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机组调峰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91871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98237.9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调峰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燃煤机组调峰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燃煤机组调峰过程中在第一负荷下的第一运行方案;获取第一运行方案的成本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和安全稳定性指标;采用最优最劣法确定成本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和安全稳定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权重;获取成本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和安全稳定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评分;基于每个指标的权重,对每个指标的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运行方案的评分;基于第一运行方案的评分,优化第一运行方案。该方法能够在环境、成本和安全三个维度上对燃煤机组调峰方案进行系统且全面的优化。

    热失重自动化检测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2031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433674.5

    申请日:2022-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失重自动化检测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坩埚,包括坩埚盖和坩埚座,坩埚盖包括盖体和从盖体两侧向外凸出的两个限位凸起;坩埚座内部用于盛放待测样品,上部与坩埚盖相配合,并且上部设有至少两个与限位凸起相匹配的类G型滑槽;支撑件,包括:固定座,设置于该固定座上、内部中空、侧壁设有通气孔的长支柱,和设置在长支柱顶部、与坩埚匹配、将坩埚悬架限位在天平称量盘上方、长支柱中心区域的限位爪;限位爪包括:与坩埚底对应、且对应区域镂空的限位座,和多根间隔设置在限位座上、围成约束坩埚位置的约束空间的限位柱,限位柱之间的间隔区域与坩埚座主体部分的棱对应;坩埚连接件;伸缩驱动件;转动件;以及侧面压力传感器。

    基于波谱分裂的聚光热解催化重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26450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051126.3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波谱分裂的聚光热解催化重整系统及方法,能够对聚光太阳能不同波长光进行梯级高效利用,实现对焦油的有效转化,提高聚光热解催化重整性能,保障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光热解催化重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汇聚太阳光,汇聚太阳光,并利用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差异,在聚光侧形成紫外光较为集中的催化区,和红外、近红外光较为集中的光热热解区;热解反应器,包括:反应槽、多个隔气喷嘴和高温绞龙;进料装置,包括多个进料斗和多个输料蛟龙;光催化重整装置,沿轴向安装在反应槽上部,位于高温绞龙上方,负载有光催化剂;以及收集装置,包括:气相产物收集器,固相产物收集器,和液相产物收集器。

    利用废轮胎加压热解制备热解油及柠檬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38450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1295641.3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轮胎加压热解制备热解油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破碎后的废轮胎置于热解反应器中,连续通入预设流量的保护气体,控制反应压力在0.5~2.0Mpa,加热使废轮胎充分热解,收集热解产物得到含柠檬烯的热解油。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柠檬烯的制备方法,在利用前述方法制备得到含柠檬烯热解油后,经分离提纯得到柠檬烯。本发明通过控制废轮胎热解反应在合适压力区间内进行,有效提高热解油中柠檬烯的质量占比,使得与同温度下的常压及真空热解相比,热解油产物中的柠檬烯浓度显著增加。

    污泥的利用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泡沫镍-氮掺杂纳米碳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031084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578922.3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的利用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泡沫镍‑氮掺杂纳米碳复合材料,该污泥的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泡沫镍置于反应器中,并将反应器内置换为保护气氛;再向反应器内通入污泥,以15~100℃/s的升温速率加热到500~900℃,使污泥在反应器内发生热解反应生成污泥焦油,并使生成的污泥焦油在泡沫镍的催化下发生裂解反应,并在泡沫镍的多孔表面原位生长形成氮掺杂纳米碳材料。该方法制备的泡沫镍‑氮掺杂纳米碳复合材料,包括泡沫镍基体和生长在泡沫镍基体上的氮掺杂纳米碳材料。本发明有效利用了污泥中的高氮属性,所制备的泡沫镍‑氮掺杂纳米碳复合材料,其充放电容量相对于单纯的泡沫镍提升5~20倍,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基于光热快速升温的磁悬浮热天平

    公开(公告)号:CN1089563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320916.3

    申请日:2018-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热快速升温的磁悬浮热天平,包括密闭容器、反应池、磁悬浮装置、激光位移监测组件、光热升温组件和光热升温组件位移装置;所述密闭容器的上端设置有气体进口,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盖板上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密闭容器的内部设置有气流稳定装置和红外测温组件,侧壁设置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位移监测窗口和加热光束窗口;所述光热升温组件设置在光热升温组件位移装置上,可通过后者进行位移;所述磁悬浮装置包括磁悬浮浮子和磁悬浮定子;所述磁悬浮浮子的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反应池的支撑架。本发明通过测量磁悬浮浮子位移量,再转换为物料质量变化,减小了系统误差,控温条件下物料质量变化的高精度测量。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5524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10517914.3

    申请日:2018-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顶部连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顶部连有腔盖;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上设有一级主进气口和用于输送冷却气和平衡气的二级进气口;所述反应腔包括顶端的反应腔顶部、中部的反应腔喉部及底端的反应腔底部,所述反应腔横断面从顶端和底端向中部逐渐缩小,所述反应腔喉部设有催化剂进料口,所述反应腔顶部连有测温机构;所述腔盖上设有出气口和改性催化剂出料口。该装置不易堵塞、能够实现催化剂的连续进料、长时间连续处理,并且能对处理温度及气流流速进行有效调控。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的对冲燃烧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30550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223252.3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的对冲燃烧器系统,包括锅炉,所述锅炉为竖直设置的矩形结构,所述锅炉相对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燃烧器和多组上下间隔的腔室组,且所述第一燃烧器设置在多组所述腔室组的上方,所述第一燃烧器上设有出风口,所述锅炉对应所述第一燃烧器的位置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燃烧器上的出风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锅炉的内部连通,每组所述腔室组包括多个附加燃料腔室,多个所述附加燃料腔室均水平设置,并分别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锅炉上。本发明所述的对冲燃烧器系统,具有燃烧效率高、火焰稳定性强等优点。

    一种热负荷均匀的超临界CO2对冲式锅炉炉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99026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23231.1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负荷均匀的超临界CO2对冲式锅炉炉体结构,包括锅炉炉膛,锅炉炉膛前墙和后墙上分别沿锅炉炉膛高度方向间隔交替布设有多个低功率燃烧器组和多个混合燃烧器组,前墙和后墙上的燃烧器组关于锅炉炉膛的轴线对称设置;锅炉炉膛的左墙和右墙上分别设有多个与混合燃烧器组一一对应的侧墙贴壁风口,左墙和右墙上位于同一高度的侧墙贴壁风口对称设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将燃烧器巧妙的布设在锅炉炉膛内,使得锅炉炉膛内的热负荷沿轴向与径向分布均匀,避免锅炉炉膛受热面超温,极大地延长了冷却壁的使用寿命,保证了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模块化控温焦油收集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3621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93348.0

    申请日:2018-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K1/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模块化控温焦油收集装置,包括:管道连接模块;高温段制冷组件,含多个高温段制冷模块,该模块包含两个高温段液冷块、两个高温段制冷片和高温段导温片;高温段导温片中部设有厚H1的分流区域,该区域上设有孔径D1的分流孔;中温段制冷组件,含多个中温段制冷模块,该模块包含两个中温段液冷块、两个中温段制冷片和中温段导温片;中温段导温片中部设有厚H2的分流区域,该区域上设有孔径D2的分流孔;以及低温段制冷组件,含多个低温段制冷模块,该模块包含两个低温段液冷块、两个低温段制冷片和低温段导温片;低温段导温片的中部设有厚H3的分流区域,该区域上设有多个孔径D3的分流孔,其中D1>D2>D3,且H1<H2<H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