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65920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510153046.1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电容式套管绝缘缺陷设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建立电容式套管正常模型,确定电容式套管正常模型的电场分布;B、调整电容式套管正常模型的物理属性以建立电容式套管绝缘缺陷模型;C、确定电容式套管绝缘缺陷模型的电场分布,根据电容式套管正常模型的场强最大值和绝缘缺陷模型的场强最大值,确定最大场强畸变倍数;D、若所述最大场强畸变倍数小于第一预定阈值,或最大场强畸变倍数大于第二预定阈值,则调整绝缘缺陷模型的物理属性,重新确定最大场强畸变倍数,直至最大场强畸变倍数处于第一预定阈值和第二预定阈值之间。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能够使得电容式套管模型中电场分布可控、参数便于调整、与实际情况吻合度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76592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53046.1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电容式套管绝缘缺陷设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建立电容式套管正常模型,确定电容式套管正常模型的电场分布;B、调整电容式套管正常模型的物理属性以建立电容式套管绝缘缺陷模型;C、确定电容式套管绝缘缺陷模型的电场分布,根据电容式套管正常模型的场强最大值和绝缘缺陷模型的场强最大值,确定最大场强畸变倍数;D、若所述最大场强畸变倍数小于第一预定阈值,或最大场强畸变倍数大于第二预定阈值,则调整绝缘缺陷模型的物理属性,重新确定最大场强畸变倍数,直至最大场强畸变倍数处于第一预定阈值和第二预定阈值之间。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能够使得电容式套管模型中电场分布可控、参数便于调整、与实际情况吻合度好。
-
公开(公告)号:CN205027831U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20692747.8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模拟变压器套管运行温度的模拟装置,该模拟装置包括:油箱,其包括上接口和下接口,上接口和下接口位于油箱的两侧壁;上接口为进油口,下接口为出油口;上接口接近油箱的上端,下接口接近油箱的下端;循环管路,其连接上接口和下接口,形成循环闭路;可控油循环系统,其包括可控循环泵,可控循环泵连接于循环管路上;滤油装置,其连接于循环管路上;温控装置,其包括内置式加热元件,内置式加热元件设置于循环管路内。本实用新型的模拟装置集合了温控装置、滤油装置、油循环系统,实现了变压器套管运行温度模拟,不仅可高效地对整体油箱升温到预定值,并且升温迅速、温度可控,具有模拟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4925178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695731.2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套管次末屏引出装置,该引出装置包括:绝缘罩、O形密封垫、引出端子、T形密封垫;其中,绝缘罩包括微型电容器、金属罩;微型电容器的顶端连接金属罩,微型电容器的底端与铜质导电杆相连;引出端子包括铜质导电杆、圆管形瓷绝缘介质、金属固定部件;铜质导电杆从圆管形瓷绝缘介质中心穿过,其两端分别连接次末屏引线与微型电容器;金属固定部件套在圆管形瓷绝缘介质之外;T形密封垫密封套在引出端子上、金属固定部件的下缘;O形密封垫密封套在引出端子上、金属固定部件的上缘。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套管次末屏电位引出,又能保证次末屏引出端绝缘良好,并且为套管次末屏的电位、介损、电容量、局部放电等多种特征量的检测提供测量端子。
-
公开(公告)号:CN10281085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239573.0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12
Abstract: 一种基于天气预报的架空输电线路最大载流容量预测方法:S1收集输电线路所处位置以及所处地区往年的气象数据;S2回归分析输电线路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量与该地区气象数据之间的关系;S3根据输电线路所在地区的天气预报,通过公式预估输电线路所处位置的气象条件;S4将步骤S3中预估的气象条件,代入国际标准IEEE738-2006中提供的计算公式计算输电线路的最大载流容量预估数值。本发明针对现有输电导线最大载流容量预测问题,通过建立现场气象条件与气象预报数据之间的相关联系,然后利用气象预报数据进行输电线路最大载流容量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707211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228799.0
申请日:2012-07-03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直通接头特高频辐射特性仿真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对预先构建的电缆直通接头模型及其外部空间进行自适应网格划分;对仿真中的局部放电信号源进行设置;设置一个以上的数据采集点;经预设时间仿真后得到各数据采集点的采集结果,根据各数据采集点的采集结果分析得出电缆直通接头中局部放电信号的特高频辐射特性。本发明的仿真结果可以良好的拟合工程实际,而且相比于现场试验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76113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113229.1
申请日:2013-04-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IS局部放电检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建立标定数据集,标定数据集中数据基于GIS内预设位置;测量GIS实际局部放电在所述预设位置的实际波形振荡上升时间及实际最大幅值;将实际波形振荡上升时间、实际最大幅值与标定数据集中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获取放电部位和强度。本发明具体可通过在预设位置放置传感器准确地测量标定数据集及实际局部放电的数据,不需在每个GIS间隔上配置两个传感器、且避免了首波起始时刻读取误差大的缺陷;后期通过简单的比较、计算获取放电部位和强度,不受图谱库的局限,克服了现有UHF法中模式识别无法准确给出放电强度的弊端,综上本发明可准确有效地检测局部放电的放电部位和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810859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39573.0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12
Abstract: 一种基于天气预报的架空输电线路最大载流容量预测方法:S1收集输电线路所处位置以及所处地区往年的气象数据;S2回归分析输电线路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量与该地区气象数据之间的关系;S3根据输电线路所在地区的天气预报,通过公式预估输电线路所处位置的气象条件;S4将步骤S3中预估的气象条件,代入国际标准IEEE738-2006中提供的计算公式计算输电线路的最大载流容量预估数值。本发明针对现有输电导线最大载流容量预测问题,通过建立现场气象条件与气象预报数据之间的相关联系,然后利用气象预报数据进行输电线路最大载流容量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780273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41085.3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用高压导线磁场感应取能装置:包括线圈(1)、整流电路(2)、开关电路(3)、控制电路(4)和储能电路(5),线圈套在高压导线上,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从高压导线感应出交流电流送至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并向储能电路充电,开关电路3并联在整流电路2的输出端;控制电路检测储能电路的输出电压,依此控制开关电路的导通和关断,储能电路输出电压电流。本发明不降低取能装置的适用范围,减小了开关电路的功耗。由于实际使用中,开关电路长期处于导通状态,线圈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很低,因此也降低了磁芯的功耗。由于取能装置整体功耗降低,其使用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均得到极大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2608389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64866.X
申请日:2012-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FTC的测量系统和方法,涉及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技术领域,使用Rogwski线圈测量GIS中隔离开关开合空载短母线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C,将测量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测量设备,并通过光纤采用激光为进行高电位测量VFTC提供电源。本发明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利用Rogwski线圈对GIS中隔离开关开合空载短母线过程中产生的VFTC进行测量,并通过光纤进行电能供应和信号传输,解决了GIS内部高电位测量VFTC所需的宽频带、抗干扰、电位隔离、信号传输、电能供应等问题。
-
-
-
-
-
-
-
-
-