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120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010186461.8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反应堆领域的一种“实体+虚拟”的压水堆全工况仿真平台,该平台由两套环路系统以及安全壳冷却系统、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非能动蒸汽冷却系统和分散控制系统各一套组成。每一套环路系统均包括一个封闭的一回路和对应的二回路;两套一回路系统共用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两套二回路系统共用非能动蒸汽冷却系统;分散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站与各工艺系统的一次仪表相连。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由一次侧非能动储水箱、一次侧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一次侧中压安注箱、一次侧高压安注箱通过管道连接压力容器组成。安全壳系统为旁置系统,一回路冷热段和主蒸汽管道分别设旁通管路引入安全壳,可模拟一回路主管道及主蒸汽管道双端断裂事故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31205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86461.8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反应堆领域的一种“实体+虚拟”的压水堆全工况仿真平台,该平台由两套环路系统以及安全壳冷却系统、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非能动蒸汽冷却系统和分散控制系统各一套组成。每一套环路系统均包括一个封闭的一回路和对应的二回路;两套一回路系统共用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两套二回路系统共用非能动蒸汽冷却系统;分散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站与各工艺系统的一次仪表相连。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由一次侧非能动储水箱、一次侧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一次侧中压安注箱、一次侧高压安注箱通过管道连接压力容器组成。安全壳系统为旁置系统,一回路冷热段和主蒸汽管道分别设旁通管路引入安全壳,可模拟一回路主管道及主蒸汽管道双端断裂事故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45933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629567.8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壳冷却系统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水堆安全壳冷却系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包括:双层的安全壳;内层安全壳顶部设有壳外喷淋头、安全泄压阀,壳内顶部设有2圈壳内喷淋头,壳内上部贴壁处设有2组水冷换热器,壳外喷淋头、壳内喷淋头、换热器分别与外部水箱连接;内层安全壳内还设有蒸汽管道、多个测温探头、摄像头、压力探头;安全壳底部设有人孔。安全壳内通入低温低压蒸汽来模拟反应堆破口事故;内外喷淋头开启对安全壳进行冷却降温降压;换热器对壳内蒸汽进行冷凝;安全壳顶部风机及通风管道通过对安全壳外壁进行冷却;通过摄像头观察安全壳内事故发生时的情况;通过多个测温探头测量并计算获得安全壳内温度云图。
-
公开(公告)号:CN211604516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20332468.1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核反应堆领域的一种“实体+虚拟”的压水堆全工况仿真平台,该平台由两套环路系统以及安全壳冷却系统、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非能动蒸汽冷却系统和分散控制系统各一套组成。每一套环路系统均包括一个封闭的一回路和对应的二回路;两套一回路系统共用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两套二回路系统共用非能动蒸汽冷却系统;分散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站与各工艺系统的一次仪表相连。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由一次侧非能动储水箱、一次侧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一次侧中压安注箱、一次侧高压安注箱通过管道连接压力容器组成。安全壳系统为旁置系统,一回路冷热段和主蒸汽管道分别设旁通管路引入安全壳,可模拟一回路主管道及主蒸汽管道双端断裂事故工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365524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21087712.6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壳冷却系统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代压水堆的安全壳冷却系统多功能实验装置,包括:双层的安全壳,内层安全壳为不锈钢材质,其顶部设有壳外喷淋头、安全泄压阀;壳内顶部设有2圈壳内喷淋头,壳内上部贴壁处设有2组水冷换热器;壳外喷淋头、壳内喷淋头与外部重力水箱连接,2组水冷换热器分别与外部2个换热器水箱相连;内层安全壳内还设有蒸汽管道、多个测温探头、摄像头、压力探头;安全壳底部设有人孔。安全壳内通入低温低压蒸汽来模拟反应堆破口事故;实验装置设有多种余热排出装置。通过摄像头观察安全壳内事故发生时的情况;通过多个测温探头测量并计算获得安全壳内温度云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