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冲消能式泥石流分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54882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10157469.1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一种对冲消能式泥石流分流系统,该分流系统设置在两侧高地之间形成的泥石流流道内,包括分流坝和对冲引导装置,分流坝包括设置在泥石流流道中间位置的第一坝体,且半圆锥形的尖端朝向泥石流的来向,从而在其两侧形成两股第一分流道,对冲引导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两股第一分流道流动方向前方的第一弧形引导坝和第二弧形引导坝。本发明的核心是相互配合的分流坝和对冲引导装置,利用分流坝引导泥石流分成两股,并由对冲引导装置引导改变两股泥石流的流向,使两者对冲汇聚后消除其动能,进而大幅度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和破坏性,而且该分流系统抗地质灾害能力强,即使出现部分损坏,也不会对防治效果产生大的影响。

    一种复合型泥石流拦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7065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57468.7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一种复合型泥石流拦挡系统,该拦挡系统设置在两侧高地之间形成的泥石流流道内,按照泥石流在泥石流流道内的流动方向,拦挡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截留减速区、对冲消能区和拦截坝,截留减速区对流经的泥石流进行减速截留,对冲消能区对泥石流分流后引导其相互对冲进行消能,拦截坝将泥石流流道截断,用于阻截泥石流。本发明通过在经常发生泥石流的流道内建立由截留减速区、对冲消能区和拦截坝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防治机制,来对泥石流进行弹性阻截、部分拦截、区域滞留、减速消能等,从而最终大幅度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和破坏性,而且该拦挡系统抗地质灾害能力强,即使出现部分损坏,也不会对防治效果产生大的影响。

    一种对冲消能式泥石流分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5488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57469.1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一种对冲消能式泥石流分流系统,该分流系统设置在两侧高地之间形成的泥石流流道内,包括分流坝和对冲引导装置,分流坝包括设置在泥石流流道中间位置的第一坝体,且半圆锥形的尖端朝向泥石流的来向,从而在其两侧形成两股第一分流道,对冲引导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两股第一分流道流动方向前方的第一弧形引导坝和第二弧形引导坝。本发明的核心是相互配合的分流坝和对冲引导装置,利用分流坝引导泥石流分成两股,并由对冲引导装置引导改变两股泥石流的流向,使两者对冲汇聚后消除其动能,进而大幅度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和破坏性,而且该分流系统抗地质灾害能力强,即使出现部分损坏,也不会对防治效果产生大的影响。

    一种复合型泥石流拦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70652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10157468.7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一种复合型泥石流拦挡系统,该拦挡系统设置在两侧高地之间形成的泥石流流道内,按照泥石流在泥石流流道内的流动方向,拦挡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截留减速区、对冲消能区和拦截坝,截留减速区对流经的泥石流进行减速截留,对冲消能区对泥石流分流后引导其相互对冲进行消能,拦截坝将泥石流流道截断,用于阻截泥石流。本发明通过在经常发生泥石流的流道内建立由截留减速区、对冲消能区和拦截坝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防治机制,来对泥石流进行弹性阻截、部分拦截、区域滞留、减速消能等,从而最终大幅度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和破坏性,而且该拦挡系统抗地质灾害能力强,即使出现部分损坏,也不会对防治效果产生大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