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31938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0910150037.1
申请日:2009-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预先建立与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当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所述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通过与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建立转交隧道来转发通信节点发向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数据,保证了移动节点在与源代理移动网断开后还能与通信节点收发数据,防止数据丢包,为移动节点进行网间无缝切换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635632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0810132263.2
申请日:2008-07-22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认证与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到IPTV用户的IP地址请求消息后,触发IPTV认证装置对所述IPTV用户进行认证;接收所述IPTV认证装置对所述IPTV用户进行认证后得到的认证结果,所述IPTV用户通过认证时,所述认证结果中携带IPTV业务配置信息;根据所述IPTV业务配置信息对网络侧设备进行配置。所述系统包括:认证中继装置、网络配置装置和IPTV认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触发模块和配置模块。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触发IPTV认证装置对用户进行认证,实现了用户网络接入、业务认证的一体化,简化了运营商网络部署。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811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0910106152.9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12/06 , H04L63/062 , H04L63/0892 , H04W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预认证方法、设备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预认证消息,所述预认证消息中携带预认证选项;根据所述预认证消息确定需要进行预认证的移动节点;向AAA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消息,请求对所述移动节点进行认证,所述认证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预认证选项;接收所述AAA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消息,所述认证响应消息中携带候选认证者与所述移动节点间的预认证密钥;将所述预认证密钥发送给所述移动节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系统包括:预认证设备和AAA服务器。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使用所述预认证密钥保护移动节点和候选认证者之间的通信,增强了通信的安全性,减少了切换认证的时延。
-
公开(公告)号:CN101668317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810216055.0
申请日:2008-09-04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装置,其中,网络资源预留的方法包括资源接纳控制功能RACF接收移动管理控制功能MMCF或者传送功能发送的在目标传送路径上预留网络资源的请求;资源接纳控制功能RACF根据该请求,控制传送功能在目标传送路径上进行网络资源的预留,并将预留结果返回给移动管理控制功能MMCF,实现网络资源的预留。本发明还提供网络资源预留的系统和设备,通过本发明的方案,使得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网络切换之前,实现在目标传送路径上提前预留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1730064B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0810170590.7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一代网络架构中的移动节点位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网络领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中心管理域和局部管理域的分层管理,通过局部管理域移动管理实体就近管理移动节点的位置信息,节省移动节点与网络间的资源。使移动节点位置信息管理层次化、本地化,减少了网络中信令消息的流量和传输时延,也避免了非层次化、本地化结构中集中的中心控制的单点故障导致的系统崩溃。
-
公开(公告)号:CN102131302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010003420.7
申请日:2010-01-13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护X2连接承载通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通信领域。方法包括:承载网的网管接收移动网的网管发送的维护X2连接承载通道的请求,请求中包括X2连接信息;分别获取所述请求中两个基站与末端节点的对应关系;根据X2连接信息、对应关系、承载网的网络拓扑信息,维护X2连接承载通道。装置包括:请求模块、获取模块和维护模块。系统包括:承载网的网管和移动网的网管。本发明将承载网和移动网解耦,由承载网的网管和移动网的网管分别管理自己所在网络,避免了所有基站的邻居拓扑信息在各个承载网节点中扩散,减少了X2连接承载通道维护过程中在承载网形成的冗余信息,有利于承载网和移动网的独立演进以及部署。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811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910106152.9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12/06 , H04L63/062 , H04L63/0892 , H04W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预认证方法、设备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预认证消息,所述预认证消息中携带预认证选项;根据所述预认证消息确定需要进行预认证的移动节点;向AAA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消息,请求对所述移动节点进行认证,所述认证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预认证选项;接收所述AAA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消息,所述认证响应消息中携带候选认证者与所述移动节点间的预认证密钥;将所述预认证密钥发送给所述移动节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系统包括:预认证设备和AAA服务器。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使用所述预认证密钥保护移动节点和候选认证者之间的通信,增强了通信的安全性,减少了切换认证的时延。
-
公开(公告)号:CN101621374A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810068193.9
申请日:2008-06-30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12/06 , H04L63/06 , H04L63/0823 , H04L2463/061 , H04W12/04 , H04W36/00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认证的方法、装置、系统及服务器。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当用户从第一接入管理功能实体附着到第二接入管理功能实体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管理功能实体转发的用户认证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认证请求,获得所述第二接入管理功能实体的安全域的认证密钥;根据所述认证密钥,对用户进行认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在域内和域间切换时,耗时长,且安全性差,导致用户业务的丢包甚至暂时中断业务的问题,实现了用户在域内或者域间移动的安全的认证,提高了用户认证的安全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574334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510099307.2
申请日:2005-09-0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洪广
IPC: H04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29/12216 , H04L12/2859 , H04L29/12226 , H04L41/0806 , H04L41/5054 , H04L61/2007 , H04L61/2015 , H04L67/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PP接入终端实现自动业务发放的方法。本发明主要包括:首先,PPP(点对点协议)接入终端确定网管/自动配置服务器的地址信息,PPP接入终端根据所述的地址信息自动从网管/自动配置服务器获取开展业务需要的配置信息,并利用所述的配置信息开展业务,从而实现了相应的自动业务发放处理。本发明使用PPP组网情况下自动业务发放流程摆脱对DHCP服务器的依赖,避免运营商对网络的重大改造,保护运营商的已经发生的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0502311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610057624.2
申请日:2006-02-22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洪广
IPC: H04L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管系统,该网管系统包括终端、终端网管单元、接入设备及接入设备网管单元,终端网管单元用于实现对终端的链路层以上管理信息的直接管理及对来自接入设备网管单元转发的与物理层、链路层相关的终端的管理信息的间接管理,接入设备用于转发终端与接入设备网管单元间交互的信息,接入设备网管单元用于向终端网管单元转发对终端的与物理层、链路层相关的管理信息。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所述网管系统实现网管的方法,通过终端网管单元对终端的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提高了网管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实现了对终端的差异化管理,也克服了现有技术直接网管系统和间接网管系统两种网管系统带来的缺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