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2858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996615.9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双时相探测定位山体中地下建筑的背景滤波方法。包括红外图像滤波预处理、对红外图像取其像素灰度值的低位进行地下建筑的粗检测和“剥洋葱”算法寻优精确检测三步骤,通过获取白天和晚上的双时相红外图,将晚上红外图作为背景场,首先对白天红外图进行双边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再进行聚类分析,检测出疑似目标区域,对疑似目标区域利用基于邻近像素的截位算法处理粗略检测出地下建筑区域,将粗检测的地下建筑面积作为寻优准则,对疑似目标区分段进行背景滤除,利用“剥洋葱”算法一层层揭开该区域的山体,直至最大程度精确检测出地下建筑。本发明避免了多时相红外图获取困难的问题,能准确地检测出深层地下建筑。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224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982679.3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J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5/0066 , G01J2005/0048 , G01J2005/00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体分层滤波的水下热源探测定位方法,属于海洋科学、热物理学和模式识别的交叉领域,意在于对水体进行分层滤波处理,通过最优准则确定滤除深度,准确反应水下热源的具体位置。本发明包括水体中水下热源的热辐射仿真步骤、实测获取水下目标红外图象步骤、水体分层滤波步骤、水下热源探测定位步骤。本发明构建分层的海洋水体的热场模型,进一步建立简化的水下热源包括水下航行器的热场模型,利用水下热源在水体中热场模型的结果可以证明,水体的热辐射是分层分布的;通过获取的红外图像和水体热辐射的分层理论,利用水体分层滤波的方法对水下热源进行探测定位,提高了探测和定位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504755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410849195.7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1V99/005 , G06F17/13 , G06F17/5004 , G06F17/5018 , G06F2217/16 , G06T17/005 ,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渗流效应影响下对含有分布式地下设施的山体进行温度场仿真的方法。利用高程信息提取的等高线数据建立山体和地下设施的三维几何模型,将渗流场等效成山体随机均匀分布的“毛细管”,将山体数据抽象成一棵具有层次结构的多叉树,利用计算机图形学里判断点在封闭图形的算法,精确计算出每根“毛细管”的高度,从而在山体几何模型中建立了等效渗流场的几何模型。再利用ANSYS生成的配置文件,通过程序化设计查找出构建的地下设施和“毛细管”的面的信息,对在渗流场影响下含有分布式地下设施的山体进行温度场的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04536009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410844242.9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S17/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802 , G01S17/023 , G01S17/107 , G01S17/89 , G01S17/933 , G06K9/0063 , G06K9/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建筑物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航拍地面红外图像;(2)在红外图像中进行检测定位确定疑似目标;(3)对准疑似目标进行激光成像;(4)对激光成像进行距离选通以滤除前景和背景干扰;(5)在滤除干扰后的激光成像中提取疑似目标的形状特征,将其作为目标匹配要素与目标形状特征模板进行匹配,从而识别目标。本发明方法将激光成像融入到红外成像目标定位中,既利用红外成像范围大的优点,又利用激光成像的三维距离信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定位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26881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87978.6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K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624 , G06T3/00 , G06T17/05 , G06T2207/301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体背景热场模型约束的地下热源昼间遥感探测定位方法,属于遥感技术、自然地理和模式识别的交叉领域,意在于对山体背景进行热场仿真,得到山体背景的热场模型,以热场模型为约束,对原始遥感红外图像进行背景滤波,清晰的揭示地下目标所在的位置。本发明包括山体背景热场模型建立步骤、山体背景热场8位到16位映射步骤、利用映射后的山体背景热场模型进行背景滤波步骤、地下目标空间约束均值聚类探测定位步骤。本发明利用山体背景热场构建模型,利用真实山体的背景对模型进行灰度映射,保证建立的热场模型接近真实的山体背景热场,最后对真实遥感红外图像进行背景滤波处理,确定地下目标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654477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0998761.5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带状地下目标的探测定位方法,包括(1)建立条带状地下目标所在的仿真山体背景热辐射场;(2)将所述仿真山体背景热辐射场与目标所在山体红外遥感图进行线性映射,得到山体背景热辐射模型;(3)利用步骤(2)得到的山体背景热辐射模型,从目标所在山体红外遥感图中滤除仿真山体背景热辐射场,得到条带状地下目标信息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针对浅层目标探测定位和条带状地下目标探测识别率低的问题,在条带状地下目标经过山体和环境热辐射干扰后形成畸变的极弱信号中,滤除山体背景信息场,得到条带状地下目标。通过执行本发明中的方法,克服了多时相红外图获取的困难,显著提高了条带状地下目标探测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22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982679.3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体分层滤波的水下热源探测定位方法,属于海洋科学、热物理学和模式识别的交叉领域,意在于对水体进行分层滤波处理,通过最优准则确定滤除深度,准确反应水下热源的具体位置。本发明包括水体中水下热源的热辐射仿真步骤、实测获取水下目标红外图象步骤、水体分层滤波步骤、水下热源探测定位步骤。本发明构建分层的海洋水体的热场模型,进一步建立简化的水下热源包括水下航行器的热场模型,利用水下热源在水体中热场模型的结果可以证明,水体的热辐射是分层分布的;通过获取的红外图像和水体热辐射的分层理论,利用水体分层滤波的方法对水下热源进行探测定位,提高了探测和定位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65447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00636.7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T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04 , G06T2207/10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区域热量积分的水下热源检测方法。包括:建立水下热源的热扩散模型;根据水下热源的热扩散模型,由水下热源的潜深h确定能量积分区域的大小;获取包含水下热源辐射到水平面的热扩散区域的红外图像,根据能量积分区域的大小对红外图像进行多尺度划分,以多尺度划分的区域为单位进行能量积分;根据多尺度划分的区域的积分能量,得到每个尺度划分的疑似目标区域,合并每个尺度划分的疑似目标区域的重叠区域,得到最终的疑似目标区域,实现水下热源的检测。本发明能消除相机噪声温差和环境的噪声干扰,使信号差异达到可探测的强度,从而实现检测出水下热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63707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844578.5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T7/6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73 , G01V9/005 , G06K9/0063 , G06K9/4652 , G06K9/4661 , G06T5/008 , G06T5/30 , G06T7/60 , G06T2207/10032 , G06T2207/10048
Abstract: 一种基于太阳照射阴影补偿的带状地下结构探测方法,属于遥感技术、自然地理和模式识别的交叉领域,对阴影进行检测后,进行补偿处理,提高探测带状地下结构的识别率,降低虚警率。本发明包括获取指定区域的DEM地形数据步骤、利用DEM和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获取图像阴影位置步骤、对阴影区域进行处理和补偿步骤、阴影区域校正后带状地下结构的探测步骤。本发明利用获取的DEM地形数据对指定区域的阴影进行检测;将检测出来的阴影区域进行处理和补偿操作,减小阴影区域对带下地下结构探测的影响;最后对阴影补偿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带状地下结构探测,相对未进行阴影补偿处理的遥感图的带状地下结构探测,提高了带状地下结构探测正确率,降低了虚警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637073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410844578.5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T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73 , G01V9/005 , G06K9/0063 , G06K9/4652 , G06K9/4661 , G06T5/008 , G06T5/30 , G06T7/60 , G06T2207/10032 , G06T2207/10048
Abstract: 一种基于太阳照射阴影补偿的带状地下结构探测方法,属于遥感技术、自然地理和模式识别的交叉领域,对阴影进行检测后,进行补偿处理,提高探测带状地下结构的识别率,降低虚警率。本发明包括获取指定区域的DEM地形数据步骤、利用DEM和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获取图像阴影位置步骤、对阴影区域进行处理和补偿步骤、阴影区域校正后带状地下结构的探测步骤。本发明利用获取的DEM地形数据对指定区域的阴影进行检测;将检测出来的阴影区域进行处理和补偿操作,减小阴影区域对带下地下结构探测的影响;最后对阴影补偿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带状地下结构探测,相对未进行阴影补偿处理的遥感图的带状地下结构探测,提高了带状地下结构探测正确率,降低了虚警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