减少桨叶厚度和减轻螺旋桨重量的同时获得防生物附着能力。本发明通过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主体结构,可以有效提升螺旋桨的耐腐蚀疲劳强度和抗空泡剥蚀性能,并且在与铜合金螺旋桨同等设计的条件下减轻螺旋桨的重量,提升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减少螺旋桨转动惯量、防止船尾轴承磨损,同时通过在不锈钢主体结构的外侧包覆镍铝青铜材料制成的防腐外壁,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附着,进一步提升螺旋桨的使用寿命。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90390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06248.5

    申请日:2018-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半全桥子模块包括左半桥模块、右半桥模块和连接电路;还包含三组RCD缓冲电路,每组RCD缓冲电路包括:一个电阻和一个二极管并联后,与一个电容串联,所述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电容正极。本发明提出3组RCD缓冲电路的缓冲结构,通过第一组RCD缓冲电路抑制左半桥模块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通过第二组RCD缓冲电路抑制右半桥模块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通过第三组RCD缓冲电路抑制连接电路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简化了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在降级缓冲电路成本的同时,能较好地抑制IGBT关断电压;本发明提出RCD缓冲电路的参数设计,能降低系统成本,并保证IGBT关断过电压不过冲。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9039046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0806248.5

    申请日:2018-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半全桥子模块包括左半桥模块、右半桥模块和连接电路;还包含三组RCD缓冲电路,每组RCD缓冲电路包括:一个电阻和一个二极管并联后,与一个电容串联,所述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电容正极。本发明提出3组RCD缓冲电路的缓冲结构,通过第一组RCD缓冲电路抑制左半桥模块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通过第二组RCD缓冲电路抑制右半桥模块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通过第三组RCD缓冲电路抑制连接电路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简化了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在降级缓冲电路成本的同时,能较好地抑制IGBT关断电压;本发明提出RCD缓冲电路的参数设计,能降低系统成本,并保证IGBT关断过电压不过冲。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子模块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306534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810104441.4

    申请日:2018-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子模块拓扑结构,包含左、右半桥,连接电路,其中,左半桥包括T1、T2、D1、D2、M1、DM1和C1,T1、T2、M1分别与D1、D2、DM1反并联,M1与电容串联且电容正极连接M1漏极,T1集电极连接M1源极,T2发射极连接电容负极。右半桥包括T3、T4、D3、D4、DM2、M2、C2,T3、T4、M2分别与D3、D4、DM2反并联,M2与电容串联且电容正极连接M2漏极,T3集电极连接M2源极,T4发射极与电容负极相连。左半桥与右半桥通过连接电路相连。本发明的拓扑结构有主动输出四种电平的能力,基于该拓扑结构的MMC系统可以实现直流故障穿越和提压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